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018-01-26承德技师学院张丽丽
■ 承德技师学院 张丽丽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师幸福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特定的教书育人任务,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想时的一种满足的状况和体验。于幼儿教师而言,职业幸福感既是衡量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与他们的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等等紧密相关。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主要因素
教师自身因素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一是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幼儿教师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且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长期处于这一繁重的工作中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情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抗压能力,逐渐适应周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现实生活中,有些幼儿教师未能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或潜在的心理障碍有所认知,容易将个人在社会、工作、家庭方面的烦恼带入幼儿园,进而把不良的心理行为传递给幼儿,有的甚至还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二是职业倦怠。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身边人对幼师职业的不理解,再加上工作任务繁重、待遇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一些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职业信念比较脆弱。
学校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学校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他的职业幸福感就会增强。例如,当领导和同事认为某位教师善于管理班级、课堂调节能力强、教学效果突出时,他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被不断激发出来。
社会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一是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尽管我国的幼儿教育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在带孩子。这一落后观念使得幼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可与尊重。付出与评价间的巨大反差造成幼儿教师内心的角色冲突,职业成就感较低。二是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意味着认可教师的保教能力和人格魅力,而这种被认可的体验就是职业幸福感。
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加强教师职业身份认同感。首先,树立教师职业梦想。教师,需要梦想。教师只有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幸福。如果幼儿教师视教师职业为理想,那么他对教育工作就会主动思考、积极进取。其次,加强教师职业认同。当幼儿教师认同自己的职业,哪怕压力大一些,职业声望差一些,他也会产生幸福感。反之,缺乏职业认同,教师就会产生浮躁心理,甚至行为偏差,如体罚学生、消极工作等。再次,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一方面,教师要自爱。自爱不等于自私,自爱是施爱的前提。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主体,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也不可能真正爱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爱学生。师爱建立在人格和生命平等的基础上,要从学生视角实践“爱”。理解孩子愿望与需求,“爱”才会落地。
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做一个幸福教师,就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成就感。一要提升教学基本素养,如教师基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二要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将遇到的问题与自身经验融合,灵活解决教学情境问题。
帮助教师减轻工作压力。幼儿园应积极帮助教师应对压力。一是切实营造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氛围,直面课程改革、工作负荷等问题,减少各类检查评估,将更多的时间还给教师,真正为教师减轻压力;二是鼓励教师积极适应环境变化,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用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认真分析优劣势,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三是组织开展教师心理辅导,变教师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