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教学环节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018-01-26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校长赵铁辉
■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校长 赵铁辉
近年来,我校按照“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过程、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评价机制”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积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意识,认真落实“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管理方法,全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转变思想观念,为落实常规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是学校管理的三种境界。近年来,我们追求通过管理使人愉快做事、高效做事的管理理念,积极学习借鉴、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各项措施,使学校管理与师生行为逐步规范化。自2005年以来,丰润区教育局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目标管理,先后印发了《教育目标管理考评方案(试行)》《教育目标管理考评细则》《精细化管理规程》以及《丰润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学校明确提出精细管理、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把转变师生思想观念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一是加强学习。学校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精细化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保证学习效果。学校邀请区教研员来校向全体老师作《今天怎样做教师》的报告。二是全面反思。从学校管理和师生行为两个方面,分部门、按岗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梳理、总结过去学校在常规管理中的原有做法,工作环节中不细不实的行为,积极拓宽加强精细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空间。三是制订方案。以突出可操作性和加强过程监控为出发点,对学校原有的各种制度进行分解和细化,制订了《丰润二中教学常规要求》等方案制度。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落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工作重担。通过细化管理措施,使各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更加具体,过程落实和监督更加到位。
针对不同环节,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措施
扎扎实实抓好教学环节的管理,看似老生常谈、家常便饭,但要做到精细化,要有所创新地去做实做细做好却并非易事。我的体会是:制度定在前,要求提在先,可操作易检测,形成制度化,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开学初,依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各教研组展开研讨,在教师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校本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制度、提优补差辅导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科研制度和教研活动制度。在每学期首次教研活动时分语数英和综合组学科分别进行学习,使每位教师都明确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达到什么要求,从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备课——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是明确要求,落实行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并对照《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预设好教案,在课堂实施中关注生成。教学中,我们提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把各单元的内容分派到组内每位教师,进行主备,备出第一份教案;然后组内教师集体研讨、修正;达成共识后,由主备人进行调整完善,形成第二份教案;各任课教师再结合班级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形成个性化教案。
二是专题查阅,适时指导。我们将教师备课的各个环节设置成多个专题板块,每次重点查阅指导一个专题板块。例如备课管理小组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先对教师备课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情况进行“研讨指导查阅,反馈跟踪”。再用几个星期的时间重点对教师反思中“师生活动、作业分层设计”这块进行剖析,同样进行“研讨指导查阅,反馈跟踪”。
上课——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师生教学相长、心灵互动、实现生命对话的舞台。学校要求教师树立生本理念,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课内容要与备课相一致。要根据备课的内容有序开展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上课要把握好各教学环节。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实施教学工程,要注重课堂小结和课内练习。每节课中一般要留5—10分钟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便于及时反馈,掌握第一手资料。上课要严格按照教学进度,不得过快或者过慢。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统一协调教学进度。
作业——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是建章立制抓落实。在听取教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制定的《丰润二中各学科作业常规要求》发给每位教师,组织大家通读,熟悉内容,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在作业布置、批改上要做到些什么、应该怎样做。同时,在全校每个教室内张贴一份,班主任利用午会等时间宣传,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便于学生操作,教师管理。
二是搭建平台搞展示。每学期期中考试过后,我们总要用一个星期每天中午的时间,举行一次学生作业检查、评比活动,轮到哪个年级展览,由该年级各班班主任带领班级学生组织参观展览,同年级的任课教师也要求人人参与,同时邀请中层监控人员以及各班语文、数学、英语课代表担任评委,评选出各班每门学科一名最佳作业选手,以及每门学科每年级一个团体奖,学校进行颁奖。
三是反思活动促提升。活动结束,认真反思作业展示情况。在教师层面:让教师不仅看到同一门学科其他班级教师的作业布置题型的丰富多样性、批改的方式方法规范性、批语的激励性,以及其他班级学生作业与自己班级学生作业之间的距离,还能吸收到其他学科教师作业布置、批改的长处。在学生层面:对各班的课代表来说是一次能力的锻炼,对全体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榜样的激励作用,鞭策自己今后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评价——有效教学的诊断
我们认真落实县、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切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期中、期末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进行抽测,并在四个层面上认真做好测试的质量分析(四个层面即班级、教研组、学科组、学校)每次质量监控工作都由学科负责人协同教研组长进行,同时对部分年级的部分学科每学期进行1—2次的教学质量抽查,了解学校教学现状,分析问题并适时实时监控,及时解决问题。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多表扬学生。近年来,我校努力探索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元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评价。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教师结合教材确定的“三维目标”,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注重学科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改进终结性评价,强化评语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加强校本教研,推进教学常规精细管理
规范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校本教研任务
每学期初,教导处组织召开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明确一学期教研工作的任务、要求。学科负责人和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制订校本教研计划,围绕课题确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各学科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五次,每次教研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主持人;三有:有主题、有主线、有主讲;两记:记出缺勤、记活动过程;三会:教师会听课(边听边思)、会评课(评优点、亮点、缺点)、会学课(取长补短)。
丰富校本教研形式,健全监控制度
实践性强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研效益,提升教师研究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例如课题式教研、论坛式教研、阶段反思式教研、学习交流互动式教研、课堂案例式教研、问题式教研等。
形成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每个教研组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导处根据活动参与情况、上交的资料等进行考核奖励,一个月发放一次。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学科听课活动,记录详实,明确时间、地点、即时点评内容,听评课作为学期绩效考核参考指标。每学期学校评选出两个优秀教研组、两个优良教研组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