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2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丁国元

数学大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方格纸图形与几何梯形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丁国元

一、研究背景

目前,关于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比较多,例如《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课改;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灵活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意义

1.理论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提出:通过“图形与几何”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及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包括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目前,学生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识别和画图能力较强,而对较复杂的图形平移、旋转和基本的证明方法的运用能力较弱。大多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停留在平时的教学定式,不能创造性地思维。

2.研究意义与价值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而获得的,而应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三、实施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形成策略研究:包括认知目标、运用认知学习策略,认知目标指运用认知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等方法开展学习活动;能力目标指通过目标导学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反思、合作、交流;情感目标指通过目标认知和激励,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起到导学作用,例如:

1.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4)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2.测量

(1)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3.图形的运动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4.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二)关注空间能力,优化教学策略

1.空间想象能力的启发性原则

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启发性,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思维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锻炼,这些都不是优质的教学提问方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把握教学提问的原则,最好是设计那些巧妙且具备启发性的提问类型。这样的提问具备很强的趣味性,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以这样的方式提问不仅可以体现趣味问题导学的基本出发点,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的知识领会与掌握程度。

案例:四年级下册《梯形的认识》第四版块“通过百变来巩固新知”。

看这儿有一个梯形,它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它说:“同学们,你能想个办法把我变成一个直角梯形吗?”(缩短下底或者延长上底)【贴板书】

它又说:你们能接着把我变成等腰梯形吗?(延长下底或者移动上底)【贴板书】

这些都是梯形。【画梯形圈】

如果使我的上底边和下底边同样长,我还是梯形吗?(不是)是什么图形呢?(平行四边形)那能贴到这个圈里吗?(不能)那就另外画一个集合圈。

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在哪个大家庭中?(四边形)

如果这样变(两组对边都不平行),这个图形应该贴在什么位置?(四边形圈里面)为什么不能贴在这两个圈里呢?(因为它既不是梯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看来,我们学过的很多平面图形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2.空间感知能力的建构性原则

案例:《物体的面积》。

师:你们看,老师刷的这个是什么?(摸黑板)物体表面无处不在,数学上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作什么呢?

生:面积。

师:比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试着说说你们刚刚刷的物体的面积?请和同桌粉刷匠说一说。

生1: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生2: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师:黑板的面和一张课桌的桌面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黑板面大,桌面小。

生2:黑板的面积比课桌的面积大。

师:我们可以说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桌的面积大。谁可以反过来说?

生3:课桌桌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师: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小不同,找一找他们的面积,比一比大小,并和同桌说一说。

生1:桌子的面积比凳子的面积大。

生2:水彩笔盒外面的面积比这张纸的面积要小。

生3:橡皮的最大的面比铅笔盒盖的面的面积小。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你们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看这是哪儿?(教室)教室的面积是什么呢?

生:教室地面的大小就是教室地面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粉刷匠们,我们可以刷物体,还可以刷点别的什么吗?请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点)可以拉出一条线,向右“刷”,可以刷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请学生来摸一摸。(生摸)摸完了再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再用一条线刷一圈,“刷”出一个什么?

生:圆。

师:它的面积在哪里?

生:圆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比较周长和面积)

师:下面的图形有面积吗?老师只看到了他们的边线,面积在哪里?

生:在里面。

师:边线的长是什么?

生:图形的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刷出他们的面积。(“刷”)

师:这些图形有面积吗?

生:不是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师:怎样的图形才有面积呢?

生:封闭图形,才能确定大小,才有面积。

分三层直观让学生体会面积的概念,先是身边物体的表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触摸感受完整地摸物体的表面,再是用眼睛看用颜色刷出来的物体表面,即感受面积的大小是一个平面,最后通过问题比较周长和面积,在比较过程中感受面积是封闭图形的内部才有面积。

在每一个层次中,通过层层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面积概念的结论,这是三年级学生借助一二年级所学知识可以逐步建构的学习方法。在提问过程中,如果学生出错,可以反问,从而引发内部矛盾,更能够加深学生的新知感受。在面对容易出错的例子时,可以提问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怎样的图形有面积,从而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

3.空间建构能力的明确性原则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们需要学生对角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很多学生在指角的时候只会指一个顶点,这样的认识是不完整、不确切的,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指出物品面上的角的时候,就要明确要求,不光是指,而是完整地指,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只是指出一个顶点的尴尬和错误。在设计问题导学的时候,教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会让学生学习操作的时候更容易避免错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夯实重点。

(三)自主构建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题材,让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们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想象、应用中自主构建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猜你喜欢

方格纸图形与几何梯形
梯形填数
认识梯形
梯形达人
让学生不再横眉冷对“方格纸”
造句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功能强大的方格纸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