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菌类”交朋友

2018-01-26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薛荣森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菌类汇报资料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 薛荣森

一、活动背景

菌类虽然是和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一类生物,但是在生活中又常常被我们忽视。学生对菌类的认识也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有的学生不知道食用的木耳是菌类中的真菌,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菌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误认为细菌就是菌类,甚至有的学生一提到菌类就产生一种恐惧感,他们认为是菌类影响了人类的健康,是菌类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特别是在非典肆虐、禽流感流行、流脑蔓延的时候,学生对菌类的认识似乎走进了误区,他们很自然地把这些疾病的发生归结于菌类。在学生对菌类处于这样一种认识状况之下,我们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认识菌类,了解菌类”“我和菌类交朋友”这样一些研究课题,学生反应强烈,纷纷找资料,做咨询,就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产生了。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菌类,知道菌类分类,明确细菌与菌类的关系。

2.了解细菌的结构、细菌的形态。

3.认识有益菌及其作用。

4.认识有害菌,了解人类对有害菌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查资料,了解菌类相关知识。

2.从生活中认识蘑菇等食用真菌。

3.深入生活了解预防有害菌侵袭的方法等。

4.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及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3.对学生进行“正视历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走进科学,初识菌类”

第二阶段:“造福人类的有益菌”

第三阶段:“化敌为友——有害菌”

第四阶段:“细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五阶段:“展示与汇报”

具体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走进科学,初识菌类”

主要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明确研究内容,制订活动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下列活动做准备。

主要活动形式:主要通过上网,去书店、图书馆查询资料;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问卷;确立活动小课题,制订活动方案。

1.教师通过开展“菌类知多少”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菌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查找有关菌类的各种资料,利用每天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菌类的种类和用途。学生还设计了关于“菌类知识知多少”的调查问卷,业余时间向社区居民发放,使大家都来关注菌类。

2.在自然教师指导下,学生们整理调查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问题确立小课题:菌类的分类,菌类的大小,菌的形态结构,确立课题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特长自由结合,组成小课题组。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订方案,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小组主要是通过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菌类的分类。参加细菌形态小组的同学主要是通过到相关网站搜寻,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

4.阶段收获:(1)学生对菌类产生了兴趣。(2)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从开始进图书室盲目地翻书,到后来进图书室先看看书架上的分类,从分类中查找有关的资料。还有同学通过参加班级交流会以后,及时请教图书室管理老师,询问老师查询资料的方法,从而使搜集资料的质量提高了。(3)学生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活动方案,学生今后参与其他活动,制订方案就会游刃有余,活动就会及时有效地开展。

(二)第二阶段:了解“造福人类的有益菌”

阶段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对人类有益的菌类(食用真菌和一部分细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主要活动形式: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去蔬菜大棚参观、访问,去菜市场调查等形式,了解食用菌的知识。学生到医院、保健站、农场等地通过采访、调查、咨询等形式了解有关有益细菌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参观了蔬菜基地,采访菜农张伯伯,在他的带领下参观蔬菜大棚,了解了各种食用真菌的样子、作用等。许多学生还做了记录,有的还进行了拍照、录像。学生还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采访前学生拟定了采访提纲,做了充分的准备。

阶段收获:(1)学生探究的热情得到了激发,例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了解到了食用菌的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去辨认有毒蘑菇。这些知识的获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2)在活动中,学生了解到了有一部分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开始对细菌有了正确的认识。例如,在参观馒头加工厂时,学生们看到馒头发酵的过程之后,认识到了酵母菌对人类的巨大作用;学生对酸奶和纯奶饮用情况调查之后,了解到了乳酸菌在酸奶的制作中功不可没;另外,学生还通过其他形式了解了固氮菌、吃铜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对人类的贡献。(3)学生们在探究中学会了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

(三)第三阶段:“化敌为友——有害菌”

阶段目标:了解菌类中的所谓“有害菌”,进一步加深对菌类的认识。

主要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到医院找医生咨询有关细菌感染带来的疾病;到防疫站咨询工作人员,了解有害菌及有害菌的利用等知识。

例如,同学们在咨询中了解到了细菌性痢疾是由于吃了小卖部的鸡柳等不洁食品而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患了这种病,轻者每天腹泻数十次,重者有休克、昏迷、惊厥等症状,从此,学生们知道了勤洗手、不洁食品莫入口的重要性。另外,在咨询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疫苗就是一种细菌和病毒,人们正是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以毒攻毒,把它注射到人体里,使人体产生对某种病的抵抗力。从这以后,学生转变了对有害菌的敌视态度。

阶段收获:(1)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材料组织能力。例如,在各项采访活动中,都是学生自己做采访准备,自己联系被采访人员,自己设计采访语言等,从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2)提高了学生社区服务的能力。例如,各小组对菌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做了宣传牌,在社区宣传,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第四阶段:了解“细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阶段目标:了解细菌在过去曾被歪曲只会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今天,由细菌引起的疾病(非典、艾滋病等)仍未得到根治;细菌的明天必将为我们所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造福。

主要活动形式:学生采访老军人,了解日军的“细菌战”;观看纪录片,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为菌类朋友正名,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视历史教育。

(五)第五阶段:“展示与汇报”

阶段目标:

1.利用各种展示汇报方式进行成果汇报交流。

2.归纳整理各种资料,提炼观点。

3.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增强探究兴趣。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汇报资料。

2.各小组明确组内人员分工。

3.各小组准备好课件和必要的道具(头饰等)。

学生展示汇报:

1.教师导入:同学们,好奇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天性,而探索研究则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自从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同学们探究了许多自己喜欢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探究成果。下面,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你所探究过的问题?(学生交流)是的,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获得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不过最令老师高兴的是大家在探究中学会了从身边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就请课题研究小组和大家一起汇报交流吧!

2.课题研究组组长组织汇报交流。

(1)第一小组介绍菌类初步知识。(菌的分类、细菌的结构的内容)

(2)第二小组汇报交流有益菌知识。(戴头饰分角色介绍乳酸菌等有益菌)

(3)第三小组汇报交流有害菌知识。(细菌性痢疾防治、疫苗接种情况及疫苗的由来)

(4)第四小组汇报交流细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过去,细菌被不正确地利用,展望未来,对菌类朋友充满信心)

3.课题研究组组长总结汇报情况,教师总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非常高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取得了这样丰硕的探究成果,真了不起!老师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同学们运用了正确的探究方法,得益于大家具有合作探究的意识,更得益于每一个同学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现在,我们和菌类已经交上了朋友,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菌类朋友进一步加深了解,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让我们的菌类朋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造福!

4.阶段收获:学生们运用多种手段将获得的信息与大家分享,在学生汇报展示中也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收获与反思

(一)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乐趣

学生在真实的操作环境里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令他们欣喜若狂;每一次出现问题,他们都认真记录、讨论、分析;每一次解决问题,他们都会兴奋地抱在一起。学生的这些心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方面应重视实践和操作,要多为学生提供深入生活的机会,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热情高涨地去探索。

(二)实践出真知,实践获真知,实践感真情

学生们不厌其烦地收集资料,一天一天地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耐心地向教师请教,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专门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有的学生说:“虽然辛苦,但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合作意识增强

活动中,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实验等手段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制订方案的能力,动手实践、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设立多种评价项目

按照不同的阶段,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程度,设立奖项,教师要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五)教师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改的成败

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思维敏捷、富于想象和敢于创造的新世纪人才,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要敢于自我否定,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只要教师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新课程将因创造而精彩!♪

猜你喜欢

菌类汇报资料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在雨后,与菌有约吗?
蘑菇,植物还是非植物?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