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视域下中国婴幼儿英语习得策略
2018-01-26李梦娟
李梦娟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普通话”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越来越强烈的关注。现如今,年轻一代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早期教育,也迫切希望孩子拥有良好双语环境,期待孩子能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英语。
一、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并综合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1]儿童语言习得也叫做语言发展心理学,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婴幼儿在开始学习说话时接触两种语言,那么他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这两种语言[2],在多语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儿童一般都可以成为双语人。他们可以流利地用两种语言与人进行日常交流,且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3]对于二语习得是否干预的越早越好的争论其实意义不大,毕竟有了那么成功的案例,这就证明了对于婴幼儿二语习得的干预是有效果的,也是可行的。
二、区分概念
(一)婴幼儿和儿童
婴幼儿:从医学和儿童心理学角度,根据护理特点和儿童心理品质的变化将出生到生后28天的儿童称为新生儿,将出生后29天到1岁的儿童称为婴儿,将1岁到6岁的儿童称为幼儿[4]。但也有学者将0-3岁看作或称作“婴儿期”。本文旨在讨论对于0-3岁婴幼儿第二语言(英语)习得的干预策略。
(二)学习与习得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D.Krashen)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一种是学习(learning)。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的过程。
本文所述均为关注婴幼儿二语(英语)习得,而非“学得”。强调婴幼儿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英语。
有学者称:“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而语言能力又是其日后智力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适应能力及交往能力发展程度的体现,且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有深远影响。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是小儿适应人类社会的重要工具。”[5]
三、中国婴幼儿英语习得策略
2015年杨玉芳通过总结Stark(1980)和Oller(1980)对于婴幼儿的言语产生阶段的划分,将言语产生大致分为:1.植物性发音阶段(0-2个月),主要为哭泣等反射性声音。2.咕咕声(cooing)的阶段(1-4个月),产生类似元音的一些音。3.扩展阶段(3-8个月),产生清晰元音或尖叫生等。4.规范化的咿呀声(babbling)阶段。5.有意义的言语阶段(10-18个月)。有效的干预必定要符合婴幼儿语言发展规律,言语阶段特点。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双语环境
对于中国大多数家庭来说,许多家长对英语掌握不熟练,甚至是零基础。要创设良好的家庭双语环境,可结合王艳芝(2015)对于棉棉的个案研究提出一些建议,虽是个案,但笔者看来是符合婴幼儿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值得借鉴。
1.家庭成员达成共识,最好做到分工明确,对于环境的创设要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2.充分把握可利用资源,充分调动婴幼儿的五官,尽量模拟纯英语环境,尽量创造如英语国家本土婴幼儿所处的语言环境。3.根据婴儿言语发展规律特点,尽量用英语跟其互动,促进孩子语言系统的成熟发展。4.陪伴阅读:以可输入性为原则,选择符合婴幼儿语言以及身心发育特点的读物,尤其是英语绘本及相应的分级读物,如Oxford Tree《牛津树》等就是很好的阅读工具。更重要的是最好有大人的陪伴,有研究表明有大人陪伴的阅读时刻,孩子的注意力会更强,阅读效果会越好。Danny D.Steinberg & Natalia V.Sciarini 还提到了早期阅读的好处:激发求知欲,形成阅读爱好,锻炼记忆力,成为更好的学习者等。
(二)出现的问题
在中国婴幼儿二语习得还未被广泛关注,因此还出现一些现实性的问题:
1.国家对于婴幼儿二语习得关注度不够,细节问题有待提升
公立早教场所不够普遍。在中国一般为3-6岁为幼儿园时期,在此之前都为学龄前儿童,先在虽有不少早教机构,但因收费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市场化倾向严重。其次,是早教人员从业资格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这就使得早教机构的教养老师的水平引起家长质疑。
2.社会双语环境不够深入
当家长费尽心思创造双语家庭环境初见成效时,孩子也该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有羞耻心时他会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因为周围的人都不说英语,他不想与众不同。棉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
合适的双语环境作保障,孩子的语言环境发生变化,如果衔接不好,孩子的二语很可能会减退,甚至有些家长会与现实妥协,不在坚持,前功尽弃。
3.家长有疑虑
一些父母因工作、英语零基础等原因无法成为双语家庭环境创设的一份子。有些家庭会以多种理由不去创设家庭双语环境:工作忙,孩子由家庭的其他成员抚养,其他成员文化水平又很低,不知如何创设双语环境。其次,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会误导孩子。一些家长担心创设环境所需费用较高,自己的经济水平不高,怕负担不起。
(三)应对策略
1.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要想公立早教的普及还需一段时间,可在各个省,市地区率先建立早教机构是可行的,如安徽省首个公立早教中心于2014年8月底揭牌。当然,要在公立早教机构开设二语习得指导中心,在其中创设双语环境,并指导家长在家创设双语情景。其次,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加快设置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制定早教人员从业人员相关法律。为家长的权益以及早教人员自身的权益做好良好的法律保障。
2.社会层面则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社会各个机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大家学习英语,增加双语标志的数量,增设学英语的场所,为孩子走入社会创设最基本的双语环境。其次,增加公立双语幼儿园的数量,或者在现有幼儿园的基础上,创设二语习得环境,保证在孩子入园后能接触双语环境,为孩子英语的持续不间断发展做好保障。
3.针对婴幼儿抚养人的问题:如不是自己带孩子的父母一定要
向负责抚养的人强调创设双语的重要性,鼓励其学习英语,树立其自信心,实在有困难的则可以选择其它途径创设,如电视,电话等。孩子由自己抚养,在创设环境时,不要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因为还有其它资源来弥补和保障。如电脑资源,智能手机资源等。
四、结论
中国婴幼儿的早期二语习得现状,迫切需要得到发展,就儿童发展心理学讲,我们应符合婴幼儿语言发展规律,抓住婴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及时实施有效干预,争取婴幼儿在最然环境下习得第二语言。在此还要说明的是,该研究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国内在婴幼儿二语习得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在婴幼儿二语习得方面的早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行业的管理及准入制度。在如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应重视婴幼儿语言习得方面的形式多样化发展,这对于中国家庭教育及社会婴幼儿早期教育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
[2]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
[3]王艳芝.1-3岁婴幼儿英语习得家庭环境创设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1-57.
[4]徐冬雪.视-听-做一体化的婴幼儿语言习得环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5]赵雨香.开展婴幼儿辅食添加健康教育与语言发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生,2015(15):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