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1-26梁华伟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梁华伟

“为创造性而教”是新时期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已经不能囿于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及发展学生的体育专长等“外显”性的功能上,而应不断走向深化,兼顾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学生精神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具有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本体性功能已经成为学界共识。高校体育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理应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应有的担当。

1. 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即是能够积极、主动地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的能力,一般来说,创新能力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造人格和创新手段等因素构成,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创新能力并不是某些人独有的特殊能力,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重要的心理潜能之一,只不过由于受到后天环境、教育及自我能动性发挥等因素的限制,现实中每个人的创新能力有高低之分,因此,个体的创新能力是可以经后天培养而不断提高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例如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来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之一,培养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当下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主动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并非天生,而主要是经后天培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形成的。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已经完全不同于小学和中学阶段,其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特征。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经基本上接近成人,并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相当的体育知识和训练技巧,因此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应努力挣脱规范性和制度性约束,走向灵活性和自主性,即将规范性的体育运动训练拓展到学生积极自觉的体育锻炼中去,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地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而不宜对学生限制太多,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只有切实将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引入到自主活动和自主选择的这一阶段,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热情,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育专长,如此才有可能在后续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2 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创新能力的发挥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如果人们在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量越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越容易形成,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运动和锻炼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能因为强调鼓励大学生进行自觉的体育锻炼而放松和忽视了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师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发展实际和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好学年、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系统的体育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为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扎实的知识条件。

2.3 体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作为个体思维能力的高级阶段,是个体在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发现新事物和新问题,继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进程。研究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单一的发散思维,其同样也有聚合思维的成分,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体,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都加强,比较薄弱和欠缺的是发散思维能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鼓励学生质疑、求新,例如组织一项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活动的策划、组织中来,尽可能地多提方案,同时不必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教师也暂时不做评论,直到学生将所有可能的方案都提出来为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生可能会带动另外一个学生,一种想法也可能会启发另外一种想法,同时还可以就某一体育活动、体育项目的安排等等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尽可能地产生多种想法,直到妥善、圆满地解决问题,努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4 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养成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最终形成。在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努力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创新热情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外,还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通过一些体育活动的组织等来使得学生掌握锻炼创新能力的方法,常见的主要有设问发明法和狂想类比法等等,所谓设问发明法就是通过提问题来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策略的方法,其一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为什么、是什么、什么人、什么地点和什么时间以及如何进行,也就是著名的“5W1H法”;狂想类比法就是尽可能地就某一问题提出所有可能的解决途径,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甚至是很“牵强”的解决途径提出完后再去其进行实际的分析和剔除,最后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使用,例如组织“大学生新生篮球赛活动”,就可以在课堂及课后里鼓励学生就这一主题多多地寻求解决方案,在鼓励学生寻求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并努力使学生将这些方法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2.5 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和理念,“言传身教”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体育教师是组织和实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般的重要影响,一个缺乏创新意识、默守陈规的教师很难教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自身的创新素养,为大学生树立一个“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师”的良好形象,这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从日常体育教学入手,真正以“打造创新型体育课堂”为导向,更新自身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体育课程开发,完善基于创新型大学生培养的教学评价模式;树立“培养现代创新型大学生”为核心的学生观,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赋予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应有的主体性地位等等,持续有效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总结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理应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以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训练、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的,脱离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一基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也就无从发挥,也同时失去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和内涵性。

猜你喜欢

创造性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