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运动技能和体能提升为核心的大学体育教学分析与实践
2018-01-26于少勇马江依雯
于少勇 马江依雯
1. 前言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我国政府,学校和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现有的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文献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呈持续下降趋势且伴随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产生。如尹小俭等(2012)通过对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研究后得出,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女生的偏瘦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超重及肥胖影响了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
2. 理论依据
高校大学生承担着未来祖国建设的重任,他们的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也是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这不仅要求他们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更要拥有强健的体魄。近些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现象早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对此,国务院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办发[2016]2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到:体育教学要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以上文件中均明确强调重视提升学校体育,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抓手。
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关注和研究从未减少。李改等(2017)通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概念、评价与干预措施中提到中国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居高不下,城市超重的比例明显增强。并提出加强对增强肌肉与骨骼运动的正确认识与科学锻炼方法学研究是促进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罗奇(2011)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理论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普遍不受重视,缺乏一个科学的大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认识不够等。李凯(2017)在运动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进展中提出从科学运动的角度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干预,例如运动对青少年Ⅰ型糖尿病,大脑功能,心血管系统 和骨骼健康等都有所影响。张珂等(2006)通过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提出了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对技能动作学习方法的认识,要向学生提出技能学习方法这一概念,使学生深层认识技能学习的目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学法,在教学中贯穿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方法、策略和提高学生技能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
综合我国学者现有研究结果和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正确知道下,尽快寻找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突破口,确定以运动技能和体能为核心的新的体育教育价值观才是学校体育继续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3. 如何构建以技能和体能提升为核心的体育教育价值观研究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价值观传播的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载体。强化学校体育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要想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现状,首先要在高校中建立以运动技能和体能提升为核心的体育教育价值观。
3.1 更新教育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条例与时俱进,更新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作为体育课堂主导者的一线体育教师也应当在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学生在不同时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来提升自身体育教育观,明确以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养成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的教学目标。
3.2 设计以提升大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运动技能是通过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运动能力或者运动方式,其主要体现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任何运动都要通过技术表现出来,任何的运动技术都是要靠肌肉收缩来实现的,体能又是肌肉收缩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标准将体能分为“健康有关的体能”与“运动技术有关的体能”两部分。
运动技能是体育文化系统的核心,体能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技术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提升大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为核心内容,加强普通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通过系统的体能训练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课外自觉运动的习惯,树立科学健康的终身体育观。
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能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将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体能训练相结合,在科学有效的提高运动技术掌握的同时提升体能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应尽量做到:
3.2.1 准确把握教学时间,分层安排教学内容。
3.2.2 增加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讲授,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3.2.3 与时俱进,增加新兴的体育项目以及体能训练内容,避免枯燥乏味。
3.3 创新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办法,也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情绪的关键。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有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在校大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升身体素质。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运动技能的习得还是体能素质的提升,都是需要经过不同阶段积累而成的。体育教师应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基础阶段,为练而练,为赛而练,为赢而练)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方法手段。现代科学日新月异,有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新的科学方法所代替。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勇于尝试真正具有先进思想的科学成果。例如在设计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时适当的使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在多方面进行训练,如振动功能性体能训练、平衡功能性体能训练、核心力量功能性体能训练、悬吊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促进身体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最主要的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第三,重视学生学习现状及信息反馈。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体验以及信息反馈对于教师再进行下一步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十分重要。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评价体系,形成运动技能和体能培养的长效机制,有效监督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重视运动技能的习得和体能锻炼的提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课外锻炼考勤,课堂考勤,体能测试,素质测试以及专项技能都纳入了学生评价体系,全面的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和评价,促使学生提高体育锻炼动机,重视体育运动习惯养成。
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与实行措施
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级大一第一学期5364名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来看,超过总人数3/4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刚刚达到及格标准,而优秀率和和良好率非常低,这为大学生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埋下了健康隐患。为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以提升大学生体能与技能为核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干预。
4.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结合了国家相关政策与本校教学目标,制定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育过程,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健全学生人格品质,打造一流大学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着力构建以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提升为核心的大学体育教育体系,以建设省级以上资源共享课、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团队为抓手,加强“互联网+学校体育”建设,提高教学科学信息化。
4.2 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就将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素质的提升相结合,每堂体育课都要留二十五分钟时间来进行素质练习,这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还有在课堂上不定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是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力量耐力素质三大方面入手: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座位体前屈,身体机能包括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力量耐力素质包括50米、800米、(女生)50米、1000米(男生)跑步等。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基本体能素质,各专项教师还会根据本专项特点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4.3 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打破院系、班级,让大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12个丰富的运动项目中实行选项课教学。学校重点通过1+1+2+4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来实施体育教学,学生除了需要在两年的体育课堂学习中系统熟练掌握1项专项运动技能,强化力量和耐力2大素质,实施以考代练之外,还要承袭西电20年来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游泳课的体育传统与特色,必须掌握游泳运动技能。西电设立了丰富多彩的运动俱乐部引导学生在课下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期内会举办迷你马拉松,趣味运动会等等有趣的大型体育活动,用榜样力量和体育竞赛精神激励学生强身健体,砥砺前行。
4.4 西电践行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学生课外锻炼考勤系统。鼓励学生放下手机,走出网络,走向户外。课外锻炼考勤系统要求一二年级本科课外每周至少进行两次体育锻炼,学生通过两个不同的打卡点进行考勤,在一处打卡点打卡后需要进行半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再在另一打卡点结束本次考勤。每周最多记取4次有效出勤次数,多打不计,每学期务必保持打卡考勤至少30次以上体育成绩方才有效。每天的打卡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上午6:30-8:30和下午15:30-22:30,要求在开放时间段内进行打卡,不能跨时间段、跨天进行打卡,否则均为无效打卡。
5. 结语
体育的教育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体育在改造人或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中的积极作用的认识,是关于体育在培养人、改造人方面的价值判断和基本观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因此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从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特色体育运动实行措施来看,以技能和体能提升为核心的大学体育教育构建,符合大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的规律,符合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