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探析

2018-01-26陈晓宏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练员培育价值观

陈晓宏

高校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地,而大学生运动员是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是大学校园里的“明星”,对其他大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将推动全体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微文化”时代的到来,“微文化”传播在给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借助“微文化”发展的大潮,创新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更多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微文化”时代大学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机遇

1.1 有利于开创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新平台

当前,“微文化”也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当前的大学生运动员是伴随着“微文化”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微文化”已渗透到大学生运动员的日常生活中,对其思维模式、学习方式、交往习惯的影响日趋增强,微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运动员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同时也为培育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平台。

1.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运动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在“微文化”时代,信息接收者和发送者双方地位相对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互相倾听,彼此接纳,能满足信息接收者的诸多需求[1],因此,利用微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有利于激发大学生运动员主观能动性。其次,利用微平台开展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有利于大学生运动员充分利用课间、训练放松等“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认知和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利用微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画面感、趣味性更强、语言文字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易于学习认知。最后,微平台有别于传统的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小,易于组织和实施。

1.3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在“微文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传播活动具有即时性的特点[2],大学生运动员通过微平台及时了解包括体育界在内的正在发生的各类事件,随时感受到“中国故事”“体育故事”的正能量;其次,教练员可以利用微平台及时推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文件要求、讲话精神、理论知识等;最后,网络给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教练员随时准确掌握运动员的思想现状,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有针对性价值引导,做到因时而动、有的放矢。

2. “微文化”时代大学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微文化”时代对高校教练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教练员不仅是课余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更是大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引路人,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而当前有部分高校教练员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首先,有部分高校教练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知半解,不能做到真学真懂。更有少数高校教练员在课余训练和竞赛中有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存在。其次,不能熟练掌握新媒介的操作技术,不善于通过微平台开展大学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部分高校教练员不善于转变话语体系,网络交流沟通能力还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2.2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运动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趋势明显

随着微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大学生运动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弱化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微文化”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发布中心,“去中心化”特征明显,导致高校教练员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其次,在微文化传播中,大学生运动员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从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 塑造其主体意识[3]。而传统大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运动员主体作用无法体现,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会产生抗拒情绪。最后,相对于微文化传播的“无孔不入”和“无时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劣势更为突显。

2.3 “微文化”时代消解了大学生运动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3.1 微平台信息的“把关人”和“审核人”缺失,从而使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实信息甚至是政治谣言,极易使大学生运动员受到蛊惑。

2.3.2 由于微传播速度快,使得大学生运动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得球场暴力、裁判不公正执法、兴奋剂事件等体坛丑闻,给大学生运动员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困惑。

2.3.3 不良思潮以及敌对势力在意识形势上“西化、分化”正通过“微文化”渗透影响着大学生运动员正确“三观”的形成[4]。

2.3.4 大学生运动员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人也不在少数,势必会对训练、学习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3.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3.1 不断提高高校教练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高校教练员要竞技与育人并重,正确认识微平台的积极作用,抓住“微文化”时代机遇,利用微平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开创大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一是要真学真信真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熟记于心。二是要以身立教,以德立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大学生运动员树立榜样。三是要加强学习微传播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微媒介的操作能力,做到学网、懂网、用网。四是要善于转换话语体系,提高网络交流能力,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3.2 发现和培养好大学生运动员中的网络意见领袖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具有明显的话语优势,其言论能够经常受到大家追捧,引起大家共鸣,从而被大家追随[6],因此,发现和培养大学生运动员中的网络意见领袖对于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对于运动队队长、党员、班干团干等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要重点培养他们网络沟通能力,特别是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引导他们从线下走向线上,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微平台交流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运动员,则要进一步加强他们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成为有正能量的大学生运动员网络意见领袖。要注重充分发挥大学生运动员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指引他们参与运动队的管理,引导全体大学生运动员认知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微平台上有非理性言论和重大舆情时,大学生运动员网络意见领袖要及时跟帖发声,引导当事运动员从非理性及时转向理性,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3.3 搭建好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平台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贯穿训练比赛全过程,要搭建好、利用好微信、微博、QQ、APP等微平台,做好大学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一是要通过微平台及时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文件、会议和讲话精神,强化全体大学生运动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二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体育故事,通过微平台向大学生运动员推送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三是要积极挖掘训练比赛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素材,通过微平台,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大学生运动员,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四是要加强运动队微平台的管理,引导鼓励大学生运动员有序参与和理性思考,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微文化”环境。一旦发现某些社会现象或事件已在微平台上形成热点话题,教练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应该及时主动跟进发声,及时合理引导,必要时要和“两课”教师、辅导员进行充分交流探讨,共商对策,做好“微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猜你喜欢

教练员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