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2018-01-26吴彪
吴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重视,更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技艺在教学中得到传承。把传统文化教育应用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快乐锻炼、快乐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达到健康第一的目标,以增强学生体质。但在由于小学生自身特征和一些教学背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制约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何着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势在必行,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校中,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基本教育方针的要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组织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有效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小学体育教育在新形式、新要求下挑起传统文化教育的重担,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推动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将起到极大发挥作用。在推进文化传承、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寓教于乐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与道德理念。
1.1 诗词歌赋融入小学体育个性课堂
教师可将诗词歌赋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中来,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或伟人的爱国情操。比如,在教学踢毽球一课中,学生在练习脚内侧平踢毽球时,让学生一边踢毽球一边朗诵《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章节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这一国学经典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朗诵的节奏有规律的愉快进行练习技能技巧,还能在这过程中体会到“百善孝为先”的孝德思想教育。再如,学生在做障碍冲关游戏中,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歌唱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关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学生通过这样的诗歌欣赏学习,寓教于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并对祖国的河山有着更深刻更诗意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历久弥新。
1.2 传统体育项目与小学体育课堂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是我们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具备普及性、趣味性、健身性、简便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青少年儿童在其生长阶段的身心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道德和孝德。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学中武术是可以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武术教学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武术的教学,可以结合历史英雄人物的典故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特别注意与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要同时还要告诫学生,习武之人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武德,杜绝打架斗殴,欺凌弱小,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从而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自豪感,让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心灵自然更加宽广。
2. 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方法
体育活动本身就对学生有较大的亲和力,把传统文化渗透于体育课堂中来,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体育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其多样性表现为:①以内容决定组织形式,②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决定组织形式,③按掌握知识水平情况决定组织形式,④以大课间的形式开展组织形式,⑤按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决定组织形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寓教于乐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3. 用传统文化强化学生课内外的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行为礼仪主要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与家长、同学、朋友及老师交往中呈现出来的习惯、礼仪等,良好的行为礼仪可有效地净化和美化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对待、重视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用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比如在体育课堂中,游戏竞赛中输的学生都要讲一个传统故事中有关于文明礼貌的小故事或做出相对应的礼仪动作进行情景模仿,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礼仪学习,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另外,在体育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处理中进行礼仪教育。比如,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争抢器材或打架行为,借此机会教育他们要文明礼让、乐于助人、互帮互助。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服教育,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感受,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明礼貌的基本内容。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学科中对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的,而又细致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的实施,能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一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体育教学鲜明的动态性,有的放矢的渗透。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出全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总结和完善,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全面应用,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