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和信息技术联姻
——谈谈信息技术和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8-01-26安徽六安市清水河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卡通人物习作作文

安徽六安市清水河学校  王 涛

安徽六安市梅山路小学  杨光琼

当今时代,WIFI无处不在,“互联网+教育”犹如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封闭性,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使“人人能写、处处能写、时时能写”成为可能。巧用“行走”的自媒体,让学生习作即时、随性、交互地进行,更为个性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点燃写作激情

多年来,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最头痛的事,或指导过细,千篇一律;或疏于指导,无的放矢。如何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从而爱上作文呢?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利用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设置多维作文情境,通过网络这个窗口为学生提供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资料,再现生活场景,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进行多角色扮演和体验,这样拉近学生和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感性材料,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课的无限活力,唤醒心中写作的种子,点燃写作激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6,是要求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或自己设计卡通人物编一个故事。上课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卡通人物:皮卡丘、孙悟空、喜羊羊等,当这些卡通人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时,立即打开了学生语言的话匣子,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使原本无趣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表达欲望异常强烈,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教师毋庸多说,媒体提供的形、声信息就已进入学生大脑,触动了学生习作的灵感。再通过几个卡通人物故事的视频播放,学生的记忆被唤起,卡通人物形象跃然在学生心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些卡通人物自编故事,或自己设计卡通人物形象编故事,此时发现学生写作动能强劲,写出的作文创新十足。

可见,巧用多媒体创设虚拟的多维作文环境,给教学带来了方便,教师不必多费口舌,在指导过程中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捕捉写作细节

多媒体的运用突破时空的限制,能给学生提供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2,要求记一次拔河比赛,于是我将我们班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情况的视频拷过来,回放给学生看,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不仅看清别人的神态、动作、表情,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神态、动作、表情,更重要的是还能看到比赛时观众、老师、裁判的表情动作等这些比赛时容易疏忽的情景。通过慢放比赛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捕捉精彩的细节,辅之以适当的点拨,学生情动而辞发,习作不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吗?

我们知道,要想描写好一种事物,光一次观察是万万不行的,即使布置学生多次观察,效果也可能不明显,学生全凭印象,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是仔细观察。况且有些情况是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的,不然即使在眼皮底下,也可能被忽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2,要求描写一种动物。为了上好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我多次带着摄像机到市中心广场上去拍摄鸽群的活动情形。我将摄像机架在附近,一动不动地待在那里,通过对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变焦等多种运动方式,拍摄了鸽群的远景、全景、近景和特写,搜集了珍贵的素材。当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时,学生个个恍如身临其境。特别是一只白鸽活动情况的跟踪抓拍的镜头,学生屏息观察,生怕惊走了鸽子,看后个个赞叹不已。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它浑身洁如白雪,双爪赤红玲珑,在碧绿的草坪上,时而疾飞,时而伫立,一会儿低颈啄食,一会儿侧目观望,那圆圆的瞳仁,茸茸的鼻孔,透明的眼帘,都清晰可见。”这篇作文学生写得相当生动传神,细腻入微,即使在现场也难以观察得这样全面细致。运用录像跟踪观察对象,突出对象的活动细节和重要部位,利用变焦镜头弥补人视觉不足。

在搜集素材时,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一个过程常需要多次观察才会弄清楚。外出参观、秋游回来,不少学生可能因为时间关系没看够,可能因为自己忽略没看见,可能步伐太快没看清等,产生一些遗憾。运用多媒体则可以记录各种信息并反复播放,再现消逝的过程,提供多次观察的机会,不会遗漏细节。有的画面还可以通过慢动作播放、定格播放、快速前进或倒进搜索观察,把每一个动作、表情的局部作精细的描绘,为学生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写作素材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生命。但学生们生活经历简单,“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信息传递单一、缓慢、刺激度弱,加之他们年龄小,对生活的感知不深,因而作文内容陈旧、千篇一律,提起笔来,不知写什么,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巨大的网上资源,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快捷的服务,你可以在互联网上随心所欲地查阅各种各样的与写作有关的信息。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写秋天的树叶。写作前教师布置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观察秋天的树叶,同时教师也到大自然中去,将学生观察树叶的情景用手机拍摄下来,制成视频短片给学生观看,为学生补充写作素材。但由于各地的气候环境不同,生活中的树叶不尽丰富,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出去观察树叶。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各种各样的树叶。通过搜索,同学们发现了一些千奇百怪的树叶,结合自己的观察,他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进作文中,丰富了习作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正是网络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和写作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评改方式

《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可见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是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传统作文以纸张为媒介,修改文章往往要以牺牲文面和增加誊写负担为代价,作文写了改,改了誊,反复的过程学生心烦,挫伤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修改或不愿意多次修改和深入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严重影响了作文质量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对文稿的处理功能强大,操作十分方便。初稿出来后,可随时润色加工,亦可大加斧正。不但可以对于错字、病句、语句、标点符号随意修改,句子之间也可随意调换,就连篇章结构也可任意调整,直到满意。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不影响作文的卷面整洁、规范、清晰,学生乐此不疲。

网络的交互性,也方便了作文评讲。传统的作文评讲,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评改效果不明显。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讲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教师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典型习作,投影到大屏幕,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小到字、词、句、标点,大到文章的结构及谋篇布局等,无不可以进行评改。小组评议、全班评议、自主交流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要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兴趣高,收效大。通过师生评议,学生对习作的要求更加明晰,从范例中取长补短,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同伴互改,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必将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作文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卡通人物习作作文
萌趣圣诞
你喜欢哪个卡通人物
习作展示
卡通人物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