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8-01-26董吉奕
董吉奕
(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中心小学,浙江 慈溪 315317)
在进行小学合唱教学中,强调一个“合”字,即合作,但是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审美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进行小学合唱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注重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日后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看出,对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力培养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以下深入探究。
一、提高小学合唱教学中培养审美力的重要性
小学合唱的教学难度较高,小学生尚处在知识的萌芽阶段,部分高效学习合唱的技巧在小学阶段无法实施,导致了小学生合唱教学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小学生合唱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法较为滞后,一味地督促学生学习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现状。因此,推动小学合唱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现代小学合唱教学中,要将审美力与合作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提高小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并从小学生的审美角度出发,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对合唱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也能够加强对合唱技巧的运用,也加强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合唱等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良好的启蒙作用。
二、小学合唱教学审美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小学合唱教学过程分析,存在着小学生缺乏合唱兴趣、教学课堂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合唱教学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对合唱课堂的看法。
(一)缺乏合唱兴趣
由于小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不深,很难从专业的角度看待合唱,且绝大部分的合唱曲目较难,再加上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较差,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合唱缺乏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对合唱本身不感兴趣,导致了审美能力的难以提升,难以了解合唱的优势与艺术美学。
(二)课堂结构不合理
为了减少小学生的课堂压力,大部分的合唱教学内容以引导为主,教师对合唱内容进行安排,并采取适当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因此,传统小学合唱教学以教学引导与合唱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课堂占比较高,而对音乐鉴赏等方面较为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只是知道按照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歌唱,对合唱内容本身了解不深,审美力较差。
(三)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传统小学合唱教学采用的模式较为单一,绝大部分都是教师讲解或者指导,对小学生进行合唱分组,而后进行分声部练习。不论是什么样的合唱曲目,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按照同样步骤对小学生进行分组与训练,模式机械单一,缺少灵活性。
三、加强小学合唱教学审美力培养的措施
(一)选择符合小学生审美的合唱曲目
小学生正处在童声发育的最佳时期,进行合唱能够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能力[2]。因此,要选择符合小学生审美的合唱曲目,提高小学生的合唱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合唱的曲目中找到共鸣,进而在歌唱中释放情感。除此之外,在进行分声部训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唱歌优势以及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合唱之间的配合,采用乐器积极引导学生把握音准,提升小学生合唱团的整体合唱水平。
(二)采用合唱技巧训练加强审美情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要在合唱技巧中加入审美力培养的部分。首先,要对各个声部的演唱技巧进行讲解,消除学生对高声部、低声部的查一对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个声部的音乐美感是不同的。其次,要加强对选择曲目和声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和声的美妙,并加强对音乐节奏的训练等。最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伴奏下完成合唱曲目,并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到合唱中,提高小学生的合唱审美力。
(三)加强对合唱作品的艺术鉴赏
在对合唱曲目进行确定之后,教师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合唱作品的特点,并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合唱作品进行介绍和鉴赏,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合唱作品的感受与看法,加强对合唱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合唱中融入更深的感情[3]。例如,采用故事、舞蹈、绘画等方式,调动学生对合唱作品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合唱审美力。
(四)在合唱过程中体验音乐美学
合唱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力,主要是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合唱作品的理解,进而能让学生更加自信的歌唱,感受到合唱作品的音乐美学所在。因此,可以采用更多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合唱作品进行发散性理解,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达到不仅在歌唱中融入自身的感情,还能够从合唱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四、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针对目前小学合唱教学审美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符合小学生审美的合唱曲目,而后采用适当的合唱技巧,加强对审美力的培养,最后结合对合唱作品的艺术鉴赏,在合唱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妙之处,进而提升小学生合唱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