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画到陶瓷绘画的学习与想法

2018-01-26马雅俊

陶瓷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瓷板粉彩用笔

马雅俊

(昌南美术馆,景德镇市,333000)

引言

画画对于我来说很熟悉,小时候就常照着家里窗帘上的卡通图画自娱自乐。从小离不开绘画的我也如愿考上了一所绘画类院校,但是我之后所接触的绘画门类就不再局限于卡通绘画、西方素描色彩这类了。在陶瓷大学的学习中,我慢慢地了解、学习到了另一种独特且有趣的绘画门类——陶瓷绘画。当然了大学中学的不仅仅是陶瓷绘画而已,但是这门课程却是开启了我以后陶瓷绘画的道路。

1 从陶瓷绘画走向国画

大学毕业的我也像随大流一样曾开过陶瓷工作室,但是我发现这并不是我所钟爱的,但是毕业后的茫然无措还是持续了一段时间,在一段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现在的我的老师范敏祺先生,可以说老师就是那个带领我进入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启蒙者,我很感谢他。在老师的介绍下,我来到了中国美院的分校“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全日程的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这一年的课程学习,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承几千年的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让我对美的感受有了另一种认识、更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了一个确切的目标。

2 谢赫六法

中国绘画的历史就是一个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画家的欣赏与憧憬。那技近于道的艺术让人叹为观止,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等数不胜数的旷世名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中国绘画讲究“谢赫六法”,其一,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也”,讲的是绘画作品中一定要生动,富有生命力,这是中国画的最高目标之一。其二,骨法用笔。这里的骨法不是古法,骨法指的是“风骨”,在书法上常用到,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等,指的是力量和笔力。从这我们也能知道为什么国画很注重书法的练习,自古书画一家,书法中的骨法用笔和国画中的骨法用笔是相通的,骨法用笔在绘画上讲的也就是线条的运用和用笔的讲究。是对对象结构、表情、神态的刻画。其三,应物象形。“应物”这个词包含着人对相应客观事物采取的应答、应和、应付和适应的态度。东晋僧肇说“法身无像,应物以形”,说的是佛没有具体形象,但是可以化作任何形象。在绘画上,对于画家来说,应物象形就是能将不同的事物刻画出不同的形态外观。其四,随类赋彩。《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随类也就是随物,随物体的不同而赋予不同的色彩。其五,经营位置。讲的就是绘画的构图,这点上西画也有构图一说,但中西方的构图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这点与东西方绘画方式的不同和东西方哲学思想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其六,传移模写。中国画很讲究对古画的临摹与学习,它既能学习到基本功,也能让人在先辈的画卷中领略到各种绘画的方式技巧,核对自然的概括。就如宋代晁补之说的“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品评画作的重要指标,也确实是很精妙的概括了一个中国画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那就是从表象的内在表达画家对客观的情感和评价,用一手、一笔、纸、传递着美。

3 从国画回到陶瓷绘画

要想了解中国画,首先得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讲究的是含蓄,引而不发。所以说中国艺术不像西方艺术一样喜欢把最强烈的,最绚丽的色彩表现出来,中国画大多喜欢用墨色,这种最含蓄内敛的颜色,它既没有任何色彩,但却也包含任何色彩。像世人喜爱的各种墨竹、墨兰、墨梅图。在黑色中我们能想象出各类不同的色彩,其实说到这点,我觉得陶瓷中的青花也是很类似的。青花用的都是一种颜色,但是却很美,简单的美、沉稳的美、包含各类色彩的美。其实陶瓷传统粉彩瓷的绘画和国画也是有很多相通点的,画陶瓷的都知道基础练习的肯定得是国画的传世经典。它不仅能让人练习基础也能让人形成一个良好的审美。它能存世几千年,自然有它的价值和美所在。艺术无国界,其实艺术也无门类,世人皆有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各行各业有都有对艺术的运用。当然了这里我就只是对自己所了解的国画和陶瓷绘画来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杭州学习一年之后,我也如期地回到景德镇,这个我即熟悉也陌生的城市。在老师的美术馆我开始深入的学习陶瓷绘画,中国画虽然和陶瓷绘画都是用的毛笔进行的绘画,但是其实材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笔墨纸砚是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材料,而陶瓷也是传承几千年,而陶瓷绘画是用瓷板作纸,陶瓷颜料作墨,最重要的是绘画完成后再经过几百度的高温氧化还原后形成的一种奇妙的艺术。在烧成后你其实并不能确定成品之后的样子,但是就是这种神秘感和不确定性才让大家对陶瓷绘画那么的着迷。在中国画和陶瓷绘画的技巧上,由于材质的不同,陶瓷绘画会有许多不同的变化。如青花,就比较接近中国画的绘画方式,坯如纸,画其上。而瓷板画则是在烧制完成后的光滑的瓷板上进行的绘画,虽然比在坯上更可控,但是因为瓷板的光滑且不吸水,所以大多采用的是用油料进行绘画,油的密度更小,能更好地依附于瓷板上,而不至于快速流动产生变形。瓷板画也分几种,其中我学习到的有新彩和粉彩,二者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新彩其实更类似西方的油画,而粉彩则是传承多年的瓷板绘画方式。粉彩绘画会具有好几个不同步骤,首先用珠明料进行绘画,再在其上采出颜色,填上玻璃白,烧制一遍后进行水料的填色,最后烧制完成就是一副粉彩画了,当然了这只是最基础的粉彩瓷板绘画的过程。在学习瓷板绘画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其实瓷板绘画也是可以和中国画一样讲究谢赫六法的,它也是讲究气韵、用笔、临摹、构图、赋彩的。其实说到底艺术史共通的,特别是同样在一片土地上传承千年的文化艺术。更是有着丝丝相扣的内在联系。

猜你喜欢

瓷板粉彩用笔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孙兆宝瓷板釉下彩绘作品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李祥东作品精选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