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小学美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26邢台市达活泉小学校长韩桂书
■ 邢台市达活泉小学校长 韩桂书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河北省学校美育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这一要求对于促进我省中小学美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美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狭义的美育一般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学校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场所,其实施的美育主要应包括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教育美育。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改进美育教学?
改进美育教学必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极富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不仅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所以,在创建校园文化构建上,学校首先要融入美,尤其在墙壁文化上应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彰显美的艺术,使校园一草一木都有情调,例如运动场上的醒目标语,栏杆上的图案画,教学楼上的宣传版报,走廊里的学生美术作品等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
改进美育教学需要促使师生达成美育共识。对于学校而言,美育并不仅仅指音乐、美术等学科方面的教育,还包括着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如教师如何创设营造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具体包括给予学生说话权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愿说、敢说、会说;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价学生的作品等等。因此,改进美育教学关键在于统一认识,转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并将美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中。学校还应该积极引导师生广泛参与到美育活动中,鼓励师生“一体两翼”,建立“双向成才”的师生培养模式:教师在精通自己专业的基础上,还得参与艺术教育,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从而把自己的爱好拓展到学生的兴趣特长。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美术课上,动人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生动,激发了学习的情趣,从而帮助学生在审美中产生对生活的热情。马克思曾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为什么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感觉?因为他们处于饥寒交迫中,最急切的要求是解决温饱,没有心境去欣赏风景。商人追求的是利益,在矿物上只能看到丰厚的利润,这样的心境都不利于审美情感的产生。
改进美育教学要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一方面,通过举办“艺术节”活动,发扬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艺术节”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由“要我演”转变为“我要演”,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长此以往,他们的胆量增大了,自信心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契机,展示自我风采。学校除了“六一”、“元旦”联欢、“艺术节”外,还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最终实现深化美育认识、巩固美育成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