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校长“失联”看均衡教育

2018-01-26公冬花林凡瑞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失联师资青年教师

■ 公冬花 林凡瑞

一则题为《开学倒计时,中小学校长为何“集体失联”》的消息在各大媒体广泛传播的。文章说,距离开学仅余半月,部分中小学校长玩起了“失联”,电话打不通,微信留言石沉大海,连QQ签名都直接变成“闭关勿扰,失联勿扰”。意恐开学在即,人情干扰过多招架不住。

校长“混”到如此地步,也着实是让人怜悯的,怜悯过后又不能不让人心酸,我们仿佛看到校长失联的背后,有多少家长、朋友因不能圆孩子的“名校梦”“名班梦”而焦灼不安的痛苦表情。现象折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呢?

家长还在过分强调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外在作用

每到孩子入学季,与其说是对孩子的考查,倒不如说是对家长的考验。几乎是每一位家长都是如坐针毡,心如猫抓,谈“校”色变,互相打听,相互通融,谈论哪所学校管理严格,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哪里该是孩子求学的最佳选择,经过纵横比较、慎重考虑,求亲告友,一旦选择了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却是忧患意识依然浓烈,又是一番打听,学校怎么分班,方案如何决定?学校的哪位老师最牛?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些最牛的老师手中?于是,又是一阵通融,找熟人,攀关系,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也要让孩子入读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班级,好像孩子到了最好的学校,入了最好的班级,就会有光明的前途,美好的未来。家长如此心境,是直接导致一些知名中小学校长左右为难、躲避失联的直接原因。校长以及学校的其他主要领导实在是百口难辩,难以应付千军万马齐上阵汹涌而来的“家长潮”“熟人潮”还有那些乌纱帽比自己硬得多的“上司潮”,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隐遁其身,断绝其音。

其实,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想把孩子输送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接受优质的教育,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体现,这是无可厚非的。校长“失联”确属无奈之举,但逃避现实、回避矛盾也可以理解为不负责任的表现。校长之所以失联,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没有挺直腰杆硬起来,如果一切秉公办事,敢于碰硬,不折不扣地按照政策法规招生,不开一个口子,不给任何人投机钻营的机会,完全可以排除人情干扰。

很多孩子在一所学校学习成绩不突出,家长学习“孟母三迁”的方法,托关系把他输送到心目中的名校里深造,结果成绩也很难提高上去,甚至有的还会直线下降。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不相同的,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也有天壤之别。学校和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方法引导和学习动机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所以,强调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分强调,过分强调了,就容易神化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淡化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孩子的独立成长和创造能力的发挥都是极为不利的。爱迪生被剥夺了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权利,但并没有影响这位伟大天才的孵化,他通过自己发愤图强的学习,终于成为史上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的成才与学校、老师没有任何关系。

这无疑是对学校和教师作用的颠覆,对学生自主成长作用的肯定。如果家长通晓了这些内容,产生心灵的震颤,就不会对那些所谓的名校、名师那么神化,有那么大的诱惑力。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净化教育环境,办好“真教育”,也才能杜绝起码是减少开学季的“择校忙”“择师忙”的不良现象。

当前的教育还没达到实质化的均衡发展

让孩子就近入学的关键是均衡发展。这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如果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势必会引起薄弱校区的百姓的不满,且会导致直接择校与通过买学区房变相择校的不良后果,从而产生恶性循环,继续滋生新的教育不公平。应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教育均衡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经费投入、校舍建设等方面逐渐倾斜到普通学校和农村薄弱校区,加大了对这些学校的聚焦度和关注度,让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学校校舍“辉煌”了起来,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要求。从外观看,这些学校的校舍、设备不比城里学校的差,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是“均衡发展”了吗?那么为什么好多的家长依旧不买账,不肯让孩子就近入学,而是舍近求远,要么把孩子送往乡镇中心学校里去,要么送到遥远的城里学校里去?

学校之间的均衡,很容易做的是教育投入和校舍建设等方面的表象均衡,而很难做的是师资力量和教师理念的内在的实质化均衡。如果把学校的差距,仅仅归因在外部表象的差异上,那是极其片面的,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师资队伍和教育理念。这也是就近入学政策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但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我们的学校还没有达到师资力量和教师理念的实质化均衡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体制的偏差上,在师资配备上依然存在着倾向城市学校、照顾城区校区、弱视乡村中小学的现象,师资力量和教学实力呈现着从城市到城区再到乡村金字塔式依次递减的趋势。城市“名校”青年教师队伍庞大,教师编制富裕,每一位教师的周课时数相比乡村教师要少得多,一般情况下到了50多岁的教师就可以“赋闲”。事实上,家长的择校源于教师的“择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在城里买了楼房,也把孩子安置在城里学校读书,往往是心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把乡村学校当成了过渡和跳板,在乡村学校拼命几年拿得几个证件,获得鲤鱼跳龙门的资本;还有许多没有多少资本的青年教师也会通过种种关系,以借调的方式达到进城的目的。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校之间的师资天平倾斜,不平衡现象越演愈烈,给乡村以及偏远地区的一些学校造成极大的压力,形成尴尬的局面,师资紧缺,且又都是年龄大、教学理念不高的“剩余人”,只好以招聘的形式聘请一些毫无经验可谈的临时教师来填补空缺,即使如此,还是缺编,每一位教师的课时都砸得满满的,穷于应付,临时代课教师像观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让学生和家长怨言朝天,甚至奔走相告。这也是许多家长弃近求远择校、择师的重要原因。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迁徙”,既给“优质”学校造成了巨大压力,又让“薄弱”学校面临尴尬。

落实就近入学,考验的是执政能力。提供教育公平服务,保障教育公平发展主要是政府和教育主管单位的责任,能否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是能否解决就近入学的关键,是对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否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重大考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真正把乡村以及偏远山区学校的师资配备、教育培训当成重点来抓,不要把“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当成好听的、摆政绩的虚假口号来喊,要从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精神需求入手,体现关乎民生的工薪、荣誉、职称等方面,要向他们身上大力倾斜,把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输送到乡村薄弱学校任教,鼓励青年教师扎根农村干教育,倡导“献身农村教育光荣”的新理念,由“选拔优秀乡村青年教师进城”转变成“选拔优秀城镇青年教师进村”,以资达到城镇与乡村学校真正的师资均衡、人才均衡和理念均衡。有人提出两种方案解决均衡发展,也是十分可取的:一是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通过政府买服务,将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交与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或者专业机构去管理;二是加大教育组团发展的力度,将同一个学段的学校组成教育集团,或者是小学初中不同学段的学校组成教育集团,通过办学思想、管理经验的辐射以及教师之间的柔性流动,来促进集团内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共同发展,达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

猜你喜欢

失联师资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怀念一台机器人:2月12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被宣布永久失联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欧俄探测器抵达火星,着陆器失联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利贷危机
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