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及其创新发展*
2018-01-26
在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性、走向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凸显出其内在的复杂性本质特征,并因为人们对其复杂性的认识不足而引发一系列现实的复杂性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创新发展。基于复杂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的基本考量,需要借助复杂性理论,以承认复杂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逻辑前提,通过建构开放态、强化整体性、注重协同性、突出主体性、直面发展性等具体过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创新发展的合工具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现代化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过程凸显复杂性
复杂性科学及其复杂性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我国,深入研究复杂性科学的第一人和开拓者钱学森,在分析系统内含的结构层次性、组分特异性、系统过程性、系统动态性和系统非线性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所谓‘复杂性’,实际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动力学,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学”。[1](P200)一般认为,“复杂性是贯穿事物始终并客观存在的,能够为人的认识所捕捉并不为人的意识所左右的,以突出事物整体性存在、动态式平衡、非线性发展的一种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催生事物存在、推进事物演化、促动事物发展的综合动力系统。”[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综合型、交叉性、应用型等突出学科特质的新兴学科,作为一种多元化存在、多样式构成、多层次互动的综合教育系统,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复杂性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存在
“简单性可以有统一的形式,但复杂性则有多种类型。”[3](P10)充满复杂性的事物必然会在具体环境、表现形式和运行载体上彰显其多元化存在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内在构成多样化和系统组成多元化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P50)作为深入和系统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一门学问,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议题主要是引导人的理想信仰、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人格品质和价值追求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并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通过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培育等具体环境发挥作用;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园文化育人等具体载体体现价值;还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类别,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具体层次增强功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存在,可以充分调动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积极性,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但也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运行时的复杂性现状,如何保证各个存在方式之间的目标一致、内容互补、运转协调和效果整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复杂性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式构成
复杂性是在系统中整体性存在与多样性构成元素之间互动产生的一种客观事实。“系统意味着在一个整体中不同元素的相互关联,这个整体因此成为一个复杂的统一体。”[5](P235)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同样存在着整体性教育系统与多样性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性现实。按照普遍性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至少涵盖理想信仰教育、政治观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整体性教育系统,客观上已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种在内部构成要素上的多样性存在。同时伴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尤其是在具体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对社会变迁的新需要,其内部构成要素又不断拓展为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价值观教育、人的发展教育等多样化内容,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其内容构成要素的同时,逐渐将其打造成一个涵括内容广泛、关联要素众多、内在构成交织的庞大而又具有复杂性的内容系统,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构成方面形成一个超级复杂巨系统。教育内容的拓展和多样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解释力和实效性,但也因为其内在的内容种类、互动方式、运行状态、功能目标的多样性,进而导致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充分地展现各个构成要素的内容,成为一件充满着复杂性的教育设计。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层次互动
正如埃略特·阿伦森所言:“人类是复杂的有机体,在特定时刻,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是由各种交叉动机引发的。”[6](P17)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以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必然在主体性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复杂性事实。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方向变化,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7](P6)人从整体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并在其现代化转型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等众多主体构成的主体群落,凸显出多维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构成上呈现多层次性的主体群落,其相互之间的互动,既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研究,调动主体的能动性;又有利于推进通过细分主体关系,产生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主体层次的多级分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和互动场域。在复杂性理论看来,每一个独立的主体都是一个复杂系统,两个主体之间就可以构成复杂性互动,三个主体之间就会构成高级复杂性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群落之间的多层次互动,必然会在主体之间就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协同等问题形成一种超级复杂的互动。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涌现性特征
“复杂性是一种系统属性,一种整体涌现性”,[8](P2)复杂性事物始终伴随着涌现性现象,即内在构成多样化的事物会在与外部环境互动时涌现出诸多现实问题,呈现出一种由内而外地迸发状态,造成信息流的膨胀、主体间的紊乱、行为态的随机。从复杂性理论审视,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从单调走向丰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转型发展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现实的冲突性、矛盾性和挑战性问题不断累积,以涌现的状态集中性表现出来。现代社会的变迁性、人的思维的离散性、实践过程的能动性,在相互之间的作用过程中,突出地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既在一定程度上按照预设的方向和目标在有序性发展,又在具体过程中产生难以预料和随机而生的矛盾性问题。不论是原理性问题的论争、基础性框架的探讨、本质性定位的议论、时代性价值的商榷、实践性方向的分歧、具体性方法的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载体、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性,本质上都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性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滞后性与创新性并存、传统性与现代性同在而导致的自身系统的复杂性。在现实领域的涌现性问题,既有利于引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科学探索,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复杂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非线性运行
“不确定性昭示了复杂性”,[9](P9)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即任何事物本质上都不会主动接受人的主观安排与设计,而是会在事物的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不断生成着自我运行轨迹。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必然会有一定的科学设计、合理部署和规范化运行,但是在现代化转型发展过程中,主体的现代性觉醒、内容的时代性拓展、载体的科技化创新、方法的生活化趋向和环境的网络化发展,导致其教育教学过程总是会在动态性的调整过程中形成非平衡运行的样态,张扬着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复杂性理论认为,内部构成要素的活跃程度、外部互动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事物与环境的互动程度决定了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事物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确定性与随机性之间向前发展,具体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展现其非线性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非线性运行意味着其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不可能一定会按照教育者、管理者预先设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总是会在具体过程中蕴含不安定性因素、产生不确定性事件、进入不稳定性环境、形成不可逆性效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运行不会完全服从于预想和设定,总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产生一定的突变性,形成一定的复杂性。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平衡发展
复杂性事物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自为自在的组织,“每一个这样自我组织的、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动力”,[10](P5)推动其自身发展更具自发性,更无秩序性,也更具活跃性。这种自发性、无序性和活跃性,决定了离开平衡态足够远的系统才可能会产生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样并非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和理性设计,而是有其内在的自身规律性和趋势性,并突出表现为其发展过程的非平衡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平衡发展突出表现为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等外在依托形式的不平衡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必然要与地区的经济社会现状、群体的整体素质实况、行业的特殊运行方式密切相关,并因为这些依托形式的差异性、落差性和特殊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表现出一定的差距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平衡发展具体展现为教育内容、运行载体、实施方法等内在构成要素的不平衡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同时兼顾到理论与实践等上述诸多要素的共时态变化发展,而是依据客观社会的变化实际和主观受众的阶段性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和特定的条件下,优先选择一种或几种内在构成要素展开变革与创新,并促进和推动其他要素相应地随之做出合理调整,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针对性和特殊性。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复杂性特征梳理,可以看出,不论是多元化存在、多样式构成和多层次互动,抑或是涌现性特征、非线性运行和非平衡发展,都突出表明了复杂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主要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内蕴的不安定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稳定性、平衡态、有序性的互动,在其内在构成和外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静止向发展的一种理论自觉和一种客观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自我不断实现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性特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提出并不仅仅是对简单现象和事实的描述,而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过程的一种本质探讨;既是对简单化处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一种扬弃和超越,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复杂性的承认和遵循,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现实问题的深化和应对。深入分析和综合研判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问题,有利于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发展过程。
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现实问题审视
借助复杂性理论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可以发现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认识和积极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存在着一系列急需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导致冲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在承认多元化的同时,并不排斥、反对主导性和整体性,反而正是因为意识到内在构成要素和存在方式的多元化,更加强调主导性思想,以确保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以及和谐性发展。就发展理念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遵循和贯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明确提出了“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7](P73)的论断,并根据这一论述,重点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应该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和道德观教育的基本主张,试图探寻和找到引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人的发展、为人的成长进步提供精神动力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对意识形态的整合价值、对精神动力的创新价值、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引导价值,“就是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超越性本质的体现”。[7](P60)但是,在目前的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这一主导性发展理念的规约,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理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状态。诸如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素质培育、能力培养等发展理念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发展理念,并在客观上形成冲突状态。发展理念的冲突背后,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复杂性,没有在已然形成的多元化发展理念中明确主导性理念,而将发展理念过度多元化所致。
(二)教育目标的功利化导致矛盾性
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引导人们学会用多元视角、发展眼光、辩证思维去分析和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问题,避免陷入理智的空洞、实践的鲁莽和功利的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必须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引导和融入,确保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长入头脑、进入心灵、植入信仰、化入行为,才能真正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向来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7](P73)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性。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要逃离功利性的诱惑和牵绊,在审视其内在复杂性和外在挑战性的过程中,“唤醒人们内在沉睡的思想,激发出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获得正确且明确的方向奋勇前行”。[11](P2)但是,在具体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存在功利化倾向,即有些教育者没有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而是把一些诸如抬头率、到课率、过关率、教学好评率等可以量化的具体教学指标作为目标,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知识积累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和任务的理解,随意性地开展教育内容整合,导致教学过程充斥着形式创新、怪招乱招,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内容设置呈现零散性、非逻辑性、非系统性等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相抵牾,影响着其政治功能和总体价值的发挥。
(三)教育内容的理性化导致工具性
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基于人的认知能力与世界延展变化之间、人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变迁转型之间、人的认知精确性与对象自身复杂性之间客观存在着张力这一事实,承认人的主体性发展与客体性存在之间的复杂内在关联,进而强调教育内容要准确反映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反思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性关系,不断探寻和优化其教育内容,尝试通过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创新、整体性建构与发展性完善,赋予主体以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空间。“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目的,同时人又是社会中的人,社会现代性必然导致人的现代性。”[11](P237)在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其教育内容应该是为人的现代性生成、现代化转型,进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的,而不能把教育内容过于机械式、僵化式和简单化处理,甚至匡制和限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30多年的演进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内容体系,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规律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规律的研究,使得其教育内容在整体上日益完善,在运行中日益创新,不断凸显着对人的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但是,深受现实社会的简单化思维模式误导,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性化倾向。理性是科学主义的产物,背后则是简单化思维模式的运行。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有些教育者简单化处理教育内容问题,过于注重教育内容的模块建构,过于强调教育内容的体系划分,过于依赖教育内容的既定阐述,过于追求教育内容的客观效果,制约了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功能与时代性创新,进而容易产生诸如内容固化缺乏吸引力、内容僵化缺乏生命力、内容呆板缺乏鲜活力、内容空洞缺乏解释力等工具性效果,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教育手段的碎片化导致离散性
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需要采取综合化的教育手段,避免单一的、线性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弊端。借助复杂性理论审视,可以发现并没有什么完全处于中心地位的教育手段,能够应对和化解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往往是各种教育方式方法共同处于“多中心”或者“无中心”状态。任何教育手段都不可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只有通过协同才能更好地发挥综合性效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理论内容、时代内容、环境内容发展了,教育客体变化了,适应于新的教育内容、教育客体、教育环境的教育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发展。”[12](P5)而要突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就必须要科学选择和有效运用相应的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7](P240)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同样也需要相对应的载体来确保实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进,载体也要从传统载体向着将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有机结合、有效互动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协同性的综合教育手段。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于载体的运用进而对于教育手段的选择还突出地表现出分散性和碎片化特征,即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综合性协同效用还没有凸显出来。以课堂教学、讲座宣讲、理论讲授等为载体的传统教育手段往往由于各自的基本定位和内容设计分散在不同的教育环节之中;以学习讨论、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为载体的教育手段也由于承载教育内容的差异导致难以融合在一起;而以网络社区、微信微博、自媒体组织等为载体的网络教育手段在形式上实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存在内容上的深化、理论上的升华和运行中的协同等问题。这些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呈现离散性特征,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发挥。
(五)教育模式的简单化导致内耗性
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天敌是简单化思维和简单化模式。简单化是科学主义过度发展的产物,认为任何事物和过程都可以归纳为一条公式、一个原则或一个模型,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导目标与多元内容之间的复杂性、主体互动与客体关联之间的复杂性、理论宣讲与实践确证之间的复杂性、内部运行与外部影响之间的复杂性。因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就必须要摒弃这种简单化思维,破解由此而形成的简单化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原理、教育目标、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环境和教育效果等构成的内部系统复杂性出发,积极应对因为社会变迁发展而导致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等综合构成的外部环境复杂性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建构具有综合应对性、自主发展性和积极适应性的教育模式,告别绝对化、拒绝简单化、改变线性化,才能切实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的复杂性和涌现性问题。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运行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客观上还存在着简单化的趋势和倾向,即容易把个别教育模式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某一群体取得实际效果的同时,产生推广和普及的欲望,形成简单化对待教育模式的心态。优秀的案例、成功的经验、有效的做法固然值得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吸收和借鉴,但是,盲目跟风、拿来主义的推广、不假思索地普及,则会因为没有结合地域差异、群体差异、文化差异,无法切中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要求其教育模式一定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和因事而异,也就是教育模式要有自主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没有合理的条件和基础,没有推行的必要和前提,就照搬照抄其他教育模式,是以一种简单化心态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耗。
三、复杂性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复杂的事物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性问题,必须要在复杂性理论的视野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复杂性。在复杂性视阈下审视和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思维,建构开放态格局、形成整体性合力、推进协同性创新、突出主体性作用和强调发展性态势,同样也是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一)承认复杂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转型的逻辑前提
正如马克思所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3](P152)“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3](P15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也同样是由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所制约的。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复杂性,而是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必然会蕴含着复杂性。只有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的复杂性,才能够形成与之对话的逻辑前提。因此,人们如何认知、接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予以解答的关键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本身就是克服传统的简单化思维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弊端和阻碍,扬弃传统的非此即彼、非正即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走向理论与实践统一、主导与多元统一、传统与现代结合、内容与方法配套的现代化教育过程。因此,承认复杂性,意味着要破除以往传统的简单化思维模式,形成复杂性思维方式和范式,在其内部系统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由需、知、情、意、信、行等六要素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和综合体系,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规律;还要在其外部系统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涉及价值观念引导、意识形态安全、合格人才培养、公民素养培育、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教育任务交叉并行的社会性教育过程,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的呈现状态和实践过程。
(二)建构开放态是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改革的场域基础
复杂性蕴含着开放态,即任何具有复杂性特征的事物都必然会产生一种开放包容的场域,通过吸纳、融入和汇聚各种要素,一方面维持复杂性的持续和发展,一方面赋予复杂性发展的内容性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任何一个新的内容的介入和引进,都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干扰甚至打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过程。因此,我们要合理设计其他相关理论和主题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体系,而不是一锅端地整体性机械化融入,以求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匹配和完美对接的效果。要合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态,形成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互动融通的内容场域,确保其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能够通过对相关教育内容的吸收、批判、扬弃,促进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括“生理、心理、思想、道德、能力等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14](P16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为着眼点,以人为主题,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目的,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11](P271)借助复杂性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发展,就需要在坚持既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建构一个由人的需要、情感、认知、思维、观念和信仰构成的复杂系统,形成涵括理想信仰教育、意识形态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能力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三)强化整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蕴含着运用整体性思维和采取整体性策略来应对涌现性问题的要求。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目标,已然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承认、发现、分析并促成其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产生的现实问题,根本上就是忽视整体性导致的碎片化问题。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一种是理论方式,通过表象加工成概念。认知“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而思维着的、自我产生着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15](P701)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理论方式引导人们找到思想和精神的真理性(即加工成概念)的过程。另一种是实践方式,通过具体活动掌握现实世界。“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15](P701)即人作为实践主体更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予以充分展现精神世界。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要引导人们在整体性实践过程中,通过内容优化、方法融合、环境整合等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符合实践同时又符合逻辑思维过程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在强化整体性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结构、调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调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避免在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实践部门的各自为政和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文化活动的各自为战,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发展合力。
(四)注重协同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创新的首要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展创新发展,必须要借助复杂性理论,通过协同性调和内在的多样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不确定性、不安定性和非稳定性。“在一个愈益复杂化的组织内部,无序性和有序性彼此促进增长。”[5](P63)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并不是简单意味着其运行过程难以把捉,进而导致无序和混乱,而是相反,复杂性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性。“复杂系统却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的平衡的能力。”[10](P5)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而言,其有效性关键在于实施运行过程能够畅通有序、是否和谐一致,这就需要注重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内在系统运行产生的多元化、非平衡和非线性等特性,又有外在系统呈现出来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中容易产生内容配合不够默契、过程运转不够顺畅、课程衔接不够紧密、方法创新不够实效、理论讲授与社会现实结合不够等不和谐现象,彰显出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和有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性的重要性。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转型中实现开拓创新,就要综合分析其复杂性本质和具体表现,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内容与方法、环境与载体、课程与目标、理论与实践,创造性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科学化、和谐化的方向动态发展。
(五)突出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的力量预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赋予主体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应对复杂、分析复杂和处理复杂的最终只能是人这一主体,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一个处于核心地位和关键要点的存在力量。“一个只有自由的组织将非常缺乏秩序,除非在它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团结共生的精神作为对上述自由的补充,否则组织将解体。”[5](P100)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应对复杂性问题,必须要充分突出人的主体性能力和能量,这与其发展理念和根本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中,同样蕴含着对人的主体性能力发挥的具体性要求。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的主体性能力发挥有利于提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进而产生分析和处理复杂性问题的现代性能力。现代化社会,人在面对传统性制约和现代性启发的过程中,因为现实社会变迁形成的多元关系和复杂结构,其主体性能力和力量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影响着人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加强和拓展个人能力和鲜明性格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培育,关注个体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素养现状,研究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主体性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以主体性力量,推动其科学发展。
(六)直面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达致有效的价值旨归
复杂性不是要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更加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方法和理论的进步不是在消除复杂性,而是在不断发现复杂性现象”,[9](P3)并赋予复杂性以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对于同时蕴含着科学性价值、道德性规范和艺术性审美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复杂性不是对于原有教育的干扰与破坏,反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更好地走向自由而又合于秩序的一种催化与推动。因为,复杂不可避免,与复杂互动并在应对复杂中形成新发展,避免事物的沉落则是可以避免的。“不存在任何保持平衡态的秘诀。与退化斗争的唯一方式存在于不断的再生之中。”[5](P96)因此,在复杂性充斥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客观事实之下,停留在复杂性的表面是不可取的,而要积极利用复杂性、有效应对复杂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因此,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提出是其创新发展的一个契机,进而采取更具开放性的心态、更加整体性的视角、更有发展性的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综合性的研究和创新性的考量,透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分析传统简单化教育理念的弊端和问题,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明确目标、优化内容、创新方法、协同过程、创设载体以及激发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价值旨归。
[1]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东坡.复杂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6,(7).
[3] [英]欧阳莹之.复杂系统理论基础[M].田宝国,周亚,樊瑛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4]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法]埃德加·莫兰.复杂的思想:自觉的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美]埃略特·阿伦森.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7]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苗东升.复杂性管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9]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及其认知动力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M].陈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
[11]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 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