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
2018-03-14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阶段性特点
自中亚*本文提及的中亚国家指狭义的中亚,即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独立至今,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大外交“以和平发展为宏观指导,以建设和谐地区为基本理念,以双边关系为基本支柱,以大国关系为主要杠杆,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多边平台”[1](P111)有序开展,成果非凡。以此为依托,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也渐趋成熟,效果明显。总体来说,综合中国及中亚国家的发展历程、双边关系发展情况、域外大国对中亚国家战略目标的变化等因素,可将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2001年,初始阶段。
苏联解体,中亚国家作为独立身份登上了世界政治的舞台。在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中国意识到与中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一独特的发展机遇,但是历史上的中苏关系却给中亚国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此,中国希望通过公共外交改善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并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特点有:
(1)以无偿贷款援助为主要开展形式,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中国同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政府尤为重视中国领导人对中亚国家的访问,十年间高层多次访问中亚国家,签订了相关换文,并为中亚国家提供资金方面的援助。中国对中亚国家援助情况见表1。
(2)以人文交流为辅助,加深中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1995年,哈萨克斯坦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纪念哈萨克民族杰出诗人,哈萨克文学奠基人阿拜诞辰150周年的系列活动;1998年7月,江泽民主席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为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故居纪念牌揭幕并题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文化关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09月05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05/c64387-22819 235.html.,显示了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深深敬意,这也成为中哈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1995年8月吉尔吉斯斯坦在比什凯克举行“纪念史诗《玛纳斯》1000周年”研讨会,期间居素甫·玛玛依被时任吉总统阿卡耶夫授予“吉尔吉斯民族演员”称号,并获得了吉尔吉斯斯坦文化界最高勋章——“玛纳斯勋章”,这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次将这一勋章授予了外国人;2000年10月,中国派代表参加吉尔吉斯斯坦在奥什*奥什州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南部,南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北邻乌兹别克斯坦,东南与中国新疆的喀什接壤,奥什是古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历史重镇,也是连接中吉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举办的“纪念奥什建城3000周年”活动。[2]人文交流方面的互通互融,加深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对彼此的了解。
表1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无偿援助(1991—2001年)
数据来源:郑羽:《中俄美在中亚合作与竞争》,第49、57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总体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投入有限,形式较为单一,援助投入集中在物资和资金两个方面,额度有限,且多为无偿援助,偏向于单方面的一味付出,缺乏对中亚国家实际情况的明确分析和综合评估,忽视了从实际出发这一基本点;总体效果不佳,中国的援助和联合声明,均带有很浓厚的官方色彩,导致中亚国家较为敏感。
第二阶段:2001—2010年,发展阶段。
“9·11”事件后,中亚国家地缘政治地位不断上升,中国致力于同中亚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公共外交开展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上升,注重建立中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主要特点有:
(1)中国高层对中亚访问频繁,公共外交的开展趋向机制化。中国政府高层对中亚国家的访问频繁,而且成果显著,除了注重加强经济联系、发展同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外,对公共外交的开展也愈来愈关注。
表2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重视程度上升(2001—2010年)
数据来源:“胡锦涛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176690/.
中国驻中亚国家各使馆也加强了同所在国的交流和互动,重视双方间联谊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所丰富。2009年10月,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在土库曼斯坦国立艺术学院举行题为“古今丝绸之路”的大型展览,此次展览由“绚丽多彩的当代中国生活”、“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文化”以及“当代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宣传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中土合作的美好前景,土库曼斯坦5家官方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举办“古今丝绸之路”展览”,新华网,2009年10月02日,http://news.qq.com/a/20091002/001528. htm.。
(2)公共外交的开展形式渐趋多样化,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整体形象有所改善。中国一如既往地重视对中亚国家的无偿援助,自塔吉克斯坦独立至2003年,中国政府共向塔提供了1.445 5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2003年年底中国政府还宣布向塔提供2 5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中国还重视在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注重以中国模式培养当地年轻精英。2002年,中国教育部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设立汉语中心,派遣教师并提供电脑、教材和书籍,以及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吉培养汉语方面的专业人才。[3]2005年7月,中亚第一所孔子学院——塔什干孔子学院[4](P6)成立,不仅为学员掌握汉语提供了条件,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也比较注重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互动,多次组织代表团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东方韵律”国际音乐节,让代表团体验对方的文化和氛围,学习中亚国家的音乐文化;中国驻中亚各国的使馆在春节期间均会组织“欢乐春节”相关活动,邀请所在国的官方成员和代表人物参与其中,一起庆祝。
纵观整个发展阶段,中国更加重视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丰富和创新,比较重视互动、交流、学习、反馈,为中亚国家民众更深入地了解、认同中国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内心的疑虑。因此,这一阶段中国在中亚国家中的信誉有所提升,整体国家形象也在逐渐改善。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突破阶段。
在同中亚国家一道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加强了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视和投入,公共外交的举措更为丰富,特点也更为突出。
(1)大力开展对中亚国家的技术援助,关注中亚国家民众的切身福利。鉴于无偿援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中国在此阶段更加重视对中亚国家的技术援助。为加强在现代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技术、高新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3年的第九届新疆青年学术年会上,中国表示新疆会与中亚五国合作建立中亚科学中心、中亚农业中心、中亚生命中心、中亚产业孵化中心、中亚信息技术中心。以制药业为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合资创建的科伦(哈萨克)药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正式投产,成为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制药厂,近两年来生产的药品达到20多种,年产量超过3 000万瓶,[5]满足了哈萨克斯坦本地市场,也满足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其他中亚国家的需求,还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促进了哈制药产业的发展。2017年1月,中国明源丝路实业有限公司投建的玻璃制造与深加工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自由工业园区奠基,项目总额约1.1亿美元,预计将于2019年9月实现全线生产,不仅能够满足乌兹别克斯坦对产品的市场要求,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6]并有助于加强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看到真正的“中国速度”。中国开展的技术援助,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愿景,即以共享的发展谋求长远的共同发展,这一理念也得到了相关国家政府和人民的称赞。
(2)围绕主要战略部署的公共外交有序开展,助推双方关系深入发展。“西进”战略自提出,就得到了中亚国家的积极响应,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5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外经贸部运输保障局首席专家阿卜杜拉西莫夫在接受乌“UzReport”网站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在国际交通走廊的完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表示要做中—吉—乌铁路项目的积极支持者*“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支持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5年04月10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504/20150400 938130.shtml.。中国官方和学者相当重视对中亚文化和宗教的研究和交流学习,如国内多所知名高校设有专门的突厥研究会、研究中心*中国于1980年成立了加强突厥文学系和交流的突厥语研究会;中央民族大学于2016年举行中国突厥语言词源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定期举行专业的研讨会,为学者们集思广益、碰撞思想火花提供平台。
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主题演讲,表示中国愿与中亚国家开启新的合作模式,齐心协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中国特别重视同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就“如何建立丝绸之路文化带”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丝绸之路基金会理事长金永生表示,基金会将发起寻找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从沿线国家挑选出100个在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发展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士和组织,对其进行资助和支持*“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在哈举行 专家热议‘丝路文化带’”,中国网,2014年12月10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2-10/6861286.shtml.。这对双方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都很有意义。2016年4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就师资力量的培训、新型人才的培养、哈语的教学与研究等诸方面达成广泛的合作共识,并就未来的合作模式及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也指出,我们要拉紧人文纽带,促进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心灵相通,使睦邻友好合作事业永葆活力。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有助于中国相关战略部署的推进实施,同时也为中亚国家带来了福祉。
总体看来,中国的公共外交在这一阶段有所突破,但仍存在需要改良的方面。中亚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仍然呈现矛盾化,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亚国家逐渐形成了亲华和反华的两大派。[8](P15)此外,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等国还未形成人文交流的成熟机制。
二、中国加强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中国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在不同发展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其核心目标理念是不变的,即改善中国在中亚国家中的国家形象,加强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关系,促进双方利益的实现,扩大中国在中亚国家,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主要的考虑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亚国家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中国正面临着现实的政治挑战。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连接欧洲、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的枢纽,是欧亚大陆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众多民族、宗教以及文化的并存之地。[9](P15)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中心地带”学说认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可以控制中心地带;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10](P33)而这其中的“世界岛”,指的就是欧亚大陆。这一理论也成为美国、俄国等制定其中亚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据。中亚国家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 300千米的边界线,对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有必要,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加强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
中亚国家有着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储量惊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和“第二个波斯湾”,也势必成为各大国掌控能源市场的角逐场。[11](P15)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油气开采方面的合作成果显著,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近年来成功实施了一系列能源项目,中哈油气合作多个项目被称为“中哈合作典范”。[12]截至2017年6月,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日产原油量达到约5.2万吨,并以累计生产原油2.9亿吨的骄人成绩,为中哈在油气领域的友好合作20周年献上厚礼。中国需要通过公共外交加强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能源合作,促进共同利益的实现,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然而,中国在中亚国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中亚国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形成“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政治体制架构。但是这种权力的过度集中有其局限性。[13](P175)尤为明显的一点,中亚国家对其他的了解渠道有限,多是通过第三方媒体,内容不够丰富,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就对中国而言,中亚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多带有偏见,甚至抹黑中国,部分国家对疆独势力或明或暗地支持,认为中国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少数民族生活幸福指数不高。中国在中亚国家愈来愈强的影响力,引起了中亚国家内部观念上的转变与处境上的左右为难。鉴于此,其国内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多带有偏见,甚至是试图抹黑中国。
第二,美俄等大国势力在中亚国家角逐激烈,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投入加大。
中亚国家作为俄罗斯的“后花园”,一直以来都被俄罗斯视为其战略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外交上,俄罗斯有其天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亚国家对俄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俄罗斯也在不断地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扩大前往俄罗斯的留学人数,培养年轻一代的亲俄派。如俄罗斯政府于2008年9月专门成立了俄罗斯文化中心(Rossotrudnichestvo),以扩大俄罗斯与相关国家的教育交流。俄罗斯的各高校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积极与中亚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俄罗斯国立大学在中亚国家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多达17个,其中哈萨克斯坦 5个;吉尔吉斯斯坦 8个;塔吉克斯坦 2个;乌兹别克斯坦 2 个*“Education in Russia for Foreigners. CIS Branches of the Russia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ttp://en.russia.edu.ru/zvuz/1067/.。俄罗斯政府明确承诺,2015年到2019年要将政府奖学金资助的学生人数增加到2 000人次,整个项目的投入预算高达四五十亿卢布。[14](P84)同时,俄罗斯支持中亚国家抵制美国支持发动的“颜色革命”,在这些国家政权更迭之际,通过国家高层出访、经济援助、技术人员培养等方式给予执政当局支持,维持其亲俄倾向。
对美国来说,在中亚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中亚新独立国家的民主化。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就启动“支持新生独立国家”的民主计划,调动一切力量在独联体各国内部培植民主力量,计划把独联体各国打造成“新型民主国家”。1992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自由援助法》,对中亚国家进行经济援助,推进其政治经济改革,1993年至2003年用于帮助独联体国家进行“民主改革的专项援助就高达9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援助国的企业、民间组织以及独立媒体。[15]同时,为促进中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美国在中亚国家推行“颜色革命”,如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等,尽管目标没有实现,但是对中亚国家的社会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美国对中亚的战略推进呈现主体的多元化特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齐头并进,NGO等直接走向前台,成为美国在中亚推进民主的急先锋,美国政府和军队则起到后盾和支撑作用”。[16](P129)“9·11”事件之后,美国不仅加快了其在中亚国家驻军的脚步,也增加了对中亚国家的贷款和援助,相继提出“大中亚计划”*200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问题专家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在《阿富汗及其邻国的“大中亚伙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了“大中亚计划”,并对该计划产生的背景、动因做了全面的阐释。、“新丝绸之路”*2011年,美国正式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企图整合中亚和南亚,并加强同印度在此地区的合作,以更好地平衡中国和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等重要战略,并积极在中亚培养亲美力量,关注中亚国家年轻一代的教育发展,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师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6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p.341-365,https://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62381.pdf.。2015年11月1日,美国同中亚五国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C5+1”(中亚五国+美国)机制会晤,期间宣布向中亚国家提供援助的一系列新计划,并承诺会大力支持“2018年前的中亚美国大学”计划。
与美俄等国相比,中国在公共外交的投入上还有差距。美国国务院2016年公共外交综合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投入方面一直在增长,2013年为195 656 797美元;2014年为120 519 369美元,到2015年,增至120 588 241美元*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6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p.342,https://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62381.pdf.;据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媒体报道,2008年至2012年俄罗斯总计向中亚提供超过10亿美元援助,2010年至2012年俄罗斯向中亚国家提供了大约1万个奖学金名额*“俄罗斯加强对中亚国家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5月23日,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305/20 130500136714.html.。 美俄对中亚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视、投入程度只增不减,对未来的投入规划也有明确的方向。中国也有必要行动起来,通过加大公共外交投入,改善在中亚地区大国角逐中的被动地位。
第三,中国与中亚国家存在诸多利益契合点。
一是中亚国家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和周边外交的推进。中亚地区紧邻中国西北部边疆地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接壤,边界线长3 000多公里,是中国陆地边界线的七分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同时存在着9个同源跨界民族。[17](P270)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工作,不仅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中国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的开展,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使我国的快速发展能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3年10月2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25/c1024-23332318.html.。与中亚国家的良好关系,将为中国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是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中国需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和互通。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下,继2006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反恐演习“天山-1号”之后,2011年5月,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中国新疆喀什举行了“天山-2号”联合反恐演习,充分体现了中、吉、塔三国和上合组织打击“三股势力”的决心*“中吉塔三国举行‘天山-2号(2011)’联合反恐演习”,中央人民政府网,2011年05月07日,http://www.gov.cn/jrzg/2011-05/07/content_1859291.htm.。当然,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必须加强自身同中国的合作,以有效应对威胁,为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
三是中亚国家在“西进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进中扮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鉴于美俄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相角逐,作为地处亚太中心位置的中国,以“西进战略”作为应对,不仅有助于平衡中美两国的关系,推动中美在中亚地区的战略互信,同时还有助于扩大中国在西部各国的经济利益,为参与大国多边协调、提高国际地位提供跳板。[18]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对于中亚国家而言,这不仅加强了其与中国以及丝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也扩大了实现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中亚各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区,对这一倡议推进至关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中心地带。“不管从西出的两条陆上通道首先跨越的地区来看,还是从中方计划率先合作的区域来讲,中亚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首要目标区,是更宏大规划的基石和关键节点。”[19]
三、启示与建议
中国同中亚国家尽管交往的起点并不是很高,但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共外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亚国家也有意进一步同崛起中的中国维持和发展友好关系,平衡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未来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根据中亚国家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中亚国家内部的差异性和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反馈,都是中国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开展的考量点。中国应本着因势利导、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中亚国家的实际出发,制定公共外交开展目标,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具体的公共外交策略。
中亚国家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包括民族构成成分复杂、极端宗教文化盛行(“三股势力”)、政治制度不稳定等等。中国公共外交的开展仍缺乏相关核心理念的支撑,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主导价值观的一致性重视不足,在中亚国家看来,中国对内和对外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认为中国对待新疆的维吾尔族不够公正公平,若不是利益驱使,中国对待中亚国家可能会是另一种态度;中亚民间有观点认为,中国在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全都是官方指使、以国家为中心,这不利于中国良好形象的构建和软实力的发挥。
鉴于此,首先,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应关注中亚国家政府官方的主要意见和利益诉求,以及民众的基本意见。例如,就“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国家的推进而言,战略层面的阐释和具体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语言作为基本桥梁,这就需要中国辅助中亚国家,满足其对语言培训方面的迫切需求。
其次,避免在公共外交开展过程中过分强调政府和官方的角色,鼓励、支持民间力量踊跃参与,多方突破,扩大自身影响力,促进双方利益的共同发展。约瑟夫·奈曾提出,一国政府可以主导、掌控其外交政策,可以在公共外交和交流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并不能完全左右对方国家对本国的看法和态度,甚至会事与愿违。中国想要进一步加深其在中亚国家中的存在,以及如何实现这一诉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亚国家人民的处理方式和主要态度。[20](P15)过于强调官方色彩,容易产生误解,导致双方产生分歧,甚至会演变为软实力的路障。为此,中国有必要将对方政府高层,官僚机构,社会组织以及普通民众的态度和意见纳入政策考量范围。
再次,拓宽中国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开展渠道。“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只是对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还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例如,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在体育赛事上的交流互动,传播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因为体育赛事本来就有跨越社会、穿越国界、弱化分歧的特点,可以做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交流的有利推手,增强各方的相互理解和认同*“Sport as China’s Soft Power in Central Asia”,Jul 05,2016,http://www.chinausfocus.com/culture-history/sport-as-chinas-soft-power-in-central-asia.。
第二,借鉴美俄在公共外交投入和技巧等方面的经验,同时避免存在的问题。
就应对方面,随着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靠近和进一步加深,中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俄罗斯势力的影响。当然,应对不代表摩擦,俄罗斯对中国在中亚的怀疑和警惕,中国选择与俄罗斯寻求在政策方面的契合点,为各国间的合作铺垫道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运而生。[21](P3)通过这一设想,加深中国同俄罗斯在中亚国家的合作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将沿线的欧洲国家也纳入合作范围。近些年,为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比较重视同俄罗斯在人文方面的交流,现已成功举办多届“语言年”、“旅游年”等,交流效果也较为显著。近期,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基地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揭牌,这是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的创新型青年人文交流项目,它标志着中俄两国为青年创业搭建起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并进一步丰富了中俄人文交流的内涵。
就借鉴方面,基于美国为实现自身利益,通过“非暴力”的措施加强自身在中亚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行径,中亚国家对美国所持的态度除了合作之余,也有警惕之心。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野心,也已引起了中亚相关国家政府高层和国家民众的极力反感和严厉斥责。2014年2月,俄罗斯政客日里诺夫斯基在俄罗斯“祖国保卫者日”发表演讲时指出,俄罗斯应建立一个“中亚联邦区”。并建议政府将中亚国家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将中亚五国合并成一个区。[22]这一言论遭到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并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应以此为鉴,在对中亚国家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切勿自说自话,夸大自身的影响力。更应实事求是,积极与相关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交流,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同时,在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投入和评估方面,应有明确主导思想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借鉴美国已有的开展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就避免问题方面,俄的“大俄罗斯主义”使得中亚国家对俄罗斯产生恐惧感,进而尝试着与俄罗斯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美国亦是如此。为此,中国要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拉近与中亚伙伴国家关系的过程中,将尊重视为基本的出发点,虽然能够为对方国家提供贸易支持,设立贷款项目,但是对他国国内的政治要坚决实行不干涉原则。相信中亚国家的领导人也会发现,较之于俄罗斯,中国从未将经济利益作为换取影响力的先决条件。较之于美国,中国也未曾要求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将其国内改革的时间表和进程提交给自己。同时,中国在议定对中亚国家的政策目标,实施路线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
第三,密切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实施,以及“西进战略”的推进,有序开展对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联系、推动合作的绝佳跳板。中国在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对构想的全面理解与正确解读,发布对构想的初衷、各个阶段性目标、实施计划的官方说明,鼓励各方有序参与,明确政策沟通与监管责任等等*“‘丝绸之路’如何和利益攸关大国进行政治协调”,中国网, 2015年3月30日,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5-03/30/content_35193649.htm.。中国在中亚国家的公共外交应该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身、域外国家、中亚国家为三大对象,以传播丝路文化、讲好丝路故事、阐明丝路精神为主要内涵,有序开展。[23]
“西进战略”作为中国地缘战略再平衡的重要举措,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进战略”虽然是以促进贸易发展、加强合作为主要目标,但仍然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疑虑和担忧,需要借助公共外交,获得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责任所在、魅力所在,增加对中亚国家公共产品的供给,注重中亚国家自身的诉求,争取做到物尽其用;要重视国家形象这一名片,这张名片精美与否,直接影响着中亚国家对中国的直观印象和整体评价;要注意提升在中亚国家中的话语权,增强信誉度和说服力,避免由西方大国掌控舆论走势。
[1] 赵华胜.中国的中亚外交[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2] 胡振华.我所见证的中国与中亚五国文化交流合作纪实[J].中国穆斯林,2014,(6).
[3] 许尔才.略论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3).
[4] 小福(N. Khusamutdinov).乌兹别克斯坦孔子学院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5] 谢亚宏,周翰博.中国药企扎根中亚谋共赢[N].人民日报,2017-05-11.
[6] 明源丝路公司玻璃深加工项目落户乌兹别克斯坦[N].经济日报,2017-01-06.
[7]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亚五国语言先行[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6,(3).
[8] Sébastien Peyrouse. Discussing China: Sinophilia and sinophobia in Central Asia[J].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2016, (7).
[9] 暴宣麟.地缘政治视角下俄罗斯对中亚五国的政策 [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10]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1] 雷婷婷.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中亚外交战略的内容与发展趋势[D].南昌:南昌大学,2012.
[12] 中哈油气合作累计生产原油近3亿吨[N].经济日报,2017-06-08.
[13] 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4] Alexey Fominykh. Russia’s Public Diplomacy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ies[J]. The Hague Journal of Diplomacy, Volume 12, Issue 1, 2017.
[15] 张丽君,马克·威廉姆斯.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身份分析[J].公共外交季刊,2014,(6).
[16] 杨鸿玺.美国中亚战略20年——螺旋式前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7] 王桂芳.中亚战略格局与中国安全[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18] 王缉思.“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J].国际战略研究简报,2012,(73).
[19] 袁胜育,汪伟民.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的中亚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5).
[20] Sébastien Peyrouse. Discussing China: Sinophilia and sinophobia in Central Asia[J].Volume 7, Issue 1, January 2016.
[21] Nadège Rolland. China’s New Silk Road[J].The National Burea of Asian Research,February 12, 2015.
[22] 俄罗斯“大嘴”政客谈合并控制中亚五国惹恼邻国[N].环球时报,2014-02-27.
[23] 王义桅.丝绸之路公共外交的使命[J].公共外交季刊,2014,冬季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