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18-01-26金江磊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金江磊(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区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城市可用地面积日益缩减的今天,如何消解城市人口的压力,积极推动农区城镇化是必然的途径。农区城镇化,不仅能够分担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切实改变农区的传统发展面貌,优化农区的生产方式,提升农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我国农业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农区经济条件存在先天缺陷,农区整体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分析农区城镇化时空布局,全面理清其影响因素,不仅能够切实推动农区城镇化的水平,也能够避免经济资源的浪费。
1 我国农区城镇化时空格局
我国农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在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性的地位,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农区城镇化的科学布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农区城镇化的时空格局。
1.1 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
相比大中城市城镇化的发展程度,县域城镇化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县域经济条件的先天劣势以及人口密度等,都无法科学调控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在不少县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夹生饭”,县域人口不愿意迁往外环等城镇化区域,农村人口也不愿意脱离土地而“上楼”,这极大程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我国不少县域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鬼城”,人烟稀少,经济条件薄弱,大多成为了工业、运输、物流等产业的聚集地,商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都比较薄弱。我国农区城镇化的发展程度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或者地势条件较好的区域,城镇化水平往往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地缘优势非常明显,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因此,我国农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呈现了片状化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农区城镇化的时空格局都是星状或者点状的,以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为中心,逐步向外发散。伴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良,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以及经济互动的频繁等,我国农区城镇化呈现了片状化的发展。但在部分县域,因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地形崎岖不平,交通条件比较差,农区城镇化的程度往往也比较低。
1.2 城镇化区域变化特征
随着农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农区城镇化的时空格局也存在着自身的特征。农区城镇化主要依托于县域的发展水平,而关系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则在于该县域是否处于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圈。一般来讲,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大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是非常强的,紧邻大城市的县域,或者处于大城市经济辐射圈的县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依托于优良的经济发展条件,而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农区城镇化。比如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比较强大,处于省会城市辐范围内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也比较高。人们在省会城市工作就业,但因省会城市过高的房价,所以部分务工人员选择了在县域购房,这本身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农区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但伴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差异逐步缩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农区城镇化的发展程度。当前,农区城镇化的时空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县域,农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相对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饱和的状态。与此同时,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压力增大,农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之间的发展差异逐步减少,农区城镇化的发展差异也在逐步降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农区城镇化的均衡。
1.3 城镇化水平的低谷区域凸显
农区城镇化的进程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区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化水平的低谷区域逐步凸显。在农区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长期呈现出“低-高”和“高-低”的时空格局。前者主要是指在农区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县域,由于其辐射能力不断扩大,所以逐步包围了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县域。后者则主要是指高城镇化率的县域邻近低城镇化率的县域的数量较少,且较为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态势。但伴随着农区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低-低”集聚的区域有扩大的趋势。
2 我国农区城镇化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我国农区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影响其时空格局的因素是多样化的。首先,人口密度。在农区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密度是风向标。人口密度越大,越说明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好,越表明农区城镇化的水平高。在县域中,过高的人口密度会造成县域可用地面积的逐步锐减,为了释放人口压力,缓解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口迁移被提上日程,这直接推动了农区城镇化。其次,人均GDP。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农区城镇化的发展程度。人均GDP,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GDP越高,说明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程度越高,说明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越高。在农区城镇化的过程中,高度发达的县域经济,能够为农区城镇化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同时也能够推动农区城镇化的片状化发展。高度发展的县域经济,还能够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回家就业。比如在北上广等超大城市务工的人员长期在外奔波,若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高,那么他们自然愿意回到县域来发展。在扎根县域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份完成了悄然的转变,已经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现代化的农民。最后,乡村非农就业人口的比重。在农区城镇化的过程中,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农民不再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而是现代化的劳动者。农区非农就业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农区城镇化的发展程度也会逐步提升。
3 结 语
我国农区城镇化的时空格局具有典型的特点,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区城镇化时空格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影响我国农区城镇化的因素包括人口密度、人均GDP等多样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