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启蒙作用

2018-01-26沈琬茹

黄河之声 2018年5期
关键词:律动肢体节奏

沈琬茹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99)

律动主要是根据人的个人情感有节奏地将不同的音乐内容使用肢体动作进行展现,律动可以为舞蹈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启蒙作用使律动教学成为学前舞蹈教育的重点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律动,当幼儿对生活有初步认识的时候,一旦听到音乐,幼儿就会跟随节奏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舞蹈教育中开展律动教学,培养幼儿的舞蹈基础。

一、舞蹈教育中的律动启蒙教学

(一)律动教学的概念

律动就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律动和节奏之间的关系密切,在某种角度上看来,律动也可以称作是节奏。只要有律动现象出现,就会有节奏;只要有节奏,就可以通过律动得以体现。在舞蹈教育中,律动是最基础的舞蹈表现。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会通过敲击石头来进行律动,也就是说,舞蹈是由律动演变而来,舞蹈教育的基础就是律动教学,律动教学在舞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幼儿舞蹈教育而言,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律动教学的重要性,编排的舞蹈不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导致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发挥,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律动教学的认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律动教学,提升幼儿舞蹈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启蒙作用

第一,为幼儿舞蹈学习奠定基础。舞蹈和音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音乐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绪,而舞蹈动作可以将音乐中的情绪进行诠释和表达。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开展律动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和节奏变化,并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以此提升幼儿感悟音乐和肢体表达的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舞蹈素养,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开展律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通过聆听音乐来表达自身的肢体动作,从而调动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会选择幼儿喜爱的节奏明快的儿歌,使幼儿更加投入地聆听音乐,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

第三,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在开展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会反复聆听音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肢体动作的展现。而在幼儿聆听音乐的时候,为了深入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幼儿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仔细聆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专注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舞蹈教育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幼儿会通过不断地练习来熟悉舞蹈动作,在长期的舞蹈练习中,幼儿可以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力与忍耐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

二、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方法

(一)让幼儿随着音乐律动

对于幼儿的舞蹈律动教学而言,音乐是进入舞蹈情境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聆听律动音乐,经过长时间反复的聆听,使幼儿对音乐的旋律以及节奏有初步的了解,从而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学做解放军》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保持饱满且坚定的情绪,为学生的律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幼儿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解放军的相关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这首歌曲,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点头、拍手或者踏脚等动作来引导幼儿进行律动,并让幼儿进行即兴发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用于引导幼儿律动的音乐要有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符合幼儿的音乐审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使幼儿主动地跟着音乐进行律动。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律动教学中为幼儿播放节奏明快且旋律优美的音乐,幼儿可以即兴发挥出多种肢体动作,这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当教师为幼儿播放《拔萝卜》这首儿歌的时候,有些幼儿会跟着音乐做出蹦蹦跳跳的动作,并将双手放在头顶模仿小兔子的耳朵;有些幼儿则会边跳边转动身体,就像小兔子在寻找萝卜;有些幼儿会跟则音乐节奏不断伸出手,就像小兔子在拔萝卜。这些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和鼓励,提升幼儿舞蹈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更加投入地进行律动,提升幼儿的创造力[2]。

(三)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的第一组成要素是节奏,并不是旋律,幼儿时期使培养节奏感的最佳时期。对于幼儿来说,节奏感的培养从襁褓中就已经出现,幼儿的母亲在摇晃摇篮的时候,使幼儿在稳定温和的节奏中进入睡眠;等到幼儿学会使用肢体动作的时候,父母会引导幼儿的手进行拍手或者举手等动作。等到幼儿来到幼儿园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律动进行节奏感的训练。比如,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随着自己击鼓的节奏进行律动,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当节奏为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幼儿需要跑动;当节奏为八分音符的时候,幼儿需要快走;当节奏为四分音符的时候,幼儿需要慢走;等到鼓声停止的时候,幼儿展示创意动作。这种节奏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性,为舞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编排律动舞蹈

首先,小班律动舞蹈的编排,教师在进行律动舞蹈编排的时候,需要将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作为基础。从心理角度看来;小班幼儿的年纪大都为三到四岁,不仅贪玩好动,还喜欢模仿周围的事物,所以教师编排的律动舞蹈动作需要具备趣味性和生动性;从生理角度看来,小班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柔韧性比较好,但是肌肉的弹力小,很容易出现疲劳,关节也较容易脱节,所以教师编排的律动舞蹈不应该有较高的难度,只需要简单的肢体动作即可。基于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模仿与重复的方法进行律动舞蹈的编排。对于模仿性律动动作的编排来说,教师可以从动物、劳动与生活这三方面入手,比如,小猫和小兔子的动作、刷牙和洗脸的动作、洗衣服和做饭的动作等;对于重复性律动动作的编排来说,不仅是一个动作简单的重复,而是要进行相应的变化,比如,蹦跳的动作,可以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重复。

再次,中班律动舞蹈的编排,中班律动舞蹈的编排与小班有所不同,小班的律动舞蹈通常是教师事先编排好,通过自身示范教授给小班幼儿,幼儿通过模仿进行律动训练。但是中、大班幼儿大都四到五岁,对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更喜欢在律动中表现自己的独有的肢体动作。因此,在进行中班律动舞蹈的编排时,教师只要进行引导即可。在实际的中班律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律动的主题,选择形象鲜明的音乐作为律动主题,让幼儿跟随音乐自主做出肢体动作,教师再进行相应的引导。比如,在播放《小青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青蛙蹦跳时候的形态,在做出肢体动作的时候,嘴巴也随之一吸一鼓,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与节奏感[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是舞蹈教育的基础,可以为幼儿未来的舞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进行重点推广。分析可得,通过对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启蒙作用分析可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律动舞蹈编排,通过律动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节奏感,调动幼儿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静雯.简析律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价值体现[J].好家长,2017,54∶21.

[2]于佳.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新校园(上旬),2017,07∶191.

[3]朱畅.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07)∶119-122.

猜你喜欢

律动肢体节奏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肢体语言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YOUNG·节奏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