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工业题材歌曲需要挖掘时代精神
——从歌曲《响当当的人》谈起
2018-01-26张海东
张海东
(鞍山第八中学,辽宁 鞍山 114001)
去年,应鞍钢博物馆馆长孙涛的邀请,为国有大型企业—鞍钢创作一首反映钢铁题材的歌曲。
创作开始,笔者没有工厂工作的经历、生活,而且工业题材的歌曲不乏经典之作,《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等一批作品很难被超越。这些增加了创作难度和压力。
五、六十年代,那时全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们干劲十足,唱劳动、歌真情,那真是“开机器”、“钻石油”;八、九十年代我们写改革开放,写希望的田野上;可如今,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节能减排,原来钢花四溅的场景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工厂里机器多,人少,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新时代的工业题材歌曲怎么写?真是绞尽脑汁。
后来,孙涛馆长的一番话,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他说:“鞍钢人为中国的工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十年来,鞍钢人默默无闻,勤于奉献,为祖国的建设担起应尽的职责,涌现出孟泰、王崇伦、郭明义、李超这些时代的楷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四十万产业大军勤劳朴实,他们是共和国的钢铁脊梁,他们是响当当的人。”以鞍钢人为代表的钢铁人,他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过力,他们为改革开放流过汗,他们也为减人增效和企业转型流过泪,这些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热爱祖国,敢担当,乐奉献的情怀。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我们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进行文艺创作,还是要发掘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情怀。这样我们就不用被生活现象所困扰,也就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时代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它既能继承过去又能超越传统。
五、六十年代那些耳熟能详的工人歌曲之所以久唱不衰,催人奋进,正是源于它们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建国前,我们国家的工业一穷二白。解放后,工人阶级成为工厂的主人,劳动阶级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所以大家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才会扬眉吐气;当我们大小汽车背着煤气满街跑时,大庆出油的喜讯,怎能不传遍大街小巷,《我为祖国献石油》怎么不被唱得那样磅礴,那么激越豪迈。如今,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今天的“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有了这些,思绪游至此处,心中所悟豁然开朗。其实创作工业题材的歌曲其则不难。说它难,是因为反映工业方面的生活状态难以成歌词,更难于成歌。可是当我们真正找到解决办法时,这已不是什么难题。那就是寻找到作品的支撑点,挖掘时代精神,唱出时代强音。
我们在创作时,一提到创作工业题材的歌曲,就总是想描写生活场景和现象,比如劳动号子一类的。诚然,艺术源于生活,写时代精神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时代精神就失去了它的依据;然而,艺术还要高于生活,没有时代的精神作为支撑,生活的现象就像一盘散沙,孤立而不成体。“累累乎断如贯珠”,时代精神就是串珠线。有了这些,一首好歌很快就写成了。
整首作品结构严谨,具有朴实浓烈的情感色彩,委婉而大气,细腻而豪放,撼人心魄。歌词质朴入心。起兴段用了最质朴的语言“疼爱”,心疼和爱戴是普通群众内心的情感世界。进而是默默地“祝福”和暗暗鼓劲的“喝彩”。第二段情感进一步升华递进到“追随”的具体行动,做到了“风雨中与你同行,荣辱同在”。高潮部分在坚信中发出强烈的呼唤:“植根在中国的大地上,强国的脚步会走得更好更快”。接着是合唱部分抒发了坚定不移决心,连续用了三个排比句,使情感不断推向高潮。曲风优美大气。歌曲运用现代流行音乐的写作手法;和声丰富而新颖;符点节奏表达了朴素的思想情怀,连续三连音的运用使得音乐富有动力;乐曲A、B两段运用大调,C段转为小调,大小调的转换也极大的丰富了音乐色彩。歌曲从普通百姓的视觉观察社会开始,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那些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坚守信仰的人们的情怀;表达了自己融入改革开放大潮,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风雨同舟,荣辱同在的决心:“多少苦难我们脚下踩,多少风险我们共担待,多少委屈我们看得开,携手并肩一起开创未来”。最后,歌曲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呼唤的口吻,希望人们向共和国的脊梁学习,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国大地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歌曲《响当当的人》,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人们崇尚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改革开放的得与失,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引导人们相信党,跟党走,中国就大有希望。
有时,艺术创作遇到误区时,要想如何跳出来,再如何走进去,跳出鞍钢,唱鞍钢;跳出钢铁,唱钢铁,找到时代精神,将其开掘出来,你眼前那冷冰冰的机器才能活跃起来,一个全新的文艺作品才能呼之欲出。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李学勤.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明明.歌词创作与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
[4]范霞.三十年(1979-2009)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综述.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