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不同压力来源与不同社会支持因素对其学校适应的作用
——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2018-01-26单学敏

山西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程度个体

单学敏 蔡 婧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

一、前言

大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特殊的时期。他们从高中校园跨入大学校园,他们需要全方位的适应——适应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的改变、适应大学的教育目标、适应自我发展需求和社会要求。从大一年级至大四年级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皆是他们在大学阶段重要主题之一,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前奏。

学校适应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学术界对其的定义仍未达到统一。Ladd(1996)认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习成功的状况[1]。国内学者方晓义(2005)则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在何种境遇条件下,无论自身条件的优劣,都能客观地加以认识,并从行动上进行积极的调整,使自身的心理状态很好地适应环境[2]。陈君(2003)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和学校环境、学校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良好的学校适应表现在能够基本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3]。本研究选取陈君对学校适应的定义。

在影响个体转折期适应的诸多因素中,压力事件被认为是大学生的应激源,影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结果[4]。Forkman & Lazaus(1984)最早对压力进行研究并提出压力与应对模型,他们将压力事件界定为需要个体使用自身资源来应对,但对个体资源的要求和需求超出了个体自身的能力而使个体无法解决,并给个体带来威胁感和压力感的事件[5]。而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交往使自己基本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Kaplan et al,1977)[6]。很多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也一致发现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4,7]。Werner(1989)推测这些社会支持因素通过提供生活的信仰系统和世界观以及对个人能力和决心的奖赏来促进适应。社会支持可以说是影响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因素[8]。

因此结合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考察大学生的压力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和学校适应水平,旨在探索大学生压力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和学校适应水平三者间的关系,提出创新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二、方法

压力事件采用前人修订的压力生活事件问卷,包括生理压力、规划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消极环境压力5个维度,在本次调查中α系数为0.90。社会支持采用阳红(2015)编制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包括情感支持、实际支持、信息支持3个维度,该问卷α系数为0.92,在本次调查中α系数为0.94。学校适应采用前人修订的学校适应问卷,在本次调查中α系数为0.83。

本研究选取大一至大四共四个年级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数据404份,有效率80.8%。其中被试年龄17-24岁(M=19.59),男生123名(31.7%),女生281名(68.3%)。年级结构为大一109名(27%),大二145名(35.9%),大三125名(30.9%),大四25名(6.2%)。

三、结果

使用SPSS 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单亲家庭外,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压力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单亲家庭的学生压力显著大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F = 5.518,p<0.05,çp2= 0.017)。而对于社会支持的高低,人口统计学因素均无显著的影响(p> 0.05)。方差分析显示,学生干部的学校适应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F = 6.409,p<0.05,çp2= 0.019),而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学校适应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将学校适应作为多重回归中的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中心化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整体良好:F(3,400)=97.292,p<0.0001,R2=0.422,DW=2.11,不存在自相关。所有的自变量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5),压力程度的效应显著(β=-0.880,t=-6.022,p<0.001),压力程度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显著(β=0.420,t=2.458,p<0.05)。以一个标准差作为临界值,进一步进行简单斜率分析发现,无论是高社会支持情景下(β=0.128,t=2.458,p<0.05),还是在低社会支持情景下(β=0.105,t=2.458,p<0.05),压力程度均能显著的预测学校适应的程度,因此并未发现显著的简单效应。

对压力以及社会支持的进一步分析显示,生理压力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不显著(p>0.3),学习压力(β=-0.353,t=6.580,p<0.001)、人际压力(β=-0.236,t=4.945,p<0.001)以及消极环境压力(β=-0.253,t=5.180,p<0.001)均可以显著预测学校适应的高低,规划压力(β=-0.130,t=2.552,p<0.05)也可以显著预测学校适应的程度。而对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对学校适应的影响的分析则发现,情感支持(β=0.364,t=5.509,p<0.001)和实际支持(β=0.258,t=3.951,p<0.001)均能显著的预测学校适应的程度,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越好的个体,其学校适应就越好,然而,对于信息支持,虽然也能显著预测个体的学校适应程度(β=-0.255,t=5.106,p<0.001),但信息支持更好的个体其学校适应反而更差。

四、讨论与结论

人口统计学分析表明,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压力普遍高于非单亲家庭,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子女其身心发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单亲家庭子女在处理人际关系、排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弱势[9]。学生干部的适应状况则显著好于非学生干部,因为担任学生干部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而且能够担任学生干部本身也是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的一种表现,这同样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0]。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以及个体的压力程度均对学校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与其他的相关研究相一致[11-12],而在本研究中发现,生理压力并未显著的预测个体的学校适应程度,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于生理方面的压力,如生活规律发生改变等已经有了较好的应对,这方面的压力并未对其适应学校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对大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在生理压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以较好的进行适应。而对于信息支持反而造成了较差的学校适应,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在获得更好的信息支持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了未来学习生涯,乃至步入社会后将要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因此更清晰的问题客观地增加了其适应的难度,造成了一定的适应困难。

综上所述,压力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大学生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改善他们的适应状态意义非凡,也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可着重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Ladd G W,Kochenderfer B J,Coleman C C Coleman.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friendship,and victimization: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7,68:1181-1197.

[2]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3]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4]阳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压力生活事件、自我差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

[5]Folkman,Gruen,R.J.,et al.Appraisal,coping,health status,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3,571-579.

[6]Kaplan,B.H.,Cassel,J.C.,& Gore,S.,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J],Medical Care,1977,15,47-58.

[7]董增云.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8]Emmy E.Wenner,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1995,4(31):81-85.

[9]臧谋红,王侠,王玉杰,等.中国内地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系统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5):711-715.

[10]李欧.警察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2016,32(8):1111-1114.

[11]Low N C,Dugas E,O’Loughlin E,et al.Commo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difficul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nd substance use in young adolescents[J].BMC Psychiatry,12,1(2012-08-17),2012,12(1):116.

[12]张平,王培,杜玉春,等.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以某工科院校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98-102.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程度个体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