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构建高职学生专业社团新模式*
2018-01-26王宏兵朱佳维董建刚陈海英
王宏兵 朱佳维 董建刚 陈海英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高职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缺乏传承
传承功能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团活动的传承性差。社团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社团不知道如何继续开展活动,以至于很多有价值的活动不能开展下去。二是社团干部传承能力差。一旦社团干部毕业,新干部在能力方面无法及时有效的发挥出来,导致社团的活动及发展也走向迷茫的状态。
(二)高职学生专业社团部干部缺乏管理能力
社团部干部选拔多采用竞聘上岗与推荐相结合方式。竞聘上岗是社团的所有成员去公平竞争职位,尽管竞聘上岗是公平公开的,但存在着语言能力强、综合素质较低的社员通过演讲拉到大量选票。由于做事没有原则,且缺乏毅力,一旦当选则不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推荐的方法是上一届社团干部推荐最适合的接班人,直接成为下一届社团指定干部。尽管通过日常表现来考察被推荐人,但这是基于个人意愿推荐,存在较大的弊端,若新任社团干部不能胜任工作,将会极大影响社团的发展。
(三)高职学生专业社团缺乏专业指导及资金支持
对于高职专业社团来说,缺乏技术与资金支持是社团发展的难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就是为了感受企业文化和提高职业素养,但专业社团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不能指导,而校内指导教师不愿意承担分外的责任,其结果就是指导教师仅仅挂了一个名头,在专业指导方面并没有起到真正作用。
(四)高职学生专业社团缺乏职业素质的培养
大多数学生社团只关注与自身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物,造成社团活动忽视社会实践,专业社团活动应该融入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去,实现与企业、产业和社会无缝对接,加深彼此了解。特别是一些带有一定专业技术背景的社团,如果不能够引入企业文化,不遵循企业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企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就不能够在专业社团形成良性循环,专业社团成员即便参与社团活动,同样会存在毕业后相当长时间内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的问题。
二、基于生产过程的专业社团的建设
高职学生专业社团直接服务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是专业建设、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专业社团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以与高职学生专业社团创新活动有机结合,建构学生的专业技能、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平台。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与企业共建平台,充分发挥教学导向作用,使之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必须从制度机制、规章制度、社团活动和资金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设计。本专业与大型本地企业建立基于现代生产流程为基础,利用企业设计、制造和销售三大模块创建了“创意设计社团”、“市场开发社团”、“营销服务社团”三个专业社团。有组织的将专业基础作为社团日常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高职学生专业社团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在专业社团活动的设计中,我们与企业合作形成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扩大基于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定期派遣专业社团成员参与企业的岗位培训,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实践,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前往校园开展专业讲座,促进交流学习。在专业教师带领下社团参与企业项目技术改造、企业的培训,利用专业社团为抓手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创新设计大赛、科技活动、科技讲座、实验室和培训室建设。将教学、生产与专业社团活动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沟通技能与实践平台,通过生产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大加深了职业精神在专业社团成员的心中的分量,建立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形成的奉献,认真工作质量,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合作能力和组织凝聚力。
过去,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上网来打发时间、玩游戏、听音乐、看网络小说、看电影、在线聊天、看新闻等。自从建立三个专业社团组织以后,学生们开始积极参与社会组织,迅速加入与企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在学习和精神方面得到了双丰收。通过专业社团活动,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对毕业后自身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增强了专业社团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结语
高职学生专业社团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和服务需要的能力和能力的高技术人才的重任。将专业知识与技能、道德与能力、团队合作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基于校企合作学生社团是培养创新型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把学生社团建设纳入产学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大趋势之中。同时将学生社团建设纳入专业建设上来,致力于构建基于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资源共享,保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步发展,通过高职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形成了专业发展特色,促进和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赟.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思路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
[2]莫华伟.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德育工作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