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自组织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研究*

2018-01-26

山西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机制影响

王 娟 姚 远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高校青年自组织由大学生基于共同或相似的趣缘、业缘、志缘等自发组建,自我管理,自主运行,其自由、多样、个性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关注、参加青年自组织及相关活动的大学生逐年增加,高校青年自组织经历成为不少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青年自组织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影响

高校青年自组织数量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整体呈现出多样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影响。

(一)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多样性丰富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性

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是外在社会机制和内在心理机制共同影响的结果。外在社会机制所涵盖的政治经济、中西文化、大众传媒、各类教育通过制约、影响、导向和强化等[1]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高校青年自组织是高校青年学生自发成立、自主管理、自我运作的一种自组织群体,对大学生来说就属于外在社会机制影响的范畴。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高校青年自组织所提出的代表青年需求又各有特点的组织倡导,吸引着相应大学生群体关注,甚至加入,使得自组织经历成为一些大学生大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显著的历史性和选择性,而高校青年自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多样的组织形态,无疑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提供了更多选择,丰富了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性。

(二)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实践性强化大学生价值观的稳定性

大学生加入高校青年自组织,就已经对一定的组织倡导做出了选择,实质上是对价值观塑造做出了一定的倾向性抉择,体现出大学生自己的价值倾向。随着高校青年自组织不断发展,其实践性越发凸显,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开展公益支教、环保宣传、集体学习、定期合练、集体运动等实践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价值诉求。大学生在参与自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自组织倡导与自组织实践的一致性,达到知行合一,不断论证价值选择的正确性,从而强化价值观的稳定性。

(三)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性升华大学生价值观的层次性

高校青年自组织蓬勃兴起,活力无限,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努力下,往往能够在规模和功能上迅速发展。伴随着自组织的发展,成员们一开始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个人目标聚集起来实施的自组织行为会逐渐提升层次,升华到与主流价值观相融合的潮流中来,从做个人的“小事”转变为做家国的“大事”。随着华中农业大学青年自组织本禹志愿服务队从徐本禹等几人的支教团队发展为覆盖湖北省全省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团队,其服务范围和质量的层次大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回信,勉励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大学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就是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性升华大学生价值观层次性的典型体现。

二、高校青年自组织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消极影响

高校青年自组织崇尚自由、充满活力,发展动力充足,但多数自组织依旧存在形态虚拟、管理松散、行为复杂等特征,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高校青年自组织形态的虚拟性误导大学生思想认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网络青年自组织得以形成,形态的虚拟性让高校青年自组织很容易把大学生反应快、易偏激的特点高度凝聚在组织中[2],当某种错误思潮或个别成员对正式组织产生的逆反心理在自组织中得以生成时,就会迅速影响到自组织全体成员,让大学生产生非理性认识,甚至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参与相应的非理性活动,而由于虚拟形态的组织很难得到有效监督和正确引导,一些错误认知和错误行为往往能够持续得以发酵,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极其消极的影响。

(二)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的松散性导致大学生行动力差

高校青年自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显著差异就在于没有登记注册,自我运行,自我管理,缺少明确的组织规范和严格的约束力,管理松散,成员往往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自组织,自由选择参与和退出自组织活动。长此以往,容易让自组织成员淡化纪律性,对集体要求不执行或缓执行,执行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差,破坏个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构建,影响自我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高校青年自组织行为的复杂性引发大学生观念混乱

高校青年自组织是自组织理论在社会组织领域的体现,具有自组织系统理论所阐释的“非线性”特征。非线性特征体现为高校青年自组织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反馈作用和约束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其行为和发展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测[3]。当高校青年自组织某一微小组织行为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尤其当这种影响属于负面影响时,对自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会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大学生观念混乱。

三、高校青年自组织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干预策略

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协调、学习和进化机制,正式组织可以在其协调、学习、进化的运行阶段进行干预,强化其多样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影响,削弱其虚拟性、松散性、复杂性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消极影响。

(一)协调:促进自组织与正式组织行为的双向调整

高校青年自组织在协调阶段会不断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利用自身现有条件,与环境进行协调。正式组织在此阶段要注重与高校青年自组织进行有效协调,摆脱行政化工作倾向,接纳其自由、多样等文化特征,对自组织内部管理和主题活动做到备案了解但不轻易干涉,对于一些具有风险性的自组织活动进行适当引导和促进,视情况给予相应支持,鼓励自组织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保证自组织发展自由性的同时建立与其的良好关系。同时,要主动走进高校青年自组织,引导其放松心态,接受正式组织的了解和引导,而不能一味自我孤行。

(二)学习:搭建自组织与正式组织学习的互动平台

学习阶段,高校青年自组织能够进行适应性学习,复制、模仿有效经验和方式促进自身的发展变化。正式组织要借助这个特点,搭建与自组织的学习互动平台,通过主动联系自组织沟通信息、邀请自组织参加正式组织活动、与自组织合作完成项目、批准自组织领袖参加学生干部培训、尝试让自组织领袖到正式组织挂职锻炼等方式,学习彼此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尽力克服自组织形态的虚拟性、纪律的松散性、行为的复杂性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进化:构建自组织与正式组织发展的互助机制

进化是高校青年自组织在内外部控制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突变的结果之一,也是正式组织期望看到的理想状态。一般情况下,高校青年自组织在进化之前、进化之后都具有被正式组织支持的需求,因为自组织总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而具有进化潜力的自组织也应是正式组织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进化的自组织所具有的发展性能够带动大学生升华价值观塑造的层次性。构建发展的互助机制,需要正式组织对高校青年自组织进行衍生影响评估,根据衍生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划分自组织类型,对具有进化潜力的自组织进行重点登记、常态关注,在青年学生和青年组织评优表彰、自组织活动资助帮扶等方面对其进行重点支持,引导其成功进化。对已经成功进化的自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协作,增强其对正式组织工作发展的支持力。

参考文献:

[1]周莉.论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9-12.

[2]张凯.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探讨[J].山西青年月刊,2013(10):206-207.

[3]姚远,吴欣桐.基于CAS理论的青年自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8):50-54.

猜你喜欢

价值观机制影响
我的价值观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