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新桥壶》的造型与装饰

2018-01-26邵芳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壶体新桥壶盖

邵芳琴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作为传承百年的艺术,有着自身的文化,在陶冶性情和情操方面成为雅俗共赏的文玩之一。通过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搭配,从不同的层面彰显出了作者的人生感悟,自己的生活文脉,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入胜的美感。紫砂壶作为陶艺创作的重要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完美的艺术表现体系。紫砂茶壶自创始之初,就是因茶而发展的一种煮茶器具,取宜兴独有的紫砂泥料,经艺人的工艺手段制造而成。天然的泥色,古朴端庄,造型别致奇巧,简约古典渗透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追求而多受追捧。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朴,凝聚着壶文化的自然气韵,文人在冲泡品饮的意境中寻求到了天地间的心灵感受。紫砂由天然的矿物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延展性强,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

《上新桥壶》的壶嘴形象,从下往上越来越细。壶把细腻、精致、大方。整个壶体圆润又神气十足,展现了丰富的紫砂内涵,具有完美的视觉享受。壶身气韵颇显,壶肩上带一环,壶盖口一环,壶盖中间再一环,从上往下看水波荡漾。壶上有桥形钮立于其中,此壶线条圆润通融。壶环形把手上有一平背与盖钮呼应,又似一叶过桥小舟,利于提握。

《上新桥壶》整个扁圆壶体上的是块面最简洁的平板桥,江南水乡村前屋后屋后最常见。远远望去是座亭桥,立于壶顶,所以壶身是个桥形钮,整个壶体如水波晃动着涟漪。壶把手上亦有一块桥面,立在把环的最高处。整个壶身有如虚空的拱桥上部的平坦的桥面,这是端茶倒水时拇指的摁压处,制壶艺人在一把茶壶上巧妙地建造了不同的桥梁。沿着手把连接壶体的上接触点有一道壶肩线,上方是饱满的圆肩面,从而在高低两块桥面之间的空间过渡上,有了踏步的基石。就像虚拟的阶梯,可以从把手的桥面安然地登上壶盖上的桥顶,这是向上的上桥的台阶。而在壶盖平面中央也同样微微凸起一块线面,自然过渡到顶端的桥形钮,层层而上,步步登桥。完美地诠释了“上新桥”中“上”的意思。

《上新桥壶》以纵横有象、随转起合的“线”条来表达相应的“体量感”、“空间感”与“形象感”。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多方位的考量、研究,将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气”与高雅的“线形”风貌揉合在一起,进行微妙处理,以求得在工艺上的艺术升华。

紫砂壶在发展过程中,它的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了社会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个时代的紫砂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代的紫砂艺术注定要在前一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艺术作品的表现美是在生活与自然中发现,经过提炼和升华蕴含着较高的艺术价值。紫砂壶艺作为陶艺创作的重要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相当独特完美的艺术表现体系。

笔者在探索紫砂艺术中,作品力求“真”、“深”、“新”。“真”,就是感情真挚,自然而不做作。“深”,就是内容有深意,意境深远,看了便能受到感染,引起激情。“新”,就是新颖、多样、不落俗套。在壶型创作立意上以奇取胜。

每一把紫砂壶都有其不同的特质,但一定有一个共同的触发点。无论何时,它都会散发出令人回味的人文情愫。紫砂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和深沉古朴的艺术气质在陶瓷之林中独树一帜。一块紫泥,在点石成金的巧思里,承继着文人风雅,流转着世代交替,同时也将人类的才情融捏握于寸土之间。宜兴紫砂陶从造型到装饰,是集文学、绘画、堆塑、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多样性、艺术性的日用品。紫砂壶凝结的思想情感,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艺术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使用者、收藏者的心境意气。紫砂光素器的美表现在光身素器的特点,古典大方、朴实无华、自然素雅、实用把玩、简洁明了的特点。只有心灵领悟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艺术感受,只有沉湎于这种感受中才能领悟人壶一体的真谛。

猜你喜欢

壶体新桥壶盖
新桥国际机场昆虫群落与鸟类发生的相关性
汽车车身无损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伪造的情书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一壶清泉
再别新桥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