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
——以小黄侗族大歌为例
2018-01-26崔鑫
崔 鑫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笔者在对小黄侗歌进行实地调研期间,阅读了陈思的《音乐教育意义下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位一体的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模式探索》[1],深受启发,对侗族口传心授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思考。
一、侗族口传音乐文化的概况
说到侗族人民一定会想到侗歌,侗歌以奇妙的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组合而文明于世界。而小黄便是这样一个有着“侗族大歌之乡”美誉的地方。“饭养身,歌养心”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侗族人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与歌唱的场所,那便是“鼓楼”。人们在鼓楼相约对歌,收获快乐。由于这个民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所以,口传心授是他们主要的传承方式。歌唱是口传最主要的形式。歌曲都以口传的形式延续下来,他们用歌来体验生活,感受人生。
二、小黄侗歌口传音乐的功能与意义
“口传心授”是侗族人民学习歌唱的主要手段。所谓“口传”就是口口相传,“心授”则指心领神会之意。侗族人民优美的歌声、纯正古朴的民俗民风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与“口传心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正是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才使得侗族人民的歌唱空灵婉转、余音绕梁,有着独特魅力。而这对我国当今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口传心授——天籁之教
“天籁之教是‘技’‘理’平衡之教”,是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注重与音乐的技巧相结合。侗歌中有很多歌曲来源于大自然中的风声、虫鸣、鸟叫、泉涌的声音,由于侗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大都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学生在学习有关大自然的歌曲时,这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思考。如用“啷啷啷哩”来表达大自然中蝉的声音,用“布谷”来表现布谷鸟的叫声。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侗族人民通过口口相传的教学方式,既掌握了音乐要素(音的高低、音色、呼吸方法等),学会唱歌,同时,歌唱者在体验大自然最本质的声音中,能够更加理解自然之美,生活之声,从而以心表声,以情感人。由此,我们才听到了侗族多声部歌曲来自大自然的和谐的声音——天籁之音。所以,音乐教师应善于探索、创新,合理运用口传心授,在追求学生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情境创设,在情境中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深刻性,达到音乐教育的“技”“理”平衡,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口传心授——地籁之教
“地籁之教是行为传承之教”,口传心授对音乐的传承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可以说,口传心授是音乐文化传承的“活”的灵魂[2]。通过口传,学习者获得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特殊情感,对音乐作品进行了二次诠释。“‘口传心授’传承方法非但不因缺乏准确的定量等而落后,能将音乐的真谛——非语义性、形象性、定性为主(或不完全定性)的特质、个性特点等活性基因,持久地活性传承下去。”试想如果只是将乐谱传承下来,虽然准确性提高,但没有了口传,歌曲的神韵、灵动如何延续和发展,音乐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在《春雨杂述》评书中说“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的文字记载,这充分证明了口传心授的重要性。因此,学校要拯救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应合理运用口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地音乐的纯美,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把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通过校本课程加入并落实到音乐课程计划当中,弘扬地方文化,建构中国文化。
(三)口传心授——人籁之教
“人籁之教是育人之教。”侗家人口传心授对人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热情好客、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侗乡被誉为“歌的世界”、“故事的摇篮”、“礼仪之乡”[3]。这都与侗族人民的口传经典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侗族口传经典里有一部劝世歌经典《酒色财气歌》,就具有着劝教的教育意义。侗家人通过劝世歌来传唱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秩序等优秀传统美德。笔者认为,口传心授的侗歌学习对人的情感会产生巨大影响,歌词在传唱中逐渐会被歌唱者所内化。同时,口传心授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挥。内化的知识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后,便会促成质的飞跃,而这也是音乐学习的精髓所在。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借鉴侗族的口传经典,将音乐知识与口传经典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悟性”,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量的积累,实现学生创造力、即兴思维的质的飞跃。
三、结语
口传文化博大精深。侗家人口传心授的歌唱教学方法,具有娱乐性、传承性、教育性等为一体的社会功能,培养出了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侗家人民,发挥了音乐文化和谐统一的重要意义。所以,当今学校的音乐教育应当发挥学生与音乐间的主体间性、促进学生与音乐的融合。通过合理运用口传心授,达到音乐情感、知识技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以及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音乐教育只有在“技理并重”、“人艺并重”、“艺文并重”三者合一和交融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才会柳暗花明。■
[参考文献]
[1]陈思.音乐教育意义下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位一体的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模式探索[J].中国音乐,2014,02:69-73.
[2]傅安辉.侗族口传经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吴浩玮.音乐人类学视角下的侗族大歌演唱风格及语言特征[J].当代音乐,2017,0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