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艺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26王春华
王春华
(浙江天禾陶瓷有限公司 杭州 310022)
1 陶艺简述
1.1 陶艺的造型
陶艺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对形式有基本要求。传统陶艺根据平衡和对称,对造型都有一定的讲究度。陶瓷模具的轮廓都以弧形为主,而器具两侧轮廓线的长度和高低要保持一致,表面光洁平滑,不能出现粗糙和斑点,烧制后的瓷器上如出现裂痕、弯曲和变形等问题即为废品。因此,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要注意其变形和弯曲等缺陷,从而在出现的问题中发现肌理变化。现代陶艺则是从材料使用和缺陷中找到个性的视觉效果,并在残缺的瓷器中发现陶瓷的质感,进而有意识地通过在陶瓷烧制过程中根据挤压和切割等出现的不同状况,来展示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
1.2 陶瓷的器型
传统陶艺讲究“成器、造物、求关”,陶瓷器型以实用的瓶、罐、碗、盘为主。现代陶艺则采用“弃用、索义、求变”的创作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以圆形为主器型。现代陶艺器型,把拉坯成形的圆器、泥板拼接的镶器等相结合作为装饰载体,有意识地把完整的器型加工成不完整的形状,利用残缺、开裂、破损的器型来形成独特的新形态,在坯胎上进行切割、敲击、打破处理。泥土、坯体本是没有生命力的,但经过陶艺家的揉搓、加工、装饰,就能使冰凉的坯体变成充满着生命激情的艺术品,产生新奇的观感。
1.3 肌理
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器型材质,会产生出平滑或粗犷的肌理效果,犹如山峰、峡谷、石林、水面。这是在装饰绘画前,先用麻袋片在湿坯胎上压印出纤维肌理,后再施釉、绘画、入窑烧制。经过高温烧成后,坯胎和釉色发生了窑变现象,既显示出清晰的织物纹理,又使釉形成高低不平的料痕,犹如冰雪消融的痕迹。现代陶艺作品,是创作者经过有意识地应用肌理,通过高温窑火的助力而形成的艺术形态,所以适宜地烧成气氛是作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到好处的肌理效果,也需要恰当控制窑内温度才能产生出来[1]。
1.4 纹饰
传统陶艺作品以粉彩、新彩、绘画、书法雕刻等进行装饰,在加工后的坯胎上表现出古色古香的人物,疏朗的山水,使瓷画与器型相融汇。现代装饰设计以粗糙的涩底与光洁的釉面装饰作对比,完整的画面与残缺的器型相呼应,现代造型与生活情趣相映衬,不规则的开片与精细的绘画装饰相结合,产生出强烈视觉效果。现代陶艺作品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独特的器型装饰中蕴含着深刻意境。其作品的造型、肌理、纹饰看上去很随意,实际上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后创作的,都是作者有意识地利用这些造型因素来表现自己的审美或艺术观点,每一件作品都有其深刻的内涵意蕴。
2 陶艺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陶瓷艺术将自然和精神都完全领悟到其作品中,用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观察来应用创造陶瓷艺术。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其他的艺术形式都不能相比的。现代陶艺作品是创作者通过运用泥土来展示人们与社会和大自然之间的情感,结合传统陶瓷艺术技艺、材料和美学法则创造出更加完美、具有独立精神内涵的作品。事实上,传统陶艺作品和现代陶艺作品都是用泥和土来进行创造,但是传统陶艺作品的实用性很强,而现代陶艺作品的独立审美价值较高,更加注重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思想的向往,通过以瓷器的造型、颜色和曲面等造型元素所构成的现代陶艺作品,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创作者在创作陶瓷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实现了产品的文化品质,更是一种物质文明的精神产物[2]。
3 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转型
现阶段,我国的陶艺作品大多重视外观形态、胎体质感和釉面色彩;而传统陶艺作品则重视表面和整洁度,注重工艺性和实用性,强调陶艺作品的使用功能,且有极强的工艺性装饰。而现在的陶艺作品则失去了传统的使用功能,更加注重陶瓷艺术的审美性,是体现作者自我审美和精神价值表现的载体。现代陶艺作品在创作上已经完全超过了传统陶艺,注重人文色彩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将作品与人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更体现了社会的伦理关系。传统陶艺经过历史演变正在向现代陶艺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主要包含了3个方面:①虽然改变了大体上的用途,但是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创作理念和风格,运用传统的创作手段来注入新的创作成分;②将传统与现代的创作因素有效结合起来;③充分体现了现代的创作灵感。所以现代陶艺主要是通过在传统艺术形式上发展新的创作理念,并注重对艺术和情感色彩的追求,通过对传统使用技术风格的转变来追求陶艺作品的新功能,实现创作层面的革新和审美的新价值。
4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审美差异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创作灵感和使用技术方法上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陶艺注重使用功能,而现代陶艺注重审美和艺术欣赏功能。现代陶艺不但从传统的使用功能中脱离出来,而且更加强调艺术的表现力,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情怀,这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表达形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真实情感。在材料使用方面,现代陶艺尽可能发挥材质的特殊肌理感,巧妙地利用了艺术品在创作过程中的缺陷,将缺陷的艺术特征发挥淋漓尽致。在装饰方面,不要求过多的装饰,只是将原本的肌理效果和色彩充分融入进去,展现出一种自然性和随机性的效果,这些都是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差别所在[3]。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将现代陶艺的色彩和艺术形式发扬光大,融入新型的审美意识,创作出跌宕起伏的造型和丰富的釉色变化的艺术形式,从而体现出现代陶艺的一种新状态。
5 现代陶艺的审美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追求,希望回归自然,摆脱城市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希望追求更加自由的活动空间。所以说,现代陶艺作品的制作向大家充分展示了自然的生活状态。
现代陶艺作品展示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希望在欣赏陶艺作品时能释放生活压力。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利用表面的色彩和纹理等进行合理创造,再经高温烧制,表达出的意愿是会因为是随机出现的形态,有些许的不同。由于陶艺作品烧制过程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要进行创作过程中的再创作,必须要通过创新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来进行陶艺革新。陶艺作者在泥胎的加工中,深切感受到制作过程中的泥性变化,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成形后的效果。创作是艺术作品的基础,审美创新是陶艺的动力,陶艺要将思想感情寄托在创作过程中,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
6 现代陶艺需要传承和创新的融合
我国传统精神与陶艺的有效结合是现代陶艺实现发展和传承的关键性基础,这是所需要转化的新艺术形态,将传统的陶艺工艺、材料和色彩与富有时代性的创作灵感有效地结合起来,再加入一些新的符号和元素,就能够将我国的现代陶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4]。创新是实现产品艺术形式的最好出路,而陶艺的发展也是如此,要通过创新来使陶艺作品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体现。
在现代陶艺的创作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是实现陶艺创新的基础。历代的陶艺创作者都是历史上的优秀工匠,他们留下了很多宝贵和璀璨的遗产作为历史见证,这些都是无法超越的,从而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让现代陶艺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传统陶艺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精髓,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创作遗产。现在需要将传统陶艺和现代理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陶艺中的精华,将传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陶艺拥有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
所以说,我国的现代陶艺不仅需要传承更需创新,这样就要求陶艺创作者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向国际优秀作品看齐,从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再次创造出陶瓷艺术的辉煌,体现出我国陶艺作品的精华。目前,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和创新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陶艺作品在良好的传承基础上,同时在制作技术、烧制方法和材料应用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创作出新的陶艺产品,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和绝品,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地域艺术气息的国际陶艺家[5]。
另外,在文化发展中,陶艺传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中断,我国文化艺术的中断阻碍着历史的健康发展。目前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虽然已经不是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心,但中国依旧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创造历史的泱泱文化大国,依然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生命力,所以就需要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改变创新的方向,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在陶艺作品中继承发扬光大。
7 结语
几千年来的历史造就了中国陶瓷文化古国的美誉,陶瓷艺术也代表着中国,足以将中国的文化历史充分展现出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陶艺不但没有被埋没,而是更加丰富。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文化复兴的倡导,国家也更加重视陶瓷艺术作品创新,更加重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陶瓷艺术作品在传承和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使我国与国际发达国家之间的陶艺水平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也更新了人们对陶瓷艺术的审美观和消费观,对保护我国历史文明和促进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