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解经典,激活习作思维
——以《少年闰土》为例

2018-01-26□郑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闰土沙地神经病

□郑 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的开头。《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故乡》中的经典选段。而这段开头,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几乎每个学过该课文的学生,都能脱口背诵。那个身手敏捷、英勇无比的少年形象,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对于这样一个已然“定型”的经典片段,笔者大胆地尝试颠覆性重构,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月夜刺猹》习作课。

一、解构经典,激发习作兴趣

【片段一】站在猹的角度,为猹发声

师:孩子们,你们刚刚说得真好。威风凛凛,英勇无比,勇敢机敏……你们把最美好的夸奖都送给了闰土。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猹的眼里,闰土还是那个英勇无比的少年吗?

(课堂顿时炸开了锅)

生:在猹的眼里,闰土是个半夜不睡觉,居然来杀它的神经病。

生:何止是神经病,是与它水火不容的敌人。

生:敌人的程度也太浅了,分明是要取它性命的死神。

生:还是凶神恶煞的魔鬼。

师:看来站在猹的角度,你有很多话想说。请你站在猹的角度,重新改编“月夜刺猹”这个画面。

以下是两个学生的习作片段。

那一夜,我正躺在沙地上,吹着海风,赏着圆月,吃着西瓜,甭提有多享受了。突然一道白光亮瞎了我的双眼,我本能地一闪,将身一扭,撒腿就跑,一把钢叉刺在了我身旁的沙地上!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个项戴银圈、面露凶光的小混混。惊魂未定的我,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吓死宝宝了。半夜不睡来杀我,发什么神经啊?还让不让猹活了!”(蓝××)

炎炎夏日的夜晚,我正在和月亮谈情说爱。“亲爱的,你要不要来个瓜解渴?我给你挑个最甜的。只要我把耳朵贴在西瓜皮上,就能听出哪个瓜最甜。”正当我吹嘘着自己的挑瓜本领时,一把钢叉从我的耳边“嗖”地飞过。我轻巧地一闪,极速狂奔,像个追风少年一般,消失在夜色中。侥幸逃脱的我,又恢复了往日自恋吹牛的本色:“想杀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我可是“奔跑吧,猹”的冠军。年轻人,你还嫩了点。”(李××)

2月1 7日开战当天,5 4军1 6 1师的殷燕,尚在师部驻地河南焦作等待开拔。开拔前,殷燕碰到了一件事,让她记忆犹新:“晚上医院突然接到一名‘重病号’,是4 8 2团一个连队的士兵。由于战前恐惧,割腕自杀未遂。每天医生和护士们进去为他治疗打针时,都对他投以鄙视的目光。护士给他注射时,手都格外的重,常能看到他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发出一声叫喊。”

对名著进行颠覆性的解构,瞬间拉近了习作素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点燃了他们的习作热情和表达欲望。学生一边笑一边写,满脸的轻松愉悦。点评学生片段的时候,教师以鼓励赞赏为主,适当点拨习作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这个语境下,笔者给予学生的习作支架是“描述画面+添加想象”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以此重构“月夜刺猹”这个经典片段。

二、变换角度,激化矛盾冲突

【片段二】站在闰土的角度,为闰土代言

师:刚才同学们站在猹的角度,为猹发声。闰土的光荣史,那简直就是猹的血泪史。可是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地是谁家的?

生:(齐)闰土家的。

师:瓜是谁辛辛苦苦种的?

生:(齐)闰土一家。

师:保卫自家的瓜地,是神经病?是小混混?是恶魔?

(生大笑,继而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师:现在的你,应该也有好多话要说。请你站在闰土的角度,重新改编“月夜刺猹”这个画面。

以下是两个学生的习作片段。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和平年代,猹居然还敢出来偷俺家的瓜,还有没有王法啦?看我今天晚上怎么收拾它,将这些可恶的家伙杀得片甲不留。犯我家瓜地者,虽远必诛!(毛××)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闯。不要以为你们猹多势众,我就怕你们。我就是你们的克星,就问你们怕不怕!明年今日,就是你们的忌日。月黑风高,雄姿英发,单刀赴会,力挽狂澜。从此以后,请叫我小英雄闰土。(刘××)

由于叙述视角的变换,学生有了截然相反的表达。闰土和猹的矛盾冲突,在他们的笔下,被描述得无比激烈,甚至是惨烈。因为情绪铺垫到位,学生的表达已经跳出了原定的框架,达到了“我手写我心”的自由抒发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倾吐欲,并且有了初步的感知,体会到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进而有了迥然不同的是非判断和喜恶判断。

三、辩证思考,激活习作思维

【片段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解决矛盾出招

师:站在猹的角度,偷吃点瓜,你就半夜不睡来杀我,纯属神经病。站在闰土的角度,保卫自家瓜地,天经地义。那究竟你是支持闰土,还是支持猹呢?

(生分化出两大阵营,激烈辩论)

师:有的站在了猹这边,对猹充满同情怜悯,觉得猹也有自己的苦衷。有的站在了闰土这边,觉得不能“你弱你有理”,闰土多无辜。这么看来,站在当事人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互不相让,分歧只会越来越大,矛盾难以解决。不过没关系,这幅画面里,还有许许多多旁观者,有钢叉,有月亮,有沙地……请你站在这些旁观者的角度,重新思考“月夜刺猹”这件事,尝试着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

以下是两个学生的习作片段。

站在钢叉的角度:大哥,算了吧,放过猹吧。你的瓜被吃了点,亏的是钱。猹不吃瓜的话,丢的是命啊!就算不放过猹,也考虑考虑我的感受吧。我白天辛苦了一天,晚上还要被你拉着加班。没日没夜地干着见血杀猹的事。造孽啊!大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好跟猹谈谈吧。(雷××)

站在沙地的角度:都斗了这么多年了,你们斗出结果了吗?你每天绷着神经。猹呢,每天提心吊胆。这样的日子,你们幸福吗?你那刺猹的技术,不是我说你,这么多年了,长进了吗?经常刺不到猹,刺到我。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我多无辜,你们谁给我主持过正义,说过一句对不起?都放过彼此,给大家一条生路好吗?给猹建立一个保护区,保护区里,不许刺猹。每个月分给它们一些瓜。猹呢,就好好在保护区里待着,不要再到处乱跑,惹是生非了。OK?(叶××)

这个环节彻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令他们脑洞大开。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不仅被拓宽了,还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他们不再是纯粹的情绪化的发泄,而是逐渐回归理性,尝试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也是对颠覆经典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价值观跑偏现象做的一次及时的修正。这堂习作课的思维含量被大大提升。

总之,一堂好的习作课,要引导学生写各种不同的“话”。写自己想说的话,久而久之才有可能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写别人能理解的话,就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有思维含量的话,才能在与人分享和交流中,激活彼此的思维,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趣解经典只是外在的形,习作思维的激活才是内核。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习作课的思维含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闰土沙地神经病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风滚草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