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回顾与思考*

2018-01-26

教学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德育评估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环节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质量评价问题一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历次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文献都着重提出了质量的要求和质量评价的任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研究和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进程和发展,回顾历史,总结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回顾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这也明确了以评估的方式来判断质量。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因此,要“加强质量监督和评估制度”,“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对高等教育,“要采取领导、专家和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要建立有教育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咨询、审议、评估等机构,对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提出咨询建议,形成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这一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政策依据,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建立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应列入‘211工程’评估标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开始施行,其中要求“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这一任务。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评价方面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质量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使研究生德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可以看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评价不仅是工作评定和价值判断的明确任务,更是反馈和改进高等教育的重要方法,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两个层面评估,高校内部自身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而从外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同时,文件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具体内容,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具体落实和实施提供了各方面支撑。文件的实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或是部分研究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伴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断推进,成果大量涌现,这些都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本文也以此为时间起点,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研究,集中体现在:一方面,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整体的系统的研究不断出现。这其中包括代表性著作,也包括丛书中比较系统的研究章节,有的以年度报告的形式,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材,形成质量评价基础材料的;有的虽然没有出版,但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研究,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有的是各类基金资助项目,反映出国家和各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持续高度关注;有的是其他学科从本学科理论出发涉及这一研究领域;有的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在具体领域应用,如针对不同学校,面向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对象,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评价等等。另一方面,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具体讨论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以往的内涵、范围、特点、标准、原则等内部要素研究,还增加了关于历史研究、中外比较、理论基础等方面的探讨,研究论文不断涌现,对中国知网的检索发现这些研究的对象更加多元具体,研究的总结性、对策性和前瞻性明显增强,研究成果的规范性和学术性以及数量都有所提升。同时,从学位论文发表的情况来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不断接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之前,需要对几个经常性术语做一分析。在政策文件或是具体研究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这一领域,会出现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德育评价”、“德育评估”等不同表述。这些表述各有侧重,在内涵、范围、标准、原则以及指标构建、操作流程和途径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的评判或判断,是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的研究,彼此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或侧重于定性描述,或侧重于定量分析,或侧重于对结果或过程的价值判断,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不只是对价值判断和量化测评的强调,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整体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涵盖以上多种表述,旨在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指高校落实和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五个部分:一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史研究;二是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比较研究;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研究;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在具体领域应用的研究。下面就这些方面成果做一简要整理。在具体引证中,仍然沿用原有表述,在具体语境下不做区分: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史研究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理论,但因中国古代教育和选人受到“德才兼备”思想的影响,对人才的德行评判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在“德”的评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素材,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历代在德育评估方面思想表达,[1](P35-62)从官学、私学两个层面,探讨了不同朝代对品德标准的侧重,同时梳理了古代品德评估的技术路径。有学者更加强调德育评估的价值判断,总结了中国传统德育评估思想的政治价值、教化价值,进而列举了古代不同主张中德育评估的标准和评估方法。[2](P43-51)这些思想更多聚焦于对教育对象的评价、定性为主,反映了中国古代官方主流价值取向。有的学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总结了每一阶段发展历程,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成果,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存在“指标困境”和“方法困境”两方面问题,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未来发展重在新的测评理念的指导、权威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新型途径方法的探索。[3](P25-33)

有研究从教育学学科领域入手,从教育评估的角度,系统整理了中国教育评估史,研究把中国教育评估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古代教育评估思想的发生和实践,认为近代以前的官学私学和科举制度都在品德评估方面提出了思想源流和实践依据,[4](P2)尤其是西周时期,对当时学生学习主要科目“六艺”中的“射”提出了“五射”的标准,可以说是中国教育评估史上明确出现的一个量化指标。[4](P8)二是中国近代教育评估的实践与探索,分析了西方教育思想和理论引入对中国教育中督导、考试、测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4](P70)三是中国当代教育评估的复苏与创新,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评估领域督导制度恢复、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体系化建设。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教育评估体系,1985年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研讨会”是国内学术界公认的高等教育评估正式开始的起点。[4](P138)研究还提出了教育评估领域的趋势,如质量评估成为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多元参与的社会化评估日益兴起等。[4](P160-170)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比较研究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的颁布,同时,新世纪以来中国更加关注全球视野和国际比较,这一阶段对于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不断增加,有的学者梳理西方古今名人或是学术流派的相关思想,延伸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总结出西方现代德育评估理论有评估标准多元化、评估形式自主性、评估方法定量化、评估本质个体化等特征。研究认为,西方德育评估经历了从目标评价专项过程评价,从效能评价专项价值评价,从结果评价专项素质评价的一系列过程,从而指出相比教育评估的其他领域,德育评估依然是相当薄弱的领域。[1](P63-85)也有研究专注于具体国别的比较研究,重点在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5]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比较研究不仅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空间视野,放置在国别比较框架内,而且因不同国家开展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学科依托有所差别,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学科视野。

有研究提出西方价值观教育评价中,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取向的评价研究通过测量行为等外显变量,推测价值观这个潜在变量,并以统计计算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侧重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视角看待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及效果。诠释取向与行动取向的评价研究凸显价值观教育的主观性与主体性,侧重鼓励当事人参与评价过程,进行主动思考与反思。[6]有研究聚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把国内不同省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与北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推荐标准对比研究,提出加强教师专业背景和再教育,加强职业伦理建设,关注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单位协作等建议。[7]有研究借用美国在美育质量测评中使用的审美程度公式进行修订,提出了基于美育目标与美育课程两大支点,美育教材、教师美育教学和学生审美学习三大教学因素,五位一体的美育质量测评系统。[8]

有研究系统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英、法、德、日、荷、澳等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产生背景、组织机构、质量标准和运行机制,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构建进行了国别比较研究。[9]研究以20世纪80年西方国家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为背景,提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为维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所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质量持续促进活动。研究总结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六条国际经验,由此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策略。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研究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认识论、价值论和评价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和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则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0](P59)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是德育评估的根本理论基础,伦理学中关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学科理论为德育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论基础。[1](P129-130)理论基础的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明确的方位,尤其是政治方位,同时也为各学科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有学者还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德育评估思想,这些研究观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德育评估的理论前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为德育评估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唯物史观为德育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奠定了基础。[1](P86-89)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是德育评估理论的基石,他们提出的数量分析法,为德育评估提供方法论的原则,同时也为德育评估直接提供“方法”。[2](P58-63)此外,学者们还总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德育评估思想,尤其是党的领导人对德育评估理论和实践的贡献。[1](P92-128)[2](P63-70)主要观点如毛泽东系统提出了德育目标,全面论述了关于德育的基本内容,为德育评估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原则,提出了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了时间是检验德育效果的评估标准。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培养目标和“三个有利于”的提法为德育评估提供了方位与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思想和理论,党的领导人的论述客观上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整体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对多学科的借鉴也非常多。如有研究将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平等尊重、优势视角等价理念和理论,需求评估、多方评估、自我反思等方法手段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推进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11]有研究认为,在网络信息社会,引入大数据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多元智能发展理论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评价。[12]有研究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估权的来源、属性和特点,分析了评价的法理性基础和规范化方向。[1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其实都包含对前人研究的整理和评价,这些过程包含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本身的思考。2004年以来,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和反思越来越多,许多论述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托。有学者认为,高校德育评估理论准备不足、价值认识不清、对结构要素标准以及体系建构途径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当,根本原因是基础研究缺失、本体研究薄弱、评估方法研究不适和应用研究缺乏。[2](P41-42)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存在范围、效益、技术三方面困境,要通过新目标的确立和研究理念、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三方面进行创新,理念上实现从学理主义向实证主义转变,内容上从单一强调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双向统一转变,方法上从单一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到两者内在统一转变。[14]还有学者认为,德育评价的概念不清导致定位存在误区,评价基本理论缺失,德育评价重量化而缺少人文关怀,德育评价缺乏宏观性和实践性的研究。[15]有研究者认为,当前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借助发展性评价理念,构建价值生成的评价模式。[16]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指标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各要素的集中体现,是理论研究能够应用于实践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从零星到系统,从研究框架落地为工作案例,形成了丰富的成果。

论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前,要对指标体系的前提做一说明,这个前提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也包括能够开展评价的共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原则的论述一般包含两个维度,理论维度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遵循,近年来,理论方面阐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原则的观点有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历史性原则、[17]导向与目标相统一原则、客观而全面原则、创新性和发展性相统一原则、[1](P134-138)辩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18]动态性原则、对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等。[19]理论原则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政治方向,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实践维度是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操作规范,近年来的研究对实践维度的原则集中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原则,[20]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原则、[17]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原则、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原则、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10](P175-178)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原则、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结合原则。[21]也有研究强调了依据“行为判断思想”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22]或是提出高校德育评估有系统外适律、要素耦合律和量质统一律等基本规律。[2](P123-130)有研究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兼顾理论有效性和实践实效性二重维度,才能保证评估的系统性、完整性。[23]有研究者认为,评价标准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观状况相适应,受到时空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制约,也要体现超越功利的意义志向引领原则,要构建好评价标准通约和共享,才能弥合分歧,形成共识。[24]

论及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有研究从整体框架、人员组织、要素设计、评估方法等内容入手,并设立了案例和问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尝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7]有学者将高校德育评估构成要素细化为目标、内容、指标标准、途径方法、评估主体等子要素,一一讨论深化,从而形成高校德育评估体系。[1](P151-201)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实践的反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加具体,形成了一些可供应用的指标体系。有学者把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案例,重点设计了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构成、权重设计、具体观测点的设计和具体操作方法,并给出了评价的时间范围以及方法步骤,形成了可供实施的方案。[10](P233-272)有的研究借用顾客满意指数模型,开发了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德育评价模型,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采样分析,将研究用于日常工作。[25]有的研究以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为研究内容,面向专家、辅导员、大学生和社会群体征集了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等级和评语等内容,从而制定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实施开展的途径方法。[26]有的研究在搭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信效度检测,加入了结果反馈等环节,制定了针对校、院、班、生四个层次的具体实施方案。[2](P204-250)有的研究面向“90后”为主体的入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27]对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引入了更多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和标准,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从研究走向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也有关于指标体系本身的总结与反思,如有的学者认为,评估指标的综合性与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难以平衡,应该把握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的培养目标,在评估中坚持形成性和发展性同构,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同构。[28]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面临理论发展渐进性与理论应用的迫切性、量化评估的可能性与创新研究的艰难性相互交织、指标参数的庞杂性与实际操作的便捷性之间的矛盾,提出应该把握以动态发展为基础的理论维度、以操作便捷为原则的实践维度和以绩效最优为依托的价值维度。[29]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用在具体领域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涵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辅导员工作评价等多个方面,也涵盖了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这些具体方面的质量评价研究也在同步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有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为评价对象,对全国33所高校和9个省市教育厅进行了调研,总结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做法。研究提出,教师教学评价成为重点,评价内容和方式向立体化多方位发展,课程建设评估方案、教学评建机构和教学督导制度都在逐渐推进,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全过程考核,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成为考核亮点。同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30]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有研究分析了主要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中,“投入和过程”的“以教评教”和重点关注“产出和结果”的“以学评教”两种模式,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分别制定了“以学评教”监测体系,组织了三次测试,分别面向研究者所在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10所高校和湖北省部分高校,开展了课前和课后测试,形成了《湖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报告》,[31]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研究成果。此外,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整体切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的结构功能、原则方法、模式构建等。[32]有学者系统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依据、功能本质、主体、客体、标准、过程、方法等,回应了“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为什么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和怎样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等问题。[33]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学生党建、主题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管理、网络思政等方面,因为指向明确,评价体系构建相对简便,相关质量评价研究较多。在辅导员工作评价方面,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客观上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工作和对应研究的全面发展,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学术文章中,有不少研究引入了管理学中的绩效评估、360度评价等理论。在不同类型高校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的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切入点,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评价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评价体系。[34]有的研究着眼于学校办学产学研合作的突出特色,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分析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标体系、内容权重标准以及具体评价办法。[35]

三、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反思

当前,中国正处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强首先体现在质量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衡量着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整体状况,这一特色,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方面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成果,思考和改进以后的研究和工作,需要处理好、回答好三组对应关系: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是什么与如何确定评价体系的关系。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文件和政策也给出了需要完成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于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其独特的历史方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阶段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过不同要求和目标,但总体上仍然相对笼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标、要素、指标等尚待进一步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全面性的评价,而在高校内部,同时存在着多种评价指标和评价工作,这些评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其指标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有哪些可参考借鉴之处,其评价结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否同向,需要仔细研究,厘清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的科学性,既反映指标体系是否合理,更应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与其他评价、社会反响相一致。质量评价只有标准明确,才能建立起符合要求可判断可度量的评价体系。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有哪些内容与如何科学开展评价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以高校为整体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表里。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事实和效果两部分,对于事实部分的评价相对容易,学校投入、资源配置、工作开展乃至环境营造,都在一定程度能够可见可查,具备良好的观测基础。对于效果部分如何反映、如何衡量,是普遍认为的难点。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不易界定,而且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在各地各校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其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大学生同时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其效果往往是综合体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内隐、长期等特点,对于教育对象产生的影响如何估量是个难点。其三是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层次类别差异化越来越大,数千所高等院校无论是大小规模、学校硬件、师资水平、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效都有着巨大差别,如何能够有针对性地准确反映该校该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分层分类,更有针对性地区分。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什么作用与如何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关系。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既是反映质量现状,更着眼于通过评价,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反馈建议,不断改进,形成工作的闭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还更多停留在摸清高校现状,把握学生情况的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将成为一项常规制度。2012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颁布实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广,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具体模块的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多,集中反映了不同层面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普遍期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开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共同体。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多学科的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将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发展方向,也将推动这一领域走向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秦尚海.高校德育评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沈壮海,段立国.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9).

[4]孙崇文,伍伟民,赵慧.中国教育评估史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韩迎春.中美高校德育评估标准比较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闫晓.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比较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6]王熙.西方价值观教育评价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J].教育学报,2017,(4).

[7]林立涛.关于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3).

[8]赵伶俐.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9]马健生等.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吴立忠,王玉香.论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6,(7).

[12]李怀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6).

[13]祁占勇,罗澜,陈鹏.高等教育评估权的行政法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17,(3).

[14]孙梦云,杨国辉,曹友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状况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

[15]张忠华,张典兵.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和反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1).

[16]董平,丛晓波.思想政治教育生成评价模式的建构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6,(7).

[17]王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18]罗布江村,赵心愚,冯瑛,李永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测评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方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9]万美容.论评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5,(7).

[20]成春,李向成.定性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

[21]王士永,马驰知.深度辅导评价的理论构建与解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22]王莎.大数据评价:把脉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现实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7,(10).

[23]鲁杰,刘培峰.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二重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7,(8).

[24]谢迪斌.评价标准通约与共享是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前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功能的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

[25]杨瑞东,倪士光.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德育评价模型的开发和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26]李杰.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27]范杨.新时期军队入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

[28]鲁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念论析——基于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的论域[J].江苏高教,2015,(2).

[29]刘倩.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30]张凤华,梅萍,万美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及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1]张耀灿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2]蔡晓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3]骆郁廷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4]鲁宇红,郭建生编著.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5]张忠家,黄义武等.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德育评估政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政治攀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