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环境与风水龙脉(上篇)

2018-01-26赵复才邵玉华蔡慧连

中华建设 2018年5期
关键词:昆仑山风水中华

赵复才 邵玉华 蔡慧连

一部中华风水史,就是一部寻龙点穴史。“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历朝历代,不少史传风水大师,毕其一生精历,跋山涉水,钻林履险,就花在“寻真龙,点的穴”上,以满足当事人之“荫及子孙,大保国运,中佑自身,福泽后代”之心理。觅得真龙,点得的穴,究竟能不能“大保国运,中佑自身,福泽后代”?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世俗学术问题,这不是本文要论及的问题。本文要探讨的是“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中的“三年寻龙”问题。至于“十年点穴”如何寻得“的穴”,笔者将在后续文章中,予以专门论述。

“三年寻龙”,泱泱中华大地,有没有风水称之谓“龙”可寻?什么样的山水环境称得上风水中所说的龙?如何寻龙,寻龙脉?如何寻得真龙等问题,这些问题,笔者在《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一文中,曾得出一个结论,即风水问题,其本源是一个环境问题,是一定区域内山水自然环境问题。本文将紧扣环境这个主题,对上述问题,谈谈一些看法,请社会各界,特别是风水方家,予以指正。

(一)

中国有个成语叫“来龙去脉”。就是关于风水龙脉理论的概括。山为龙,水为脉,山为脉之源,脉行山之势。龙腾有起伏,山脉有高低,龙腾起者升、高;伏者低、矮。龙腾云雾中,见首不见尾,山源于祖宗,逶迤不断。故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起止、走向、起伏、变化。传说中,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伸能屈,能隐能潜,能飞能伏。山势也和龙一样,变化多端,也有起伏,也有转折,也有伸屈,也有隐现,也循一定的走向,延伸、行度以至山尽。故以龙称呼其山,这其实是一个环境问题。在这里,去掉水脉之意涵,而以其行走之程为脉,故山脉又称龙脉。山冈之地有山岗的龙脉,平洋之地也有平洋之地的龙脉,其标志一是山,山之脉;一是微地形,水,水之脉。

风水学认为,万物皆为气,气为气,地为气,山、水亦为气,故龙脉在风水上也称为气脉。

气脉是风水学上常见的一个名词及概念,也是风水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性的要素。

正因为如此,气脉在历代风水师,在浩瀚的风水著作中,皆有不少精论或宏著。一代风水大师赵梦麟注曰:“人禀阴阳五行之气而生,故曰葬乘生气,气即脉也,脉即龙也,贵龙则发贵,富龙则发富,残龙则主残。古云,富贵在龙穴,龙是根本,砂水是枝叶。”“但求坐下十分龙,纵少前砂亦官贵。坐下如无真气脉,面前空叠万重山。”又曰:“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土肥则气壮,气壮则脉真,万物上中生。”又曰:“有气无气,专看过峡,一过峡线短又细,蜂腰鹤膝龙束气。要看束气不束气,万物结果先有蒂。要知结地不结地,诸君但看吹响器。入气孔大气则散,入气孔小气愈聚。聚别能响鼓不响,方知结地不结地。”又曰:“起不能伏伏不起,此龙气虚无地也,起而即伏伏即起,此龙气旺力无比。贵能重穿出口帐,贱无无帐空雄状。贵龙多自穿心出,富贵只从旁生上。帐幕多时贵亦多,三重只是富豪样。仓库箱柜并盏著,排列穴中必发富。且问贫龙是若何,无缠无护龙虚渡。风吹瘠露又孤单,左右凹风气脉散。前堂倾倾无关栏,水直水城穴横过,牵动土羊主贫寒。”故曰:“气脉为贫贱富贵之纲。”

上述精论,一个“故曰”,从名词上阐述了所谓的龙脉即山脉;从形态上,囊括了山脉即龙脉的走向,起伏变化;从概念上定义了龙脉之生死贵贱。得出的结论是,气脉(即龙脉)是“贫贱富贵之纲。”即风水的“三纲”之一,可以说,将气脉或者说龙脉之主要内容概括尽了。

(二)

“富贵在龙穴,龙是根本。”“但求坐下十分龙,纵少前砂亦官贵。”作为富贵之根本的龙,根在何处,本又是什么。风水界认为,龙之根是我国大西北的昆仑山脉。本是遍布我中华大地的大大小小的山脉,一望无际的平原(平洋)。泱泱中华是龙的国度,中华大地处处有龙脉。

中华龙脉之根在昆仑。风水界亦认为,昆仑山不仅是我中华龙脉之根,而且是世界龙脉之根。全世界的山龙都是从我昆仑山发脉的。地理学认为,昆仑山是世界的屋脊,它脉出八方,其中,五大干龙伸向世界各处,三大干龙伸向我中华。昆仑山是世界龙脉之祖,当然也是我中华三大龙脉之祖。

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山临水始称龙。“两水夹一龙。”风水术认为,我国虽有数不清的长长短短的河流,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湖泊,但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四水,即鸭绿江、黄河、长江、南海,以这四水为界,两水夹一山(龙),将中华山脉地势分为三大部分,即北、中、南三大干龙:北条干龙,中条干龙,南条干龙。一代风水大师徐继善在《人子须知·龙法》中说:“天下有三处大水,曰黄河、曰长江、曰鸭绿江。长江与南海夹南条尽于东南海,黄河与长江夹中条尽于东海; 黄河与鸭绿江平北条尽于辽海。”三干龙均以昆仑为源。北龙环阴山、贺兰山经幽燕入辽海,其枝干有恒山、太行山、燕山,以燕京为其止处。缪希雍《葬经翼》云:“燕都者,北龙之尽,鸭绿界其后,黄河挽其前。期迎万派,拥护重复,北方一大会也。”中龙入蜀汉,结关中,大散为终南、太华、泰岳、嵩山,抱淮水入海。洛阳为天地之中,中原之淬。南龙趋云南,东去沅陵,其枝为湘江武陵、九巍衡山、匡庐庚吟、天目仙霞、括苍天台四明,金陵总其形势。三大干龙,无疑为中华龙脉之祖,故风水上又称之为祖脉、干脉。

三大干龙为中华风水之祖脉、干脉,从发源地始祖山昆仑山而下,迢迢数千里,逶迤中华大地,必衍生出不少祖宗山、支脉,风水上叫枝龙,即干龙的枝脉,干龙脉所分枝的支龙脉、小龙脉。徐继善在《人子须知·龙法》书中又说:“枝者,小龙也,犹树之枝叶,树身大者,枝叶必繁。”以水流夹送观之,与四大水夹三干龙不同:大枝龙以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以田源沟渠夹送。

现实及风水界都认为,三大干龙数千里行度,会生枝脉,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小干龙;小干龙、小龙脉在行度中两侧也会衍生出短小的山峦,犹如枝上之叶,这些短小的山峦、枝上之叶,风水上称之为枝脚,也称为侥棹,谓龙脉如舟,枝脚如划水之浆辑。风水家认为,枝脚亦是脉气所成,可据此辨龙脉之真假、吉凶。对此,风水大家刘基 (伯温)在 《堪舆漫兴》中云:“枝脚侥棹,龙之分气也。其形体各以类从。故龙之长远者,其枝脚侥棹亦长远,龙之短小者,其枝脚侥棹亦短小。龙之吉者,其发为枝脚亦起星辰带贵气,龙之凶者,其见干枝脚亦必恶陋类凶形。”“枝脚以其形状,可分类梧桐枝、芍枝、蒹葭叶、杨柳枝等。”撇开上述关于枝脚之论不谈,仅以徐善继“龙之吉者,其发为枝脚亦起星辰带贵气”而言,枝脚也不乏为龙,即小小龙;不乏为脉,即小小脉。这正如《撼龙经》所云:“寻龙千里非迢递,三五百里又其次”“凡是技书长百里,百里各有小干龙。”

综上所述,干龙、支龙、小支龙或者说大龙脉、小龙脉、小小龙脉,构成了我大中华之龙脉体系,体系之根之祖在昆仑。在这一始祖之下或者说太祖山之下,还有祖山,少祖山,父母山,就其分枝、支龙或小支龙来讲,也有该支的祖山、少祖山、父母山。其出脉,形成了中华乃至世界风水的宝塔体系。用现代话来讲,风水有大环境、中环境、小环境,山山水水都是环境,山山水水都有龙脉,都是龙脉引度而形成的。事实上,无论从风水的角度,还是从客观现实存在的角度,这个理论都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以风水之“两水夹一山(龙)”之论,中华鸭绿江、黄河、长江、南海四水夹三大干龙。除这四水之外,我国还有东北的鸭绿江之外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图们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东部地区有淮河、海河;南方有珠江等。除此之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湖南有湘江,四川有嘉陵江,广西有南盘江、红水河,湖北有汉江等。这些江河都夹了不少小干龙,至于全国供人类生存的河渠则更多,两水更夹了数不清的支龙、小龙,这是以江河论。

以地域论,龙脉之多,更是如此。以湖南省为例,从湖南省的地形图观察,湖南有龙凤呈祥之形。龙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为龙尾,过随源、娄底、韶山,龙头落于涟水。韶山位于龙的七寸部位,岳麓山是龙足。凤指的是,南岳是凤尾,过双峰、湘郷,凤头与龙头隔涟水相望。曾国藩故里处于凤颈与凤背的结合部,故这一带净出女杰。在这当中,以大熊山龙脉最为贵、最为尊,其祖山九龙池海拔1622米,高盖湘东、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区。九龙池顶原有一池,周围有九条山脊,每条山脊下都有一股泉,20世纪70年代末还有泉水流出。

以城市论,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十三朝故都,建都一千三百多年。西安周围都是高山峻岭,8座雄关守卫着西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八百里秦川,美丽富饶;八水绕西安,八水环都。两水夹一龙,四条龙腿控制住华东、华北、西北、西南,是中国的白菜心,是天然的国都。

三大干龙(脉)从昆仑山出发,行度我中华大地。在行度的过程中,衍生出不少枝龙,枝龙又分枝:一个区域,一地方圆,一城一市 ,也有自身的龙、龙脉,虽然这些支龙,支脉与三大干龙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毕竟自成体系,一州、一县、一郡、一乡、一镇甚至一村也如此。构成了中华大地处处有龙脉,处处出人才,出富出贵的风水宝地。

正是由于风水即环境,一定区域内的山水环境,作为环境的龙脉存在,龙脉体系的存在,故风水上有寻龙点穴之说。

(三)

作为环境的龙是客观存在的,龙脉也是客观存在的,龙如何“寻”呢?

寻龙是传统风水术的一个专用名词,俗称叫做“找靠山”。寻龙成功,寻得真龙,就能找到风水宝地,对当事人或事的运势会有大的提升。寻龙之法,风水术可谓多矣,但归纳起来不外顺势、逆势两种。

所谓顺势寻龙,也叫由祖寻孙,根据起点不同,分两种情况。一是以太祖山昆仑山为起点,顺三大干龙,沿太祖山、祖山、少祖山、父母山之序寻到“龙穴”。风水之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既说明了“点穴”之不易,也说明了“寻龙”之不易。三年时间,由昆仑而起长途跋涉,万水千山,历尽千辛,寻得一龙,谈何容易。二是非以昆仑为起点,而是以一势大体端之山为祖山,这山不是昆仑山,也不一定是三大干龙之支龙、支脉,而是一定区域内的势大体端位尊之大山。如前述湖南省境内之大熊山,以此为祖山、为起点,寻枝龙、枝脉、枝脚,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之序,找落脉优美处结穴。

所谓逆势寻龙,即由孙追祖,就是从落脉处起,逐节寻龙,看能否寻到势大体端之山峰。如寻得到,其落脉起点处就有可能是吉穴,而所寻之龙即为真龙。

无论是顺势寻龙,还是先认穴再逆势求证,都是一种行度寻龙法。即通过龙的走向寻找结穴之地,或能通过龙的走向来求证落脉处是否可能点穴而证得真龙。

以笔者之经历、经验和应验,一般不主张行度寻龙,尤其不主张动不动就以昆仑太祖山为起点去寻龙。任何一个风水师,没体力也无精力去万里追溯、跋涉到昆仑山,或为一穴行度到昆仑山,既无可能,也没必要。因为这充其量是一个大环境,在中环境、小环境也有区域的祖山,区域的祖山只要是好的山水环境,也可以结良地、福地、贵地。笔者以为,万一要顺势寻龙,在一定区域内寻可也,湖南省境内寻龙,来自大熊山即可,这也符合风水之“一物一太极”的理论。一“太极”内,自有一“龙”可作为一太极内的干龙、支龙,也可以结富贵之地。

在行度寻龙的过程中,核心的是要辨龙的真假。真龙居于局内,强健有力,有护龙护砂跟随,一般来说,可以结出美地。真龙要经过分脉、过峡、剥换、束气等不断起伏,将煞气脱掉,由粗老变细嫩。但无论如何变,都要有护龙护砂跟随,直到山环水抱,朝案相应的结穴之处。行度寻龙,必须循着真龙的走向去寻到太祖山或结穴的地方。

鉴于行度寻龙,特别是一直寻到始祖山——昆仑山或由昆仑山发脉,顺势而下寻到结穴之处,费时费力,风水上还有如下变通之法:

一是星峰寻龙。登高望星峰,凡在目及范围内看到远处山峰星体端正、展肩开面、落脉优美,则有可能是真龙千里引渡,至此落脉,可能有结穴的迹象,此山峰便是我们要寻的龙脉,龙脉之太祖山、祖山。

二是抱水寻龙或交水寻龙。《葬经》云“山随水曲抱弯弯,有穴分明在此间。”每到一地,如果有河流屈曲环抱,则可向环抱方配合星峰去追寻,因龙的行度,有可能界水即止,龙止处则有结穴的可能。

交水寻龙,凡两水交汇,则有立穴的可能。干水流行地中,而无支流以界其际,则地气不收而立无据矣。在寻龙的过程中,如遇到小水与大水交会,则要留意附近的星峰,可能结地就在附近。

三是水口寻龙。“秘决千金赋”云:“但凡寻地,先观水口城门,周聚关栏,内有着龙格结,落星龟、蛇、狮、象,中藏上格之龙; 华表捍门,定结富贵之地;北辰镇守,禁口勿言……”这里,中藏上格之龙,指的就是龙及龙之脉。

上述寻龙之法,笔者定名为疑穴寻龙法。风水上讲“穴”时强调“穴”要“的”。笔者在此说“疑穴”,是指此“穴”不“错”,只是“疑”。“疑穴”也是“穴”,循此“疑”之穴,观星望象,由星由象,审其来处,审其身、定其龙。如来龙真,则为欲寻之龙脉。龙真则“穴”的,由此又反证“疑穴”非“疑”了,而是“好穴”,再通过证穴法,进一步确定“穴好”,则来龙自真了,再审其“真”象,则富贵自知了。寻得真龙,疑穴也不疑了,疑穴则为好穴了。故此法也可称之谓“龙穴互证法”。

猜你喜欢

昆仑山风水中华
让笔下的角色在挣扎中成长
万水千山总是情
格尔木
美石赞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