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视角下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

2018-01-26胡建芳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课就业指导

胡建芳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5)

一、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医学院校从大一年级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解读、简历的制作、模拟面试、就业信息收集、创业、就业程序等内容,虽在理论上体现了阶段性地循序渐进,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没有精细化的符合就业指导课程的现实要求。

(二)教师专业性、稳定性不够

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行政人员或辅导员担任主讲教师。一是对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熟悉和了解程度不够透彻,二是行政人员或辅导员的职称到副教授或教授的少之又少,加之这些人员存在流动性大,学缘结构单一等现象,专业性和稳定性无法保障。

(三)课程设计中重就业指导轻职业发展指导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内容主要聚焦在如何就业,即就业前准备和面试技巧,几乎忽视了学生入职后的职业发展与规划以及如何维持职业的稳定。

(四)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目前大多高校就业指导课堂仍然采用教师理论授课、学生被动听讲的“填鸭式”学习,导致就业指导实效性减弱。特别是纯理论授课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很难被教师调动。

(五)缺乏“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社会对医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上的期待更高,而医学院校专业课任课教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缺失与辅导员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指导性缺失的矛盾影响就业实效。

二、供给侧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建议

(一)从课程体系上来说,对于高职医学生来说,纯理论讲授的大班上课已不再吸引学生,若能适当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指导才能达到该课程的目的。除此之外,就业指导课程也应该与其他专业课保持一致,应更多向实践课倾斜,强化其可操作性。

(二)从师资队伍来说,只有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保证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才能从更根本上保障课堂的鲜活。特别是增强专业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的互动性,增强专业课堂上就业指导的渗透性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就业。

(三)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来说,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教学手段上,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案例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多采用事例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头脑风暴,小组协作,自我展示等,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多的参与课堂,实现教学成果的进一步优化,这也应是今后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前进方向。除此之外要围绕学生就业心理成长过程设计教学,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又关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与稳定。

(四)从专业特性上说,解决好专业课任课教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缺失与辅导员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指导性缺失的矛盾,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高校教师“全员育人”功能,培养好学生的硬素质与软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供给侧改革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教育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然选择,高职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供给侧”意识淡薄,只有从供给侧入手,与时俱进,多措并举,“精准性”与“精细化”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深入推动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服务。

[1]李颂梅.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5).

[2]曾敏.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

[3]段宝海.浅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7(01).

[4]李冉,闻明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

[5]覃浩.供给侧视角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与职业,2017(21).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专业课就业指导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