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语文核心素养,谈高中古文教学的设计
——以《滕王阁序》为例
2018-01-26福建林进健
福建 林进健
古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学科一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教什么”其实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怎么教”是指教学形式。从哲学层面看,内容决定形式,“教什么”远比“怎么教”重要。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鉴于此,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重点,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语)。
如此看来,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确定古文教学内容应该是语文教师备课的关注点。那么,如何依据语文核心素养来确定古文的教学内容呢?
以某校备课组设计的一份《滕王阁序》的教学目标为例:
知识与技能:
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点和成语。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恰当引导学生感悟本文的景物描写语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2.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中出现的典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命途多舛但却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是一份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该教学目标虽然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的,但却机械地分割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整合、统筹三维目标,而三维目标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次,该目标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要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者是教师,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会了什么。如“引导学生感悟”“引领学生体会”“训练学生”,显然“引导”“引领”“训练”等动作的主体都是老师,在这样的目标设计下,提升学生的知识、思维、审美等核心素养都是“空喊口号”,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设计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尝试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内核,探寻确定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厘清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古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指明方向。
所谓“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就称为核心素养。从学科视角看,学科素养不能偏离核心素养,应始终为核心素养所统领。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语文核心素养应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多元性,其实质内涵应丰富完整而又标准明晰,但终极指向在于立德树人。也就是说,育人价值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在于语文学科特殊的育人价值:一方面通过人类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另一方面也通过高雅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归依。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现代语文学科的发展要求教学价值回归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给古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第二步:从语文核心素养看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厘清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后,我们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发展层面已经基本形成共识,那么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怎样确定古文教学内容呢?
首先,认清教材特点。《滕王阁序》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语言或质朴自然,或典雅华丽,或沉郁顿挫;抒发的情感有回归田园的喜悦,有怀才不遇的悲情,也有人世沧桑的感慨;其共同点是韵律优美和谐,感情真挚自然,读来口齿噙香、清沁肺腑。
其次,扣紧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对古文教学作如下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同时课标在教学建议方面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依据这两点,再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笔者认为《滕王阁序》一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改成这样:
(一)语言建构与应用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骈体文的特点,学习对仗、藻饰、用典等语言技巧。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分析文章写景的层次和技巧。
2.通过文脉的梳理和典故的把握,理解作者传达的复杂感情。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反复品读,感受文字中的山川景物之美。
2.鉴赏语言的华丽典雅和音韵之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诵读千古名句,感受古人的文采风流。
2.学习古人“穷且益坚”的品格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三步:从语文核心素养探寻高中古文教学形式。
考虑清楚了“教什么”,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教”。“怎么教”就是教学形式,是为“教什么”服务的,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才能较好地完成“教什么”的任务,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来说,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滕王阁序》来说,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体现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而教呢?
1.诵读法,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素养。
大教育家朱熹认为:“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一论述奠定了诵读法在学习古文中的地位。《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骈文中的杰作,句式整齐、音律和谐,非常适合诵读;讲求藻饰、多用典故的特点,又使文意略显艰深,因此,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最适宜采用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2.提问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
提问法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要善于提问、切中要害,避免“不停地问、简单地问、细碎地问”,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美具,二难并”,是《滕王阁序》的文眼,教师只要抓住这个文眼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然就能分析文章写景的层次,也能理解作者所传达的复杂感情。
3.品味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
课标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自觉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素养。欣赏《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细细品味“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意象所勾勒出的宁静致远的画面:青天碧水,水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画面,体验作者怡然明净的心境和对和谐美丽自然景观的感叹之情。
4.摘抄法,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
学习文言文本身就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言史料书传更是内含中华文化的精髓。教授《滕王阁序》时,一方面要介绍江南四大名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摘抄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滕王阁序》一文,可以鼓励学生摘抄以下内容:
①劝勉怀才不遇的朋友: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②和陌生的朋友相互安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③劝勉愤世嫉俗的朋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④劝说摇摆不定的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⑤鼓励在逆境中奋进的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⑥劝勉易被外界环境干扰的人:酌贪泉而觉爽。
⑦劝勉在逆境中有点灰心的人:处涸辙以犹欢。
⑧劝勉追求理想有些动摇的人: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⑨表达为知己尽力的意愿: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确定古文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统筹、整合三维目标,设计出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打造文言文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