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是此理却非此事
——例谈主题交流型作文的“三段论式”推演逻辑

2018-01-26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文作文题逻辑

广东 姚 巍

为避免走“限制太死”和“太宽”两个极端,同时借鉴英语任务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近年来,语文高考的作文命题越来越突出考查在具体任务、特定情境下的有效交流能力。这类作文题通常会提供特定的主题及情境,规定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有的甚至还指明写作的对象和文体等,如全国新课标卷Ⅰ题型,无论是2015年的“给XX写信”还是2017年的“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均属此类。事实上,不管何种类型的写作终究都是以交流为目的的,只是交流的主题、对象有别。

在此,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一类作文的写作,突出写作主题或情境对完成任务写作的重要性,本文将这类作文定义为主题交流型作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写这类作文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忽视主题、情境和对象,单一地说道理,没有态度,因此写作往往无法实现有效交流。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主人公李雪莲有一句经典台词:“理是这个理,但事不是这个事。”此言之所以堪称经典,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李雪莲说这句话时土得掉渣的语气和她当时让人同情的“窘境”,但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十分准确地揭示了“事”与“理”不搭的可笑和矛盾。

将这样的情况迁移到高考主题交流型作文的写作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考生自以为作文讲得很有道理、写得很有章法,却得了一个很悲催的分数。在此,不妨来看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6年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在北京大学深造。读研期间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却最终成为网络游戏直播者。目前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关注,新浪微博90万粉丝。回首自己的人生,她说导师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告诉我,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扑灭你心中的小火苗”“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来的”。

你如何看待她的人生选择?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面对这样一则作文材料,许多考生习惯性地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键词(句)或概括出一个观点作为写作的中心或论点,行文采用并列结构,或谈启示,或说做法,或列条件,将分析论证的靶心指向“某条人生道理”,诸如“人生不能规划”“不规划的人生才有更多可能”“要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随心走好每一步”“选择不能任性”“人生需要自由”“人生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等等。这些“理”都是从材料中提取的,也是正确的,但是这道作文题可以这样写吗?显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很难得到阅卷者的青睐。

原因在于这道作文题已经限定了写作交流的主题:“你如何看待她的人生选择”。写作的任务是针对“她的人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交流。为此,写作的前提应是表明“你”对“她的选择”的态度,写作的重心应落在评论“她的选择”的这一行为及其倾向上。如果写作中一味去析理传道,反复地告诉读者“人生应该怎么办”“不设限的人生有多正确”“人生的选择需要什么条件”等,结果只能是“理不对事”——“理是这个理,但事不是这个事”。

考生之所以会犯这类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作文题所设话题情境、交流主题或对象把控不清、不准、不专一,写作时游离于特定情境或主题之外。有思维惰性的考生甚至不顾所写作文题的特定情境、主题和要求,不管作文材料如何呈现,都用寻找人生大道理、社会大道义的思维去提取材料观点,行文动辄提出“三个分论点”,要么就是讲几个“怎么办”,结果往往是虚有章法,毫无逻辑。

主题交流型作文“主题”不会对考生设置太多理解方面的障碍,关键是考生写作要有主题交流的目标意识和对象意识。至于用何种文体、哪种结构完成写作,完全可以自选,形式也可以十分灵活。所以,明确话题情境及交流主题是主题交流型作文行文的逻辑基点、推演靶心。靶心偏离,写得越多,废话越多。

以“学霸变网游直播者”这道作文题为例,作文题规定交流的主题是“你如何看待石悦的人生选择”,因此,“你”对“石悦的人生选择”的态度就是写作交流的逻辑基点,考生无论是采取叙事、说理还是用书信直接与石悦或其他人交流,都应该指向“你对石悦的选择”所持有的或赞成或否定的态度。在具体的行文推演中,可以采用“三段论式”推演逻辑,通过三种路径来避免“只说理不说事”或者“此理不涉此事”的偏题现象。

【路径一】

用是否认可“选择”这一行为本身来阐释“石悦的选择”是否被“你”认可。行文中可以用“选择是什么”一类的观点句来统领主体段,具体的推演逻辑如下:

选择是人们在情商和智商共同支配下的一种行为(大前提)

石悦的选择是权衡个人兴趣和学习能力做出的(小前提)所以,我认可石悦的选择(结论)

【路径二】

用是否认可做出某种“选择”的理由或条件来阐释“你对石悦的选择”的态度。行文中可以用“为什么”或者“选择需要什么”一类的观点句来统领主体段,具体推演逻辑如下:

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大前提)

石悦的选择没有按既定的规划做出(小前提)所以,我认可石悦的选择(结论)人生的选择不能太“任选”(大前提)

学霸石悦选择做网游直播者很任性”(小前提)

所以,我不认可石悦的选择(结论)

【路径三】

用“选择”的结果正确与否来阐明“石悦的选择”的合理性,行文重点分析“选择”这一行为的对象以及相应的结果,可以用时评式的结构思路展开就事论事的分析,具体推演逻辑如下:

石悦选择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大前提)

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让她的人生更有价值(小前提)

所以,我认可石悦选择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结论)

学霸石悦选择成为一名网游直播者(大前提)

做一名网游直播者让她的人生很精彩(小前提)

所以,我认可石悦选择成为一名网游直播者(结论)

无论是哪种路径的阐释,主题都离不开“你看待石悦的人生选择”的态度分析。行文中要做到不偏离这一主题,除了认真审清交流主题外,“三段式”推演的逻辑链不能断,尤其是“小前提”不能缺。不少考生阐释逻辑只停留在“三段式”逻辑链的“大前提”,只关注道理(大前提)的正确性,没有将“道理”和“选择(小前提)”结合起来,以致出现“理是这个理,事不是这个事”的遗憾。

猜你喜欢

行文作文题逻辑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