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德育方法综述

2018-01-26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德育

秦 楚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思政部,广西 南宁 53000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德育,高校是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德育就是一种价值澄清,德育方法的选择是其中的衔接点,对大学生德育方法的梳理有助于加强育人工作的有效性。

一、大学生德育方法的类型

德育方法是德育实施的手段,德育方法形式多样,对德育方法的归类认识,有助于对德育方法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德育方法的类型从方法体系上看。梁建锋从具体方法的不同属性将德育方法体系分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思想方法在德育过程中起引领作用,它针对实施德育工作的教育者,使教育者明确德育过程中的分阶段目标。工作方法为思想方法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王岩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中不同环节,将德育方法分为施教方法和测评方法[2]。施教方法指在具体的高校情境中如何进行德育,如何使得他们接受、认同主流价值观;测评方法为衡量教育客体在德育目的的达标程度,两者相互影响,协同作用。

德育方法按其抽象程度概括,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具体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的方法论意义上强调启迪、塑造、雕琢,以系统或综合的观点整体衡量。具体的德育方法以情感、思维、理想、行为、修养作为突破点,强调受教育者的认知和行为变化[3]。

以受教育者的心理接受机制可将德育方法分成暗示教育和明示教育两类。这两种方法强调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4]。

从德育资源运用中德育方法分为以下四类,以语言作为依托,以外显行为为主,从内心体验,强调环境陶冶作用[5]。

以上,大学生德育方法的类型主要从实施德育的主体选择,德育对象的接受程度,德育的影响结果来区分。笔者认为从德育方法选择的侧重点来看都是希望德育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能将德育的价值目标内化为个人行为动力,从而取得德育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德育方法的目标

德育过程中要以德育目的作为检验德育效果的关键。德育目的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德育目标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如我国各类学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校,针对学校开设的不同专业,因材施教。

以国家的整体意志为侧重点,通过国家制定和颁布,是我们德育目的的突出表现。在《小学德育大纲》(1993年),《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列出中小学德育的目的,大学德育的目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中提出大学生德育的过程要贯穿社会生活,重视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养成。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表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强调了高校教育中德育的育人作用。

大学生德育方法的目标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中小学生不同,在大学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尤为重视大学生德育。笔者认为大学生德育方法的目标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社会、职业和家庭的三者联系,大学阶段时间的特殊性,使得很多大学生仍觉得自己“未成年”,忽略对周围的关注,应当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视。二是将道德实践生活化,潜移默化地融于学习和生活中。三是培养大学生跟其年龄相符合的文明行为,进行公民意识导向。

三、大学生德育方法的要求

我国高校德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导,重视实践教学的相辅作用,国家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种方式制定高校德育总体要求。例如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做到“三贴近”,以形式多样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国家层面上看,我们既要重视受教育者的德育认知也要关注他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使德育方法最终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国家制定德育方法要求的时候避免出现“过急”的达成,要求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想他们之所想,回应他们的道德困惑,引导他们进行道德思考。德育方法的要求不能盲目,不能只求过程而不关注效率,又不能过于带有目的性而影响了受教育者认为德育就是“大而全”。在教育者选择德育方法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以受教育者道德行为的塑造作为出发点,使德育工作更具有温度和深度。

[1]梁建锋.美国教育[M].合肥:我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2.

[2]王岩.中美高校德育方法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6.

[3]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0.

[4]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刘秋梅.学校德育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136-137.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品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