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校内教学视导制度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8-01-26涉县第一中学校长杨献平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视导校本制度

■ 涉县第一中学校长 杨献平

创新校内教学视导制度有助于突破新课改瓶颈

从2004年9月开始,全国各省份陆续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批课改名校,具体表现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普遍增强,学校课程整合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有效转变,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课堂上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步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极大的改观,交流、合作、表述、展示、动手、实践等自主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新常态;学生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更加多元多维度呈现。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高中学校的自觉追求。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教育文化方面,办学定位、育人观念、校园文化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不相融合,很难形成本土化课程特色;在课程建设方面,三级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的权威地位得不到尊重,仍然存在“课程不全、课时不足”的老问题,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落地研究不够;地方课程在承上启下,过渡衔接方面不到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不平衡,甚至在有些学校徒有虚名,学校根本无校本课程,学生也就失去了课程选择权。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应试教育方式根深蒂固,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只注重如何教、不顾及如何学;只注重知识讲授,不顾及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不顾及育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把追逐分数作为唯一目标,没有职业规划,更缺乏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证明,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视导制度,既能把控课程改革的过程,引领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校内教学视导制度下的新课程改革实践

“课改”即“课程改革”。“课程”是中观概念,“教育”是宏观概念,“教学”是微观概念。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视导制度,规范课程改革的教育、课程、教学三个方面,就可以引领课程改革稳步健康发展。

校内教学视导制度引领下的教育。首先,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新课程改革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的基础上,开设经过统筹整合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择,让每一个教育对象个性特征得到自然而自由的发展。学校必须打破低层次的优胜劣汰教育生态。其次,科学定位学校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教学理念、育人理念,形成与学校历史传承相衔接与当地人文背景相融合的育人文化。再此,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每一门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要想着对教育对象负责,都要为“立德树人”做贡献、做楷模。有了这种内心的观照,我们便营造出了教育的大环境,也会在意我们自身教育行为中的每一个小环境。

校内教学视导制度引领下的课程。首先,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和校本课程,课程内容都要遵照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既是底限标准又是共同标准。其次,构建强调整体。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成熟的标志应该是课程的成熟,课程成熟的表现就是体系化。所谓课程体系化就是课程的自成体系并与学校文化、学生发展的三位一体。再次,国家课程校本化。这就要求学校在高度尊重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将国家课程与学校历史、现实条件、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文化特点结合起来,增加学校特色维度。如果学校以创新教育为特色,就要在课程门类、课程标准校本化改造中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增加创新维度,体现创新特色的一体化。从次,地方课程做好承上启下、过渡衔接。比如,有的地区初三没有开设地理、生物,未来高考不分文理科必然要考地理、生物,因而初高中就是断裂的,地方课程就需要考虑填充这两门学科。最后,校本课程特色化。一方面,校本课程建设就是特色学校建设。一所学校课程建设,实际主要是校本课程建设,即通过积极开发富于个性色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立足于校内资源、校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依托教师,搞好校本教研,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积极性;校外资源主要指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教学视导制度引领下的教学。首先,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每个年级按学生中考成绩、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均衡分成三个级部,实行级部主任负责制。其次,创新“一课一研”校本教研方式,提出“四备四案两研一思”模式。四备即:教师初备,形成简案——学科集备,形成通案——教师复备,形成教案——期末研备,形成电子教案。两研即: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大教研,每天安排半个小时小教研。一思即: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再次,制定《级部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经过学校审核,各级部对教研、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检测、听课等教学基本环节分别从数量、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标准。从次,积极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为适应新理念(办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应新高考(选考科目实施),适应新转型(课程多样性、选择性),选择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最后,提出新课堂标准。围绕课堂标准,各学科进行课型研讨,每学期开展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展示新课程改革成果。

努力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视导引领课程改革的新机制

制定完善教育教学视导制度。为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视导工作的领导,学校形成视导工作定期会议研究机制,专题研究解决两个方面问题:视导过程中某个环节不顺畅问题和视导中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学校在总结视导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视导制度:校级领导值日带班制度、非一线教学人员听课任课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校本化制度、校本课程研发制度、级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期中优质课公开观摩制度、期末常规三项(教案、作业、反思)评比制度、一课一研制度、教师梯队建设制度、视导工作逐周通报制度等等。

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视导内容。坚持在视导工作中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全面视导与重点视导相结合。每月安排一次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视导,形成推进工作的规律性;结合工作当中暴露出的突出事件、典型问题,适时开展重点问题专项视导。二是校长率先引领课改与教师自觉参与课改相结合。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校长必须走进课堂听课,走进备课室讲课改理念,为课改摇旗呐喊;必须打破课改是教育专家的事这一错误观念,放手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参与课改。三是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改没有理论做先导,就没有认识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深刻;只有理论指导没有实际操作及实践当中下水尝试,那些理论性东西永远不会落地。四是课改过程结果与考核奖惩相结合。教师参与课改的过程及其取得的课改成果一定要与年度考核、教学质量奖惩挂钩,尽可能体现课改的价值。五是立足校情搞视导与学习借鉴校外经验相结合。六是学校视导与上级视导相结合。在切实做好校本视导工作的同时,积极借力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研部门视导,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切实提高对视导工作的认识,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视导工作,是着眼于学校发展的自我诊断,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校必须积极主动、自觉作为,不断创新视导方式,努力丰富视导内涵,才能引领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进而使每所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视导校本制度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某些单位的制度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