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2018-01-26访谈嘉宾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付利娜
■ 访谈嘉宾: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付利娜
石家庄市裕华区阳光小学 耿甜甜
邢台市桥西区教师进修学校 乔培曼
【本期话题】
新春伊始,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刷爆了朋友圈。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更是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如何从根源上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针对上述问题,本刊邀请省内多位教育工作者进行讨论。
河北教育: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外培训为何如此火爆?
乔培曼:一些家长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成为行业精英。那么,具体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呢?那就是努力学习,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即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已经表现得很优秀了,这一部分家长还是表现得很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落后于他人。他们一旦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很优秀,就四处打听人家是在哪所培训机构上课,随即把自己的孩子也送了过去。
付利娜: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的现象依旧存在。与此同时,一些校外辅导机构将教育当作产业,把培训招生当市场去经营,在招生中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名师”“押题”“状元”等噱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耿甜甜:家长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有些是为了让学业成绩好上加好、培养兴趣特长,还有一些是出于无奈。例如,现阶段大班额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难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再加上低年级学生课业辅导常常需要家长配合,当一些家长在能力、精力等方面不足以辅导孩子时,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为了预防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把他们送到培训机构成了最便捷的方法。
河北教育:有调查显示,培训机构为学员查漏补缺的同时,还存在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现象,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耿甜甜:在培训机构的教育模式下,大量的重复训练就能获得预期的成绩,这对孩子的整体发展及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最后,过重的作业负担还会给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带来不适应感。例如,有些孩子为了完成培训机构的作业,把学校在规定额度下留的作业抛掷一边;学校开展一些校外实践活动时,一些学生因为选择参加培训机构的课程而缺席;由于家长给学生报了太多的辅导班,学生的睡眠时间被无情挤占,上课时经常打盹、发困。
付利娜:在近期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有两位就读中学阶段的来访者,他们的课余时间都用于写作业,每天的睡眠不足六小时,情绪波动大,烦躁易怒,人际关系失衡。提前教学和强化应试使教育更带有功利色彩,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学生去了培训机构后,短时间内可能会在纸笔测验中取得理想成绩,但学校常规教学中还会重复这些内容,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会形成“学习内容很简单”的错觉,一旦在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中遇到挫折,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培训机构的宣传包装和家长的盲目跟风,使很多家长和学生陷于“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却忽略了即便真的是赛场,人生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过分地强调起点,看重成绩,追求短期效益,在孩子的个性品质养成等方面往往会事倍功半。
乔培曼: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泯灭和剥夺了少年儿童的童心和乐趣,严重阻碍了少年儿童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限制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把有益的学习活动变得枯燥乏味,令学生望而生畏。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根本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以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造成了学生被动和片面的发展,高分低能。这些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
河北教育:为确保此次四部门的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从根源上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您有哪些意见建议?
付利娜:首先,确保校外培训机构运行正规化,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教育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设立相应管理制度和章程,对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引领,提升培训机构管理人员、从教人员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矫正一些校外培训的纯功利化现象,突出教育事业的育人职能。其次,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在课余时间为适龄少年儿童开设兴趣拓展类课程。组建以专兼职教师、志愿者为主要师资的专业队伍,以学校或专门的活动中心为场地,开展艺术体育类、生活技能类、国学礼仪类等非文化类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最后,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不跟风,不盲从。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自己应尽的义务已经尽到,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品质的责任无形中转移给了培训机构。所以,建议相关部门依托社区和学校,开办家长课堂,邀请相关心理、教育专家授课,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教育信心;提升家长对校外培训的辨别力,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理性选择校外学习内容。
耿甜甜:想从根源上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在学校层面就是要保证课程开足、开齐、开好(以下简称“三开”)。以我校为例。首先,灵活有效排课,完善教师与“三开”课程的匹配。学校教务处在学期初排课时,一改传统的全权包办,而是由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先自主选择艺体、外语、综合实践等课程,上报到教务处,教务处考察核实情况后,再在教师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灵活微调,力求每个教师都能尽其所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其次,建立课程监管体系,抓实日常课程“三开”情况。教务处每周五严格检查班级《教学日志》,《教学日志》由班级学生如实记载,反映各班每日课程开展情况。检查中若出现有艺体、英语、综合实践等课程被调整了的,立即查明缘由,并责令限期调回;避免“挂羊头卖狗肉”情况的发生,禁止上文化课教师兼任本班艺术类课。最后,开展研讨活动,展示各科精彩课堂,保证课程“开好”。学校专门设立教研组,艺体、英语、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定期进行课程研讨展示活动。实验学科教师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三开”课堂教学效率,在课程“三开”建设中,紧紧结合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将新课改理念渗入到“三开”课程中。
乔培曼: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主战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题负担。上好每一堂课的因素有很多。要求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精讲精练的教学策略,实施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之外,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的补充意见。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方面,每节课必须有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和训练设计;每节课教师的讲解、提问、演示、评判等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必须留给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讨论总结,或当堂练习。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第一,训练时间有保证。每节课学生训练活动的时间至少达到20分钟左右,训练形式包括静思、阅读、对话、讨论、质疑、练习、实验、设计、表演、游戏等。第二,训练密度有保证。每节课至少有90%以上学生参与各类训练活动。每堂课提问学生,其个体发言不得超过3次。第三,训练结果有保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训练,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当堂课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