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进校园”莫忘了“自愿原则”
2018-01-26贾宪章
■ 贾宪章
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来自于多方面,它不仅仅是靠教师的言谈身教能实现的,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家长进校园”也自然摆上了许多学校的日程。可无论内容、方式如何变化,请不要忘记了“自愿原则”。
现实中,许多校园却早已忘却了“自愿原则”的存在,“陪学制”、“护导制”花样频出。许多家长对学校这些制度很反感。面对家长的怨言,有的学校竟将家委会推出了当“挡箭牌”,“学生家长们如果没有这样的意愿,我们学校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家长进校园”俨然就是一个强扭的瓜。
坚守“自愿原则”,重引导避强制
学生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学校,与学校一起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活动稳妥、有效地进行。而这些合作行为只能在充分尊重他家长的主观意愿的前提下借助恰当方式进行——乐于合作的,学校必须创新互动机制、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助力方式,最大程度给予他们合作空间;难于合作的,学校必须充分顾忌他们的参与局限,通过丰富“合作窗口”、降低“合作门槛”等具体努力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参与校园实践,不应不问青红皂白搞硬性约定,让他们在孩子和班主任面前格外被动;抵触合作的,学校也必须端正态度,多一些直观推介,多一些示范引导,让他们在清晰了解家校合作成效的前提下,及早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进而让坚定他们的参与意愿。
清晰“自愿原则”,多唤醒忌强求
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的确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力量,学生家长们也的确有优势畅通各种沟通平台,即时交流育人意见、及时反馈师生心声、有效化解学校发展困境……可这些“支持力量”只能唤醒不可强求。一是及早树立“支持意识”。学校只有不断丰富和优化诸如“家校互动QQ”、“班级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发挥优秀教师、优秀家长的示范效应,主动借助积极参与校园实践去提升自己的家教素养、自觉借助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来优化自己的家教方式,清晰“支持学校”对于提升自身家教水平的价值。二是充分尊重“支持力量”。学校想要“家长进校园”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在赢得家长们的理解、认同、支持后,还必须及时将学校的尊重、感动、珍惜之情清晰地即时反馈,搭建“模范舞台”,创造条件将“支持优异”的家长及其表现及时给予宣传、表彰,用好他们的支持做法,展示他们的支持魅力,全程记录他们漂亮的“校园经历”。
尊重“自愿原则”,善引领不勉强
一是珍视参与热情,创设释放空间。学生家长具备良好的素养和形象,热衷于参与校园实践活动,学校管理者应该格外珍惜这份积极力量,在新课堂拓展、特色实践活动、创新管理方式等方面因人而异打造参与空间,让他们得以释放以身作则的热情、展现言行一致的活力,用他们的倾情投入,直接感染身边的师生,也间接唤醒其他家长的参与热情,源源不断地为学校注入活力。二是凸显示范价值,拓展身教平台。家长自身的言谈举止习惯、待人处事素养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老师、同学无法替代的,他们经常参与到校园实践中展现自己的进取精神、学习态度,可以直接为学生赋注入学习动力、带来模仿的新鲜体验。学校应该借助“亲子同诵读”、“家长上讲台”等方式为他们拓展示范平台,提前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让他们的学识和才艺可以得到充分展现,进而坚定他们参与的信心,并为其他家长的参与做好示范作用,让他们主动走进校园、珍惜每一次参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