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在陶瓷批评中的运用

2018-01-26刘茜

陶瓷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逻辑陶瓷历史

刘茜

(景德镇陶瓷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景德镇市,333001)

1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科学内涵

“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相统一是解决辩证逻辑基本问题的基本依据。”①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方法,具有丰富的内容与重要的意义。这里的历史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包括客观世界中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是人类社会变革中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作为人类对客观历史进程的认识发展过程。而逻辑是指思维规律与思维形式,是人类主观的东西,如概念、推理和理论体系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理可以理解为:历史是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而逻辑是人类的主观活动,是对历史的思维反映的过程。历史为逻辑提供来源和依据,逻辑的产生基于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要求,用历史的方法进行叙述,用逻辑的方法进行说明,从而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具体应遵守以下几方面:首先选取事物最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其本质,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矛盾;其次要有一个合理的逻辑结构,严密的思维分析;最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主要矛盾来辩证地剖析事物的本质,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事实上,逻辑的说明方法离不开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的叙述方法则要用逻辑的思维分析来进行说明。否则,逻辑的说明将成为无本之谈,历史的叙述则将失去自身的意义。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应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互渗透,这个过程既离不开客观历史的存在,也少不了逻辑的理性分析,是从对历史进程的分析中间接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以事实为依据的逻辑分析是任何学科理论体系建立的基本研究方法。

陶瓷批评是一门研究艺术的科学研究,应建立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既要反映批评对象的历史过程,又要符合人们逻辑思维的规律。抓住陶瓷发展的历史线索,以严密地逻辑结构辩证分析,建立起具有内在联系的逻辑系统,以使陶瓷批评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与令人信服的论证的力量。因此,在陶瓷批评研究中,应重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按照批评本身的逻辑体系,学习陶瓷发展的历史,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用“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结合使陶瓷批评事业坚定方向、巩固发展。

2 陶瓷批评的特点与方法

陶瓷是一种造物,造物的文化和艺术是一切艺术产生的基础。陶瓷的艺术和文化是中国的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陶瓷艺术家将自身的感性经验与理性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陶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在陶瓷批评中,陶瓷不仅是一个实现实用目的的功能形态,更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涵与意义的文化复合体,其自身的内在技术和审美因素表现出深刻的技术美、设计美与艺术美。陶瓷批评是一门注重理论性的研究,也是一项重视应用与实践的学科活动。目前,有关陶瓷批评的著作数量不多,其中,景德镇陶瓷大学史论系副教授张甘霖老师的《中国陶艺批评学》一书中,有具体介绍与分析陶艺批评的详细内容,其中也有对陶艺批评方法论的相关介绍。对陶瓷批评的方法的探索是进行陶瓷批评活动一项重要内容。陶瓷批评的方法,可以解释为陶瓷研究的手段与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感性加工陶瓷材料的逻辑手段,以便进行阅读、感受和写作的方式。陶瓷批评作为研究艺术的科学事业,应使用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虽然陶瓷批评的对象和自然科学不同,但若以科学方法入手,也会有一定的好效果。正如金克木所说,虽然文艺本身不是科学,但当你研究这个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时候,你拿它当作一个客观对象来加以分析,那么这可以是科学,可以叫作文艺的科学、文学的科学、艺术的科学,这些科学在现代才算开始。②因此,科学为本的方法不仅适用自然科学的研究,同样适用社会科学中各具体学科的研究,也是艺术批评活动,包括陶瓷批评活动可采取与运用的基本方法。

从陶瓷的发展来看,陶瓷是离不开历史的。从远古时期到现在,陶瓷一路发展下来,陶瓷的历史也可以称之为是历史生活的再现。而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人们有着普遍依据和遵循的准绳与法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对于一般逻辑的运用。陶瓷批评是审美的和动态的活动,其具体展开方式和结构形式是多样的,但同样应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不仅因为逻辑方法的特性具有普遍适用性,还由陶瓷本身的历史特征所决定。

3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在陶艺批评中的具体应用

如前所述,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并且陶瓷批评要求具备逻辑分析的能力,所以陶瓷批评可以采用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统一的方法,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陶瓷历史呈现的内在必然性与客观规律性。此外,批评研究要与现实事物密切联系,陶瓷批评的研究更要把握现代陶瓷发展的新动态,从理论出发指导未来陶瓷的实践。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是有难度的,一方面要求批评家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建立完善的纵向与横向交叉的知识理论体系。

3.1 寻根溯源,厘清脉络

通过对陶瓷历史发展过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陶瓷艺术是一个包容着人类丰富生产活动的艺术门类,所以在研究理论的时候,就不能仅限于表面的解释。陶瓷批评研究应具备一种发掘精神,对于理论的把握,应尽量深入探求其根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历程等,帮助自己与读者理解。

陶瓷不同风格的出现与不同时期的政治因素,当时的民俗宗教文化,地域分布等都有非常大的联系。从陶瓷的形态上看,它分为功能形态和装饰形态。它最初的产生是由于人类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活便利为目的的,这就决定了陶瓷的社会性,它会随着生活需要与意识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复杂纷纭的审美领域。因此,当批评家在理解陶瓷的时候,要以陶瓷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用辩证的逻辑方法分析陶瓷的形态特征,发展历程及形成原因等。同时结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将陶瓷放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观察评价陶瓷的时代特征、陶瓷作品所具备的陶瓷风格、陶瓷本身的历史发展性与继承性等主要内容。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陶瓷的产生,理解其风格特征,是陶瓷批评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如何分析宋瓷中最经典的斗笠碗的形成,斗笠碗口大底小,黑釉装饰,当时是作为茶碗来使用的,这自然又联系到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中国古代,茶文化最兴盛的时期是唐朝和宋朝,但唐朝上流社会鄙视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甚至金碗,只有下层老百姓才使用瓷碗。但到了宋代,由于理学思想的兴起,宋人追求平淡质朴的生活状态,自然就放弃了部分金银器物的使用,又由于宋代盛行点茶活动,不止上流社会,普通老百姓也喜欢茶,并且流行斗茶。当时最受欢迎的茶碗就是建窑生产的斗笠碗,此碗的胎特别厚,所以耐高温、导热慢,敞口造型易端拿,并且施有黑釉,利于观察乳白色的茶汤。从茶文化的历史角度分析宋瓷的特点,就是要回溯到陶瓷本身所处的年代,找寻当时遗留的历史线索,结合社会、人文、风俗,从中分析器物产生的原因、发展脉络以及其中蕴含的内涵关系。

3.2 抓住特点,把握整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本身保持着一定的历史时代特征,并且由它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审美风格和审美理念等内容十分丰富,这既要把握陶瓷的整体态势,又要抓住特定的阶段特征,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陶瓷艺术。

陶瓷在历史发展中,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与淘洗,呈现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特征。例如,同样的器物,因为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时代不同的形式追求等,而呈现出不同地风格特征。如宋代“尚文”,宋瓷则具有严谨含蓄、典雅平易的风格特征,其造型简洁优美,装饰则清新典雅,呈现一片恬淡质朴之味。而“尚武”的元代则不同,满族统治者性格强悍,从草原上带来的是粗犷豪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风,表现在工艺美术上,出现了大量造型厚重、粗大,装饰繁满、富丽的陶瓷器皿。再比较清代一个朝代中,两个相邻统治者间,其陶瓷艺术的风格就有大的不同。如雍正时期的粉彩花蝶纹瓶,此瓶造型优雅、形体优美、色彩淡雅,纹饰清逸秀丽,充分体现了雍正瓷恬淡高雅的艺术特点;另外雍正瓷器时常不施纹饰,只用简单的釉色进行装饰,恬静的釉质更加凸显其娇美的形体,如有淡黄釉瓶、仿汝釉弦纹瓶等。而乾隆时期的瓷器就有别样的特征,整体上呈现出雍容华贵、富丽有余的审美特征,追求纹样繁缛、色彩艳丽、构图充满并且工艺复杂,如素有“瓷母”之美称的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造型规整、比例适宜、装饰精巧,并且相比雍正时期的制瓷技术,乾隆瓷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3 结合现实,深入探讨

陶瓷批评的现实意义是通过理性分析各因素,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成果,运用于更好地指导当下及未来的陶瓷发展。通过历史的探寻与逻辑的分析,最终的目的是要走到现实中来。当对陶瓷历史的来龙去脉与相互关系厘清之后,再作用到分析与解决现实的问题之中。

对陶瓷发展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掌握是进行陶瓷批评的前提,但这里说的掌握陶瓷发展史这个前提不只是单纯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运用逻辑思维培养批评家一定的陶瓷史观,即如何看待陶瓷史。在这里,批评家如何看待陶瓷的历史发展直接形成了自身对于陶瓷批评的态度、原则和标准。而批评家基于培养一定的史学观而形成自身对当下的价值判断,又直接影响了陶瓷批评对陶瓷设计未来形成的指向性作用。这就要求陶瓷批评家立足于广阔的文化背景,形成合理的指向未来的陶瓷史观,实现具有权威性的批评价值,指导现实地陶瓷创作,引导陶瓷鉴赏家、爱好者及普通群众进行陶瓷艺术体验活动。

陶瓷批评应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正确阐释陶瓷作品与当下社会历史、社会生活的关系,分析陶瓷作品蕴含的时代思想、社会风尚等本质研究。因为陶瓷艺术家、工匠会受到社会的一系列影响和制约,其作品也一定是来反映当时、描写当时的。所以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去理解陶瓷,理解陶艺家、陶瓷设计师,透析作者通过作品所描述的人文世界、生活文化与社会动态。这些都能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从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革、情感追求与价值取向的改变中来深入分析。进而深刻地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变迁、不同创作者个性特点等,把握陶瓷艺术的本质,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使陶瓷批评作出更科学合理的描述、评价与阐释。陶瓷批评研究做到结合历史,逻辑分析,才能在现实地实践中真正担当起沟通、反馈和协调的社会职责,使陶瓷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以更优质的服务促进人类社会生活,从而真正发挥陶瓷批评的现实功能。

总结

陶瓷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特点,陶瓷批评基于陶瓷历史的发展,对其各方面进行有严密的逻辑分析。因此,要求陶瓷批评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通过逻辑思维的作用来深刻理解陶瓷主体,把握其发展脉络与典型特征,并阐释它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赵总宽.辩证逻辑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②金克木:《艺术科学丛谈》,三联书店1986年,第132页。

猜你喜欢

逻辑陶瓷历史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陶瓷艺术作品
新历史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