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内胆病灶动脉

肝内胆细胞癌没有特征性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1],从而导致患者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故临床上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通常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2],目的为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增加其生存时间。但临床实践表明,单纯姑息治疗方案无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常伴有多种不良反应[3]。为了提高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取本科室接收的患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的40例患者,确诊后以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可见效果满意,现总结治疗情况及疗效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5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患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的70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区别,将其中单行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参考组,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43岁,年龄最大的有72岁,平均年龄(60.17±8.63)岁;其中22例伴肝脏多发肿瘤灶,6例出现肝外远处转移,2例患者由于身体情况或局部大血管侵犯导致无法接受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后复发。行肝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44岁,年龄最大的有74岁,平均年龄(60.86±9.15)岁;其中26例伴肝脏多发肿瘤灶,9例出现肝外远处转移,3例患者由于身体情况或局部大血管侵犯导致无法接受手术治疗,10例患者术后复发。2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1.2.1 入组标准 (1)70例患者均满足肝内胆细胞癌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或CT及B超引导下穿刺病检明确诊断;(3)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或查体明确有1个及以上能够明确测量的肿瘤原发或转移灶;(4)近1月内未接受过生物治疗、化疗、放疗等相关治疗;(5)KPS评分均不低于60分;(6)脑、肾及心等器官功能均保持正常;(7)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月以上;(8)均满足化疗相关指征;(9)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10)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脑、心、肾等器官性疾病者;(2)门静脉主干存在癌栓;(3)合并精神疾病或障碍者;(4)不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组疗法 研究组40例行肝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具体措施为:通过患者皮右侧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插到肝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肝有动脉分支靶动脉给予化疗药物灌注用药。化疗药物取顺铂60 mg/m2与5-氟尿嘧啶500 mg/m2联合用药,每隔28 d重复一次,研究组患者均接受2次或以上的灌注治疗,其中治疗2次者18例,3次者9例,3~6次者1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吉西他宾1 000 mg/m2溶入生理盐水100 ml内经静滴用药治疗,静滴时间为0.5 h,d1,8,15,一个周期为28 d。

1.3.2 参考组疗法 参考组30例行单纯化疗方案治疗,具体方案为:给予吉西他滨1 000 mg/m2溶入生理盐水100 ml内经静滴用药,静滴时间为0.5 h,d1,8,15;给予顺铂25 mg/m2分次数溶入生理盐水250 ml内经静滴用药,静滴时间为1.5 h,d1,3,5,一个周期为28 d。

1.4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评估标准:(1)CR(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持续超过4周,且未见新病灶;(2)PR(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变小>50%,持续超过4周,且未见新病灶;(3)SD(稳定):治疗后肿瘤病灶变小<50%,或病灶变大<25%;(4)PD(进展):治疗后肿瘤病灶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率+PR率;获益率= CR率+PR率+SD率。

1.5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参考WHO抗癌药物副反应分度标准将其分成0~Ⅳ度。同时治疗后经随访调查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

1.6 统计学分析

纳入并详细记录本研究中的全部计量及计数资料,然后输入SPSS 20.0统计软件中开展分析,其中前者经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且以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后者经[n(%)]进行表示,且以χ2检验方法分析,如果现实P<0.05则提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率、获益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如下表1所见。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均以血液毒性、血小板及白细胞降低为不良反应。参考组用药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10例(33.33%),消化道反应14例(46.67%),肝区疼痛8例(26.67%);研究组用药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8例(20.0%),消化道反应16例(40.0%),肝区疼痛10例(25.0%),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2.3 生存时间

两组治疗后经随访发现,参考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76±0.89)个月,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15±1.19)个月,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参考组(P<0.05)。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癌症类型,是危及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肝内胆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肝癌类型,其在各种原发性肝癌中的发病率仅低于肝细胞肝癌,其症状较为隐匿,无特异性,症状包括肝区胀痛、乏力、纳差、腹胀及消瘦等表现。现今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病因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相关学者认为其发生与肝胆结石导致胆汁淤积、胆管炎密切相关[4],同时亦有研究显示,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肝炎也与该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5]。

表1 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n(%)]

现今临床上针对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通常行介入疗法、化疗等姑息疗法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增加其生存时间。顺铂、吉西他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西妥昔单抗、卡铂等药均为该疾病治疗的常用化疗药物,以上药物组成传统方案、改良方案[6]。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的有效率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方案在肝内胆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动脉灌注过程中,肿瘤病灶的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可达全身化疗的数十倍,进而可显著提高对癌细胞的杀灭效果[7]。此外,因肝脏为机体的最大代谢器官,该治疗方案内化疗药物到达体循环较少,故可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由于大部分单纯姑息治疗措施无法明显提高肝内胆细胞癌患者的有效率,且不能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还伴有较显著的副作用[8]。故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本病,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后的CR率、获益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参考组(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增加生存时间。同时,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内胆病灶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关于电饭煲的选购 可不像干饭那么简单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蓝宝石单晶炉隔热屏内胆损坏机理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