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孩子的“快乐质量”

2018-01-25郑金山

中华家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消极感官老鼠

郑金山

走出孩子的“快乐误区”

快乐是人类讨论的永恒话题。到底什么是快乐呢?快乐是人的需求在生理、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而表现出的一种反应。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快乐就好”,“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可是,对孩子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呢?哪样的快乐才更有积极的价值?比如孩子吃垃圾食品总是快乐的,天天喝可乐是快乐的,长时间玩手机是快乐的,整天待在家看电视也是快乐的。如果孩子只有这些快乐,那就走进了“快乐误区”,这样的快乐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再比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您给孩子买了一只带发条的老鼠玩具,整天都上紧了老鼠的发条让它走,而孩子将整天看着这只老鼠并且非常高兴。其实这个游戏没有任何好处。在这个游戏中孩子的状态是消极的,他的全部参与就是观看。如果您的孩子只是做一些这样的游戏,他将成长为一个消极的人,习惯于观看别人的工作,缺乏主动性,而对工作中的创新、对克服困难却很不习惯。”根据马卡连柯的观点,这就是消极的、没有价值的快乐。所以,父母不仅应该关注孩子的快乐内容,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快乐质量”。

區分孩子的“快乐类型”

关于孩子的快乐,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感官的快乐。这类快乐大多是欲望的快乐和感觉的快乐,如饱、暖、物、欲等,这类快乐是短暂的、不可复制的、需要不断刺激的。二是心灵的快乐。包括理智的快乐、感情和审美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感的快乐,比如观察、思考、阅读、写作、学习、创造、艺术、合作、奉献等。心灵的快乐比单纯感官的快乐更加持久、更加深入内心也更加有保障,成本更小,所具有的价值要远高于单纯感官的快乐。

提升孩子的“快乐质量”

父母如何带领孩子提升“快乐质量”呢?一是适当减少感官上的消极快乐。如适当减少物质满足和舒适愉悦;减少自动玩具、消极玩具;不要过度旅游过早喂饱好奇心;不开展没有任务的游戏,减少孩子习惯于观看,缺乏主动性的游戏项目。二是增加积极的心灵快乐。如让孩子学东西、做事,感受做事和学习东西带来的成就感;专注做一件事带来心灵体验;人际友情互动、助人带来的情感愉悦;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探究问题等智力体验;还有就是让孩子能够通过创造的、获得胜利、审美体验等带来快乐。

让孩子获得感官的快乐,父母更容易做到,相对比较简单,提供物质、花钱就可以。而让孩子获得心灵的快乐,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耐心付出和科学引导。最后值得关注的是,父母满足孩子快乐时,要学会内观,父母是在真正满足孩子,还是在满足家长自己内心曾经饱尝的匮乏感?

猜你喜欢

消极感官老鼠
消极的后果
抓老鼠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笨猫种老鼠
让自己发光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老鼠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