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儿童教育的“短板”

2018-01-25郑新蓉

中华家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行教育引导下功夫

郑新蓉

品行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

品行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具有导向性的实践操作态度和行为,需要培养、塑造、引导、砥砺、锤炼等一系列教育行为。品行教育可以指导我们面对人生的种种恐惧、贪婪、焦虑、抑郁、不确定等,包括学会信仰、敬畏、遵循和参赞天地。一些好的品行有:知止/节制、惜物(节约,环保)、惜人、扶弱济贫、无私、知耻、礼貌、助人、公正、守信、互助、体恤、知恩图报等。此外,品行养成还具有难以言说、难以明教、润物无声、耳濡目染等特点。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因为儿童个体依着权利、兴趣、本性、生长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他人难以起心对另一个人进行教育,即使是亲子关系也是如此。一切现代技术的发明,都试图降低“教育”的人工成本。的确,自发的信息、图像、电子书籍的方便获得,使得“教育”仿佛真的普及和提高了。

但是,教育是需要审时度势的,教育是“慢”的活计,工业社会出现机械化时间观念,人们只看中效率为本的工作和习得言行。其实教育永远是人与人真实影响的活动,是简单行为习得,是学习所不能替代的部分。

对儿童进行品行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双向互动、彼此渗透、相拥而舞的过程,而传统文化对于解决现代家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

根据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上,“孝”占首位,其次是“诚、仁、义”;对“俭”“廉”“公”“恕”认同较差;列“诚信公正、平等、爱国、责任”认同较好,而对“合作、敬业、勤俭、明礼、自律”认同较差。青少年在对道德价值的宽容度上,对“不孝、贪污、奸淫、欺骗、虚伪”不能宽容,而对“浪费、冷酷、独身、同性恋、安乐死、离婚”则相对宽容。

道德是一个综合性品质,是应对社会生活问题的习惯甚至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它融合身体经验与心灵感受、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信息知识与行为方式、是非判断与情境抉择、坚强意志与灵活变通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孙彩平教授在《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中得出的结论,中国儿童私德发展观念和行为比较好,例如孝顺父母和诚信;而公德发展相对不足,例如正义和规则;到了中学阶段,个体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增长。

与此同时,儿童价值观的关注也存在着明显的分层:传统道德中孝敬父母的关注度平均为55.9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诚信价值观的关注度平均为57.78%,为关注度最高的价值观,而且这两个价值观的高度关注没有显著的年龄变化,在任何年龄段都在50%以上。

儿童对个人(包括自己和他人)价值观的关注聚集在诚信、友善、勤奋、大度、孝敬父母上;對国家和社会价值观的关注,集中在平等、公正、文明、和谐上;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关注,聚焦正义、廉洁、按规则办事上。

在公德与私德的认同上表现出明显的认同度分层:对传统与私德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公德的认同度。在行为层面方面,诚信行为中超过85%的儿童会主动把多找自己的钱还回去,在家庭生活中超过77%的儿童会经常记得回报家人的关心。

引导儿童把握好个体功利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依然当前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

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自杀问题正越来越严重,自杀已成为24岁到30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我认为目前青少年自杀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自杀问题的普遍可接触,物质性生命性体验过浅和心理压力的增大。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人要活下来,能够活得衣食足就觉得很不容易了,可是现在的孩子食物过剩、衣物过剩、活动过剩,各种教育期待也过剩,没有从物质层面上体会过生命的不易,导致这些孩子不知道生命的珍贵。但与此同时,虽然物质生命的紧张考验场景少,心灵的焦虑和压力又比他的父辈、祖父母辈强多了。现在的孩子几乎生命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挑战,充满着压力。

现在许多家长过早把孩子们放在一个成人成功的模具里面,注重孩子的外在的成长,却忽略了他们心灵上健康的成熟,这种差距事实上并不不健康。如果说是自杀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其实是和我们竞争的年龄越来越低密切相关的,这种竞争不是物质、生存的层面上的竞争,而是发展层面的竞争。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被赋予新的定义,儿童成为父母的老师,成为信息的领先者。当整个世界都可以“搬到”手机上的时候,家长们不仅不应该再高高在上地“设计”孩子的人生,反而要向孩子学习。互联网就在孩子的手心里,老师或家长再使用权威最多只能召回孩子的身体,很难再抓住他们的心。所以,只有低头向互联网“原住民”学习,才能知己知彼,或许还有重新走人孩子心灵的机会。

猜你喜欢

品行教育引导下功夫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最简单的字最难写
品行障碍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相关研究
从“三有青年”到六个“下功夫”谈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
浅谈校外教育在我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不耻下问
半裙时代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