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25薛幸丽
摘 要:新时期,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的出现,使高校必须以培养“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担任着重要角色,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教材内容陈旧且应用性不强,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教师综合素质弱等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对我国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深入改革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课程改革
一、 引言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要素过程、格局和规律以及人与地表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等内容,是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先导课程。新时期,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的出现,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加剧,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都要求人们对自然环境有科学的认识,而这些要求迫使我国高校地理学各专业必须以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要实现这种目标,高校《自然地理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应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促进其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程的融合,并有效提高《自然地理学》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 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内容陈旧且应用性不强
目前我国市面上高校《自然地理学》有多种版本,且每个版本都自成体系,但大部分内容均带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这些理论几乎都没有体现新时期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这些新技术,导致课程内容陈旧且应用性不强,没有体现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使学生对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兴趣缺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高校《自然地理学》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野外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受我国高校传统思想和学校经费的限制,我国很多高校《自然地理学》的实践课程安排往往非常不合理。例如部分高校将本应该在野外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在室内进行,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提前讲授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相关操作,填写实训报告即可;即使有野外实践课程的安排,出于经费和安全的考虑,很多教师在野外实践现场也是随时监控,学生只需要写一份简单的实习报告即可,根本没有学生自我发现和思考的余地;有的高校甚至大大压缩《自然地理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将这门本应以实践课程为主的课程安排成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等等。因此,《自然地理学》课程中实践教学安排的不合理性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该门课程的一大难题,也是这门课程深入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 教师综合素质弱
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作为地理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一般都有专业教师教授,但是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大课授课,且每学期教学任务繁重,导致这些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这种恶性循环导致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差,他们对《自然地理学》新时期新技术知之甚少,因此,也不可能将这些新技术新成果在课程上传授给学生,时代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出现脱节。
三、 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一) 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1. 因专业挑选不同教学内容
高校《自然地理学》内容繁多但是课时却有限,因此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虽是同一版本教材,但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从中挑选不同的教学内容進行讲授,而不是常年使用一套教材和一套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地貌这一章的讲解中可将冰川地貌、火山地貌等知识点大致介绍,重点讲解流水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这些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内容。
2. 适时补充学科前沿内容
在如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自然地理学》这门课程对解决这些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在《自然地理学》这门课程的书本中,这些内容都是这门课程的延伸,是这门课程研究的前沿领域。作为高校教师,在《自然地理学》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应适时补充学科前沿的知识,及时将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融入本门课程的讲授中,提高这门课程与社会链接,做到与时俱进,而不是与社会脱节。
(二)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
1. 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高校《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性要求学校对其进行师资和资金上的支持,尤其是野外实践教学。但是部分高校的现实是学校财政不足,导致实践课程部分无法进行。但是《自然地理学》的实践课程仍然要继续,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要打破思维,敢于尝试新的实践教学形式。例如有的高校教师将《自然地理学》的实践课程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而不是学期内,利用暑假或寒假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家乡进行自然地理的调查,上至气象气候下至地理地貌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一方面提高他们自己《自然地理学》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实操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豪感。
2. 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高校《自然地理学》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方法,传统课堂授课方式注重教师对整体知识结构的讲解,学生重在理解和内化,而实践课程教学则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实践方法的主动探索和自我认知。因此,对《自然地理学》实践课程高校教师只需说明实践教学课程的实习目的和任务,不需要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认知、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养
新时期,自然地理学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尤其是自然地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尤为显著,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出现为高校教师课堂授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要熟练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随时关注本课程的前沿领域研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将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同时,高校要为《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师提供多种途径的进修和提高机会,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提高教师实验实训能力。
四、 结束语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基石,在新时期,随着学科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其在完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需要一批熟悉掌握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无法实现这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深入开展,尤其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践课程的安排方面,高校教师也应积极提高自己素养,适应新时期时代的要求,通过不断深入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自然地理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美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研究[N].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12):133-138.
[2]黄贵明.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与思考[J].地理教育,2015(8):55-56.
[3]李仁成,高崇辉,韦家善.浅谈如何提高城市规划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效果[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87-88.
[4]刘德深,刘辉利,游少鸿.地学背景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186-188.
作者简介:
薛幸丽,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