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朱训德绘画的内容与形式

2018-01-25易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形式绘画内容

易未

摘 要:民间美术有着独一无二的纯真情感,朴实无华的品质,它以浓郁的泥土芬芳吸引着人们。民间美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创作之中,是创作主题的来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国家的精神灵魂。文章主要从朱训德系列绘画作品出发,并简要分析了其“中国年”系列、“时空”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朱训德;内容;形式;绘画

一、背景

作为一位有着人生阅历丰富和独特艺术成就的优秀文人画家,朱训德在当今画坛上享有盛誉。受过专业教育的朱训德在理论思考与创作实践方面两相互映发,达到一种令人为之叹服的较高境界。毫无疑问,在当今多层次开元的开放环境下,题材内容的创新,语言形式的变化是整个画坛重视的话题。然而朱训德在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上都置于理论实践之上,是既雅俗共赏又具有多样的民艺风格,其中情深、形意是朱训德绘画作品的形态。多角度挖掘优秀作品的内涵,让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达作品的生命力。

各类学说风起云涌,用不同的方法论探究艺术作品的内涵是大势所趋。民艺学与艺术创作有许多的不谋而合之处。许多民间艺术、民间技艺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是文化自信的来源,那么用绘画的方式传承、创新无疑是长流不竭的途径。

二、概念

(一)民艺学

民艺学是一门研究民间手工艺术和民间手工技艺的具有综合人文特点的学科。民艺,可理解为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技艺,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民间活动。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民间工艺是劳动者的艺术,是美术的最初形态,也是以后数千年美术发展的基础。”

“民艺”和“民艺学”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柳宗悦自创的词语。他以独特的东方视角,发现了“出尘超俗”的民间美。

(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是构成美术作品的两个要素,内容是创造者用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构成的艺术形象,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内容通常将题材和主题连接在一起,主题是主观因素,题材是客观因素。因此,内容不仅是生活的所见所闻,也是艺术家一定的思想情感。形式是一种根据内容表达意境的存在方式,具有艺术语言作用。黑格尔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不是独立存在的内容或形式,而是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依存。

三、象外之象

《二十四诗品》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告诫我们在考虑事物时要超越于事物的表象之外,才能将对象本质掌握在手中,正如“九方皋相马,在骊黄牝牡之外”。

(一)内容的民艺性

在《民艺学纲论》中,着重讲民艺的三个功能特性,造物的实用功能、造物的审美功能、造物的认知功能。中国传统节日內容丰富精彩,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人民日积月累所积淀的民俗文化。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形势下保持民族特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作为湖湘艺术家的代表朱训德特别注重艺术创作的内涵意义性。模仿自然且易,但是以形象表达思想却不易,正如东晋伟大画家顾恺之所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描绘具体动作是外形的描绘,而“目送归鸿”则是心灵“神”的描绘,体现的是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核心。一个优秀的画家不能只停留在形的描摹上,要在形上更加注重作品的内在,上升到神的传播。

(二)“中国年”系列

创作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体象天地,功侔造化”。“师造化”可以说是中国美学中颇具影响力的思想了。摆脱欲望的束缚,将自己的心变“大”,似游鱼之乐,将心灵归于自然,创作并不是对现实的完全模仿,而是在感受自然之下,融于情地将情感内容表现在画纸上。2008年朱训德创作了“中国年”系列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从内容上看朱训德选取代表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作为主题,并运用湘楚文化元素,在探索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由传统叙物到抽象传神。这都是他在重彩探索道路上的思考,这一系列作品更是打破原有的勾线设色,直接以色块分割,没有之前的精勾细染,更多的是一种在创作中的愉悦、随性、大胆。粗犷、随心的线条更像是狂草书法的韵味,鲜艳的设色、交织的色块、狂舞的笔触,是一种在传统上的大胆创新。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是进入新年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这个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加以庆贺,热闹非凡。在《中国年·闹元宵》中,以舞狮为主要内容,盘旋飞舞的狮子形态,卖力演出的人们,都体现了人们对于节日风俗的崇尚与热爱。舞狮,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以狮舞来助兴的活动。舞狮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化,舞狮也越来越普通。唐代时,狮舞已成为一项热门活动,不管是宫廷、军旅,还是民间,都有舞狮。民间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白居易《西凉伎》诗中也对舞狮有生动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狮子的着装、神情以及当时舞狮时抑扬顿挫时快时慢的情景。狮子为百兽之王,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狮子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降妖除魔,保佑人畜平安。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盼生活安康。

四、意外之韵

(一)形式的民艺性

形式是撑起画面结构的语言,是画面作品的第一映像,画面结构中形式语言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意境选用不同的形式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意境。例如画面中的点、线、面、色彩之神秘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节奏韵律感,与思想情绪的交融而形成一个“境界”。

在朱训德的系列绘画作品中,有湖湘漆器的投射,例如“中国年”系列绘画作品的色彩语言,有似敦煌飞天飘逸的线条,例如“时空”系列飞扬的线条与山水的结合,形成一种“飘逸”之境。敦煌壁画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的是人们心灵愿望的寄托,是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线条和色彩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形式。线条的起承转合、快慢节奏变化能够表现出作者的一呼一吸,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色彩的渲染更加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而敦煌壁画完美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壁画的线条豪放自由,粗壮有力,有形有情,表现出人物的丰富情感,在不经意的落笔起稿之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神趣。

(二)“时空”系列

《二十四诗品·飘逸》一诗品云:“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飘逸”是潇洒闲逸之意,是离尘脱俗之意,逸有一种神仙风貌,那种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给人一种神秘自由之感。飞扬飘洒的线条像是融合在音乐的旋律里,婉转优美。

以线组成的似有似无的飞天手挥琵琶的造型,让读者的内心带着一种飘逸婉转的神秘之感,虽然不是固定的人物造型但是与大自然中的山水树木生动结合,足以表达了朱训德心中对自然的崇敬以及胸襟里无尽的灵感与气韵。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那么朱训德则是形与山川意境融合了。朱训德创作之心映衬着天地自然之心,他心中对自然的崇敬、对宇宙天地的创化,造就了绘画作品中的空灵与自然。

(三)《洞庭吟》

1997年朱训德创作的《洞庭吟》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在最近的两湖工笔画展上十分有幸能亲临原作。走进展厅,《洞庭吟》犹如金色交响乐吸引着我,线条飞舞的节奏尤如跳动的音符,婉转激昂。运用线条的组织来体现構图的现代感,这种画面线条打破用曲线来活跃画面的传统,洋溢着浓郁的书法趣味,富有朴素、高洁的风韵,营造了夜晚渔夫的生活。人物线条处理精简准确,月色的倒影渔船的摆放都经过仔细思考,让欣赏者很容易被带入这个夜色洞庭的意境中。创作半年之久的《洞庭吟》无疑是两湖工笔画展的最亮眼之作。还有“中国年”的一系列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从传统节日,一直到湘楚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一种在传统绘画上大胆的创新。

《二十四诗品·纤秾》一品云:“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在创作的过程中,主体要进入大自然,准确把握自然美的真谛,不断创造诗意的境界,面对旧题材、风俗习惯等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五、结语

从不同的角度品朱训德先生的画,可以发现其是一种圆融境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在朱训德的画中可以品出他的文人修养,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崇敬。画里所流露的传统民间气息,让读者有一种“会通物我”的情感。将自己融入大自然,将自己置于画面之中,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技艺的风采,在史料中认识,在创作中继承发展,这也是作为美术工作者所要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寻星.论朱训德工笔画艺术[D].湖南科技大学,2014.

[5]小田部胤久.东方美学的可能性——柳宗悦的民艺理论[J].梁艳萍,王海译.湖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

[6]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7]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形式绘画内容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