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画线条的独特魅力

2018-01-25徐欢王蔚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线条魅力

徐欢 王蔚然

摘 要:中国画的灵魂在于线条。从古至今,中国画中线条都具有独特的造型能力和非凡的艺术价值。线条不但勾勒被画物的基本形态,而且还可以表现被画物的动态韵味之美。笔墨线条与中国画的留白相结合能描绘出画面的流动性和协调性,使作品更具欣赏价值和艺术韵味。线条是中国画的根基,中国画的根源是线条。线条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并不属于其他绘画领域。看似简单无聊的线,是最具有韵味特色的灵魂,是国画的内涵,是画家的内心,是国画看似简单却十分有难度的基本功。

关键词:中國画;线条;魅力

一、中国画线条的源头与发展

各代的中国画家都对线条有独到的见解。这些画家用看似千篇一律却又变幻万千的线条,描绘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抒发内心的追求,使得线条发挥它们独特的韵味。中国画线条最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明中出现,《鹳鱼石斧图》是彩陶时期最为著名的作品,就在此时已经开始孕育着中国画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线描和没骨。到了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选择在轻薄的帛上作画,在这一时期,我国现存最早与线条相关的画作《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画作已经进入了线条造型的时期。在魏晋,中国绘画开始系统地理论化,出现了大量的绘画理论,顾恺之的线条风格被称为“春蚕吐丝”,这一绘画风格把绘画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代表魏晋时期人物绘画的发展动态;陆探微是被谢赫的《古画品录》列为第一品的画家,他的线条比“春蚕吐丝”更坚硬更苍劲;张僧繇的最大贡献,是在“密体”以后,创造了“疏体”,张僧繇的佛像人物用工最深,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张家样”;曹仲达手中的人物多为用笔稠密的细线,而衣服紧窄,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与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称。到了隋唐时期,最为著名的就是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画的出现又昭示着线描风格的一个新开始,这幅画反映了吴道子的绘画基本风格,打破了顾恺之“春蚕吐丝”的风格。“春蚕吐丝”的游丝描的线条圆润,如铁线一般毫无变化,而吴道子开创的兰叶描在运笔上时提时顿,产生如同兰叶般的线条,有飘动之势,展现出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人称“吴带当风”。从宋代达到了巅峰时期的花鸟工笔,清朝郑板桥《墨兰图》堪称首创的墨兰画法,再到如今的新工笔绘画,一切都是用线条作为所有作品的开端,抓住物品最重要的形态与韵味。

宋代画家李公麟曾将白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领域。线条通过笔墨表现他的韵味,而笔墨又能够确定线的特征,这个特点就是国画的精髓所在。

二、中西方绘画中线条的对比

几千年来,中国画线条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书法,因此线条中含有许多书法元素。它不仅仅表现物体本身,而且赋予了它更多内容,使线条本身就是画面重要的组成或主体。因为有了书法的元素,所以线条的表现就更加自由,往往从线条中就能看出画家的功力。中国画家注重线条的质感,注重线条的力量、内涵、节奏的表现,注重情感表现,强调意境、笔墨、魅力。因此,线在中国画中长期超越了简约的造型功能,它是情感、环境和意图的有机结合。西方绘画强调形式,重现理性,重写现实。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采用“线”表示真实物体,并精确建模和进行合理的空间处理。中国画中的“十八描”总结和归纳了不同的线条技法,线条进一步丰富和扩展的产物“皴”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西方绘画中线条的表达是理性的,认为线条是“点”的延续“面”的基础,他们使用具有明显科学性质的图像结构的线条表示。线条在中西方都是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艺术语言。

三、不同角度的线条韵味

(一)直观角度的线条韵味

中国画以线的变化技艺来识别画师的能力,甚至说在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中,画面韵味的一半以上都藏匿于线条之中。中国画强调毛笔的使用,毛笔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线条的质量和绘画的质量。谢赫用“六法论”之“骨法用笔”中的“骨”一字强调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行笔方式的重要性。中国绘画的线条在一般意义上并不是“划”的线条,也不是简单的过渡、停滞、挫折、厚度、轻盈、干燥和潮湿。线条是有“书画同源”的,也是有“笔性”可言的,更是中国画艺术家绘画作品生动富有浓郁气息的所在。无论是细致的工笔还是豪放的写意,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它们的形态全部是由线条组成的,借线条的粗细、长短、圆润曲直、轻盈厚重、浓淡干湿来表现画面的韵味魅力,并抒发内心的情绪。

(二)微观角度的线条韵味

在中国思想的微观角度看来,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是“气”,谢赫“六法论”中的第一个理论是“气韵生动”,“气韵”的本义是指人的精神和风度,后被引申为艺术上独特的风格和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由此可知“气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气”指的是宇宙中生命的活力,是万物的基础。从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点来看,既谈“气”又重视“气”。肯定有形之物是由气构成的。《关尹子》云:“以一气而生万物”。《九家易》说:“元者,气之始也。”荀子认为,虽然所有的东西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有气,气是万物的根本。这就是历代文人对“气”的理解。而“韵”就是绘画上的一种节奏和谐,常用以形容人物潇洒自如和绘画清逸的品格。任何一种绘画都离不开“气韵”,这通常被人称为“味道”。这是中国画师从古至今都在追求的境界,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必修之路,要做到“气韵生动”就必须达到熟练地掌握笔墨技艺。线条的气韵可以表现在单线的节奏变化中,也可变现在正副线条的节奏变化中,总之,一幅好的作品中必然流露出画家人品的气韵,也同样流露出画作的气韵。

四、线条在中国画中的表现

(一)从水墨山水中看线条

在中国山水画中,线条占据绘画的主体地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是“线”的发展,而且“线”的发展带动“皴”的产生及发展。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先是用线条勾勒出造型和山的轮廓走向,然后再进行皴、染等技法。山水画和工笔一样,同样注重线的运用,五代的荆浩、董源等,都利用线的变化塑造皴法。各代的画家通过对线的不同理解,运用线描绘不同的山石肌理,通过不同的线去表现不同的山水,也传达了画师不同的人文精神。观者可以根据线条的不同表现形式欣赏画家在画面中所传达的个性和感受。中国画山水的线条艺术已经在隋唐时期得到独立发展,敦煌壁画中的山石上已经有了不凡的表现。由于山的形态和质地不同,线的运用也有所不同,从中锋的圆润到侧峰的坚硬,无一不体现出线在山水中的自然反映。

(二)从工笔花鸟之中看线条

在工笔绘画中,讲究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用富有变化的线条去表现物体,例如,柔软轻盈的花瓣,多数会运用游丝描;坚挺的叶子多数使用铁丝描来表现叶子厚重坚硬的质感;枝干会用逆峰焦笔的形式进行表现。工笔线条的种类多达十几种,可见线条在工笔绘画中重要的地位。当仔细观察从古至今的工笔花鸟作品时,会发现在每片一叶子的根部用笔都会注重浓厚粗挺,而叶尖处的用线则更为细柔,这就是工笔绘画中的“阴阳”之理,“阴”在中国绘画中代表着深色,“阳”则为浅色,这就是要遵循的“阴粗阳细”。在工笔中讲究线的韵律感,粗细、浅淡、转折变化,用笔的节奏,使画面富有层次。线条韵律的成功是一幅工笔成功的一半。

(三)从工笔人物之中看线条

中国工笔绘画的基础是线描,画家只通过一根线的细微变化,就能够表现展示人物的着装与神情。在人物画中,线条并非单纯地勾勒外表线条、衣带、褶皱、动态走向,而是使所描繪的线条都体现出线的长短、粗细、浓淡、虚实的变化。谢赫的“骨法用笔”,对线的运用更是讲究,这就是所谓的线条在画面中的动律,并能达到人物的栩栩如生。在工笔绘画中,情感表达和主观形象相比,中国的画师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对人物造型进行提炼和二次创作,使情感直接表露在画面之上。

五、从《朝元仙仗图》看中国画的线条韵味

《朝元仙丈图》是一幅关于道教的壁画线稿,线稿中描绘各路神仙朝拜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画面线条流畅,衣服襟带随风在空中飞舞,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不同,成功地展现了帝君的庄严、神将神威的力量和仙女的婀娜。线条严谨、简洁、流畅,有些线条长达数米,面部表情也通过各种不同的线条表达。《朝元仙丈图》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基础特征,具有抽象性、写实性、概况性、装饰性,追求的是一种神似的意境,画面看起来繁而不乱,线条有足够的概括性,摒弃了一些无用的细节,从而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在《朝元仙丈图》中画家对面部的描绘比衣带的描绘更多一些,强调了主次的关系。在用笔上,服装系列采用“铁丝描”,线条圆润强劲,笔形结实。人物的面部细致精美,形态各异,与衣饰上的线条相协调,并无冲突。《朝元仙丈图》的艺术特点是十分具有节奏感,体现在构图和线描上。人物服饰飘动流畅,增强了动态感和节奏感,给人一种浮动的感觉。整幅作品均用线勾勒,不施以色彩,线条的流转和巧妙变化,展现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特色。

六、结语

早在古代,线条就是书法中的运笔。画家把线条审美意识提升到一个整体。不同线条中有着不同的韵味,包含着不同的人物性灵、场景和人文涵养。要想知道其中的韵味,就要渐渐地去玩味、品析。一幅好的作品即使线断了,气韵还在,意韵未断,这才是作品韵味的提现。在国画中另一个重要元素是情景交融。画师并不可只为了创作而创作,必须经过心灵的感悟,用内心去感受所画的事物,画作才能充满了思想或情感,所展示的线条才不会毫无生机,而是充满了精神,线条的独特魅力才会呈现出来,以便品尝图像并呈现魅力。否则,就像一篇文章只知道书写,却没有任何动人的语句,无血与肉。画师不可成为线条的被动者,而应该成为线条的主动者,用手中的笔和墨去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用枯燥的线条去编造毫无朝气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跃琴.试论中国画线的表现力[J].美术大观,2011,(10).

[2]张海荣.线条艺术与中国画发展及其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 2013,(3).

[3]李立红.品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线”性之美[J]. 美术大观,2012,(4).

[4]张明学.笔绘潇湘意 墨染五十春——记恩师聂南溪先生[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3).

[5]张岩.中国书画艺术线条语言发展初探[D].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

猜你喜欢

线条魅力
空中翱翔
语言的魅力
精致线条
线条历险记
线条国趣事
魅力展示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烧脑的线条
提升魅力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