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资源共享虚拟社区

2018-01-25龙晓华苏紫韵吴淼城郑钧中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共享建筑

龙晓华+苏紫韵+吴淼城+郑钧中

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校园资源共享虚拟社区的概述,然后进行专有名词解释、现状分析、目的及其意义阐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信任体系、可复制性的阐述。

关键词:校园资源;共享;华南农业大学;建筑

1.项目概述

校园资源共享,即在具有完善信任体系的前提下,学生们在专用网络平台进行自己现有资源的共享,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校园资源共享虚拟社区的基本单位为“学系”,其基础功能为:共享者通过此平台填写物品的基本信息并发布共享信息出去,而需求者通过此平台搜索所需物品,经过筛选,选择合适的共享物品。除此之外,该平台的附属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社区的交流功能、共享物品的评价反馈功能等。通过平台达到整合校园资源、促进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加学系学生的学术生活交流、提升学系学生间的信任程度的目的。

该项目是以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建筑学系为例作为研究的,以其现状作为出发点,研究出一个可复制的共享模式,以便后期推广至华农各个学系,乃至于全国高校。

2.专有名词解释

2.1校园资源

在本项目中,校园资源是指在校师生(主要指学生)所拥有的资源,其所有权归属于自己的物品。

2.2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根据Armstrong的定义,即人们围绕某个特定目的或兴趣需求集中于网络等虚拟空间,进行信息交流、资料共享等行为的地方。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等的方式,创造出社会的或商业性的价值,在此虚拟空间中进行主动的资料共享。

在本项目中,虚拟社区是由校园资源共享这个专有网络平台所营造的,它是建立在大部分使用者彼此認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共享交流行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网络虚拟社区。

2.3共享者

共享者,主要是指通过此平台进行物品信息的上传、发布物品共享的平台使用者。其次,共享者还包括进行信息共享的平台使用者,例如对特定书籍的解读、讲座信息的发布等。

2.4需求者

需求者,主要指通过此平台进行需求物品的搜索,并通过筛选,选择合适共享物品的平台使用者。其次,需求者还包括发布需求信息和获取相关解答信息的平台使用者。

3.现状分析

3.1社会共享大趋势

近几年,“共享”这个概念开始在社会上流行,例如OFF小黄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床位、共享宝马等,各种类型的共享物品层出不穷,共享已经成为社会大趋势。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共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利益回报共享,其本质是一种租赁物品。而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缺少完善的信任体系。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前提是要建立完善的信任体系。

3.2华农建筑学系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华南农业大学建筑学系存在以下现状:学术资源分散,获取不易,每当需要借取相关专业书籍时,便要经历繁琐的询问联系;学生间缺少学术交流,大部分人的交往圈子基本固定,即使需要向师兄师姐求助专业上的问题,也无相关平台可以使用;学生有学术交流的需求,建筑专业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广泛交流才能思维打开;学生们具有较多闲置物品,资源达不到最大化利用,利用用过的教科书、暂时不使用的书籍相机等。

4.目的及其意义

4.1整合资源

该虚拟社区以学系为单位聚集学生,通过物品信息的上传,达到了整合现有资源的目的,具有查询功能,使得使用者可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

4.2 促进学术交流

学生间的学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多数情况的交流都是发生在熟人圈子里,交流会受限。该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联系的平台,有利于学术的进步。

4.3提高彼此信任

该平台是建立在学系的基础上的,有一定的信任基础,通过该平台的共享、交流、联系等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彼此间的信任程度,从而完善信任体系,推及全社会,造福社会。

4.4 资源最大化利用

通过该平台的共享功能,可使得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最大化,减少闲置物品,浪费使用价值。

4.5产生社会效益

该项目是一个公益项目,以共享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信任体系,推广真正共享理念,促进社会和谐,以便未来达到社会大公的状态。

5.使用人群

以学系的在校学生为主体,其他使用人群包括但不限于学系在校老师等。

6.项目功能

6.1主体功能

进行专业纸质书籍的共享,例如教科书、大师作品集等。

6.2附属功能

进行闲置物品的共享功能,例如自行车、画板、相机等;

进行共享物品的评价功能,使得共享行为得到反馈,加强彼此交流,促进彼此进步,提高信任程度;

进行信息的共享,例如发布相关专业讲座沙龙信息、发布相关专业知识或者书籍的解读等;

进行学术交流,例如论坛、相关学术直播等

7.核心--信任体系的建立

校园资源共享虚拟社区是建立在信任体系的基础上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信任体系的模式:基于C2C共享模式下的F2F,是指在C2C(customer-to-customer)的共享模式的前提氛围的营造下,个体与个体之间已被划分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内,通过F2F(face-to-face)进行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进一步地实现社会人际信任的过程。其过程包括C2C共享模式下的交际、虚拟社区构建下的交际、F2F模式下的交际。

8.可复制性研究

在前期,该项目是以学系为单位的虚拟社区,其试点为华农建筑学系。经过使用后,进行模式复制,推广至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各个学系、华农各个学系、广东省内各个高校、全国范围内高校。

9.结语

以华农建筑学为试点进行研究,以便后期进行复制性推广。该项目的出发点是共享,旨在建立信任体系,产生社会效益,达到真正意义上全社会共享、全社会信任、全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薛睿.信任视角下的共享经济研究——以“共享”概念的演变为切入点[J].当代经济,2017,(25):4-6.

[2]方婷.基于SNS的网络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模型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8):47-51.

[3]黄亚婷.美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132-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南农业大学共享建筑
华南农业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建筑的“芯”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