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改进与转向

2018-01-25张素娟

中小学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考试题试题区域

张素娟

摘要通过深度解析高考课标卷中的典型试题,揭示地理高考试题近年来的基本走向,如命题理念聚焦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试题情境多来自真实的现实问题:试题设问指向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等。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与新高考评价存在认知时滞,教师们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关注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深入学科本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整体学习品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怀和学科学习能力,凸显学科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北京新高考:地理教学:问题情境:综合思维:学科思想方法:阶梯式教学

作为新一轮高考评价改革试验区,2017年9月,北京市的高一新生将进入迎接新高考的学习阶段。准确把握高考评价改革导向,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那么,基于高考评价改革导向的教学改革应走向哪里?2020年的新高考地理将会怎样考?面对现实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地理课堂教学又该如何改进?本文通过解读近年来高考试题释放的信息,力求找到优化改进地理课堂教学的路径和策略。

一、读懂试题释放的改革信息

近年来,以高考评价体系框架新理念为指引,国内地理高考试题在立意、试卷整体设计、命题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更加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学科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对教学导向意图明显。

在此,我们通过对2016年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课标Ⅲ卷中一道经典的地理高考试题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深度解析,以明确其改革导向。

案例: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1)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对该试题进行深度分析,我们发现它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特征和走向。

1.命题理念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从命题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看,聚焦立德树人,着力凸顯价值引领。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尤其在将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科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传递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

以上述试题为例.其中第二个问题“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考查的是综合思维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桥少,可能是人口少,需求少,还意味着可能建桥的成本高(如提取到的这里河流水面宽、水量大、植被茂密等信息),就渗透了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这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渗透,是地理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2.试题情境多来自真实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和生产,或是真实复杂的现实问题,暗含着多种要素:或是真实、不太复杂.但是结构不良的问题。这样的试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应用性和探究性。

仍以上述题目为例,它以生动鲜活的游记形式,通过巴西热带雨林地区马瑙斯附近河流的游览观光创设问题情境,拉近了考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学科特色体现在有特定的区域、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主体、特定的景观和真实现象,埋藏着特定的矛盾)中突。此外,这道试题图文信息组合良好,没有冗余信息,即使是看似与题目不太密切的“当晚他查阅资料”的叙述,也渗透了通过科学文献检索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以及对学生充分提取图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3.试题设计指向能力立意和地理核心素养

总体来看,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题型和结构变化不大,还是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但设问的变化特征则比较明显。一方面设问更加突出探究性和开放性,背后考查的是位置与分布、特征与差异、要素关系、过程与变化、空间相互作用与影响、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人与地的相互影响等学科核心知识,强化对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基础性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设问角度越来越多元、开放,更加突出应用性和综合性,即考查学生对空间定位与空间格局的觉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与比较、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与说明、空间规律及动态过程的分析预测、区域人类活动的分析与评价等地理学科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品质,能力为重、指向素养的命题立意越来越清晰。

仍以上述试题为例,第一个问题要求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背后考查的其实是对区域的认知以及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思想方法。考生首先要通过提取图文材料中经纬度、文字描述等信息,推断这里是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区,进行区域辨析和定位:然后进一步分析推断,这里气候湿热,植被繁茂,生物量大,有大量的枯枝落叶,但要形成腐殖质保存在土壤里一定是不被分解掉,需要厌氧环境,沼泽地能够提供这样的环境,而沼泽地的形成一般需要水系密布,地形低平。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对植被、河流、水文、地形、土壤等几个要素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就体现了综合思维的思想方法。

第三个问题是一道开放题,这是课标卷实施以来的一个亮点,它允许考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凸显了个性化育人的思想和对考生的人文关怀。endprint

二、明确当前地理教学的问题所在

把握了地理高考试题所释放的信息,广大教师就要学会在地理教学中从真实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入手,着眼于学科视角和学科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感悟可迁移的学科思维、学科方法,理解学科普适性的原理和规律,具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思想方法和人地观念,并灵活运用在任意的未知区域,从而形成分析区域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然而审视和反思当下的地理教学,我们发现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缺乏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

主要表现为教师或是就知识讲知识,或即使创设了情境,也大多是学科化的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有一定距离的“假”情境,这极易导致学生在面对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时表现得不知所措。

2。缺乏区域认知的方法教学

主要表现为教师就区域说区域,多事实现象的罗列和结论的给定,少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的展开,这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可迁移的学科方法和原理,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缺乏概念体系的意义建构

主要表现为教师仅仅教给学生僵化的答题模板,对学生运用题海战术进行机械训练,或是死记硬背现成结论,却缺少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的滋养,学生因此成为考试的机器,却没有形成学科关键能力和品质。

可以说,正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新高考评价理念存在一定的认知时滞,才造成命题者与师生之间的认知落差,使师生的辛勤努力和汗水得不到满意回报,也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无法有效对接。因此,基于现实问题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改进,是广大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唯一出路。

三、推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变革

结合当前地理高考改革方向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亟须进行以下突破和转变。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情怀

情境与知识的关系,相当于汤之于盐,盐只有溶于汤中才能被人体吸收,知识的学习同样离不开丰富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情境来自火热的生活和生产实际.形真、意远、理寓其中。因此,地理教师要摆脱就区域讲区域、就知识讲知识的传统套路,学会联系当今的热点问题和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激发其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培养其理解和欣赏地理环境的情怀。

2.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建立地理学科意识

学生对教材上现成结论的记忆会导致知识形成过程的缺失,也意味着同时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独特的空间观察、想象、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思维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也同时被湮没。基于此,教师要关注知识的产生和来源,开展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对话式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沿着问题主线不断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事物表面到本质、从封闭性问題到开放性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强化思维的深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感悟学科方法。

3.关注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习得地理学习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刷题不再是“王道”,给学生答题模板套用现成的答案也不再“灵光”。教师应立足于学科基础性的核心知识.将学科核心概念统摄下的概念体系、基本原理规律让学生深入理解:要从书本上的案例分析向反映现实生活问题的案例分析转变,通过取案剖理,帮助学生获得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和学习策略方法:要将盲目刷题变为精选试题,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思维过程和方法教给学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制胜法宝”。

4.关注思想性和价值性知识,凸显学科意义和价值

知识分为不同类型、层级和水平,我们不仅要关注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也要关注思想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由此,教师要深入学科本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并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思想方法和对人地协调等学科观念的内涵理解与具体教学内容对接,从而有效把握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凸显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5.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整体学习品质

如果教学只是将学生定格在被塑造、灌输、技能训练和行为强化的位置上,那么学习就难以进入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思维层面,更无法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只有学生进行自主的意义建构,才能有效提升学习力,进而指向生命意义的提升。由此,地理教学应从传统的关注教师教的知识教学逻辑,向遵从学生认知阶段和发展规律,引导其对知识关系与结构进行自主构建的学习逻辑转变,这需要教师向促进学生有意义及持续建构的理解性教学和阶梯式教学转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试题试题区域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分割区域
擦桌子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区域发展篇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