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创造“明天的历史”

2018-01-25杨志成

中小学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本质变革调整

杨志成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我们也正在创造明天的历史。正如今天我们回望1977年,品评当年那场恢复高考的改革带给今天哪些影响一样.如果我们穿越到2049年.到那时再回看2017年的这场新高考改革,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轮改革的历史性影响?

高考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战略变革。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是指向“翻两番”和“小康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那么今天的高考改革则指向“两个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2017年上高一的学生.到2049年是48岁左右。这意味着今天的高考改革将影响我国未来30年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高考改革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具体行動。

落实高考改革要把握高考政策的战略本质,把改革的力量用在“刀刃”上。高考改革的本质是指向育人内容、育人方式和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如果说1977年的恢复高考是人才选拔机制的革命,那么2017年的新高考改革则是人才选拔内容和选拔方式的变革,回答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问题。在这次改革中,突出强调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基础性,体现了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基本素质和数量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才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体现了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特别关注对人才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这体现了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思想道德素养的要求:着力推进人才选拔的方式变革.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模式,体现了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专长性的要求。总之,高考改革的政策本质体现了国家人才选拔战略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带来教育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和选拔方式的一系列变革。

落实高考改革要把握高考政策的系统联动特性,撬动教育体系整体变革。高考改革看似高考科目、内容和录取方式的调整,但其深层调整的是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和育人方式。因此落实高考改革要把握其系统性,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整体体系进行系统变革。这种调整必将带来高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这种调整表面看是“不分文理科”,但本质上是“更加精细的分科”,意味着高中学校要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培养内容和途径,从本质上调整高中学校同质化的倾向。与此同时,高中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必将使学生和家长面临更多选择的难题.高中学生由原来的“高三报志愿”,实质变为“高一报志愿”。而这种变化就需要高中各个学科从高一开始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理性思考,建立更加坚实的学习动力基础。高中课程、教学、学生组织形式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向下传导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向上传导到大学以及研究生培养上。这意味着高考改革整体撬动了我国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这正是国家实施高考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2017年,是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周年,是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浙江、上海两试点地区学生首次参加新高考之年,也是以北京为首的多省市陆续正式启动新高考整体改革之年。我们坚信,当我们行进到2049年,回望2017的这轮改革时,我们会像今天回望1977一样的欣慰。因为这粒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所埋下的教育改革的种子,那时已经开花结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质变革调整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卷首语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