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略生命的奥妙与奇迹

2018-01-25梁潇元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探究分析

摘要:在大千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而基因的多样性又会影响到生物的进化,因而基因多样性和生物进化论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基因多样性与生物进化论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因多样性;生物进化论;探究分析

前言:

基因能够控制生物存在的各种特性,比如:豌豆存在圆粒和皱粒,同时也存在黄色种皮和绿色种皮,这些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的不同决定了生物在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本文结合相关生物学知识,对基因多样性以及生物进化论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因多样性

基因内部储存着遗传物质,正是由于基因的存在,世界上的生物才能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在这个过程中基因既保留着生物的性状,同时还保留了生物的基本构造,诸如人类的血型、种族、孕育、生长、凋亡等相关信息均储存在基因中,在环境因素和遗传的共同作用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不同生物在种类、性状方面的差异性归根结底是基因的差异性。在生物的细胞内包含了成千上万的基因,不同生物在基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同一种生物在基因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生物而言均有着自身的基因库,通过大千世界各种生物多样性可归纳出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而生物多样性则是以基因多样性为前提,根据大量的生物学研究,基因具有物质性属性,同时也具有信息性属性,基因的多样性与生物遗传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生物群体都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基因,每一个生物群体有着各自的基因库,所有生物的基因库共同形成了生物基因总库[1]。

二、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他认为物种是不断进化的,而造成物种不断进化的动力就是自然选择,也就是所谓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生物的进化与基因有着密切关系,没有基因的存在,生物将无法进化。所谓的生物进化就是在出现基因突变、生物选择或者其它原因的基础上,生物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发生了改变,基因的改变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基因在表达后产生的某些性状能够适应某些特定环境,后期經过继续繁殖,子代生物会获得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对于生物的生存极为有利。整个过程中生物已经发生了进化。

2、孟德尔学说

根据孟德尔对生物进化的研究,生物进化是基因分离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不同基因控制的性状存在差异,基因在分离并重新组合后会表现出其它性状,扩大了生物的基因库,这也符合生物的进化。根据现代生物学研究,人们认为生物进化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以及生殖分离均有着密切关系。

综合大多数学者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基因突变后所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体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比如人类部分基因在出现突变后,可引起相关疾病,造成染色体异常比如21三体综合征就是基因突变引起的,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下,同时后续的生长发育也存在较多的障碍。此外,cell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而这些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有着较大影响。

三、基因多样性和生物进化论的关系

基因多样性和生物进化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基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正是由于基因具有多样性特点,在基因遗传中出现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的可能性才会更大,而这些都是生物进化的原因,假如基因不具备多样性特点,那么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出现突变的可能性将会非常小,这种小概率事件无法推动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或者是自然选择,可以产生一些新的基因,这些新的基因能够丰富某一生物群种的基因库,并影响到整个生物基因库,扩大了基因范围。基因库的扩大又会增加基因出现突变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上述分析,基因的多样性和生物进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两者相辅相成[2]。

当然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除了和基因多样性有关外,与环境因素也有着密切关系,现代社会中有较多的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具体的涉及到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属于物理因素;羟胺类、亚硝酸类化合物、烷化剂类物质、芳香族化合物等属于化学因素;在生物因素方面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各种环境因素也是推动生物进化以及基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生物进化直接影响到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增加了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快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后产生突变的基因可通过自然选择或者人为干预将有利基因进行遗传,而不利的基因则需要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结束语:

基因多样性与生物进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互影响,明确基因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关系可为众多行业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比如:抗生物药物的使用、转基因食品的生产、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等。

参考文献:

[1]贾宁,于季红,谢丽君,等.我院ICU环境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样性检测[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08):832-835.

[2]熊彩云,许波,戴利铭,等.倭蜂猴粪便微生物苯酚羟化酶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多样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1):2189-2197.

作者简介:梁潇元(2000.10.15—)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高中学历。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分析
浅论企业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基于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思考分析
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