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2018-01-25孙博文周小儒王峰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管理模式

孙博文+周小儒+王峰

摘要:高等院校中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艺术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大的独特性,因此,学校老师在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在本文中,笔者联系工作实际,首先阐述了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而对如何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与分析

一、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思维活跃与创造力强,缺乏集体观念

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且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这也是艺术专业培养学生时的一个教学目标。但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因为学生在长期的艺术培养过程中,学习兴趣浓厚并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与创作力,较容易造成我行我素的习惯,缺乏集体观念,有的学生还会产生一些对立的情绪,从而在与他人相处时出现问题。

(二)个性鲜明与情感细腻,组织纪律性较差

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接触的都是与艺术有关的教育,从而形成了比较主观的思维方式,一是学生处理事情时很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善于表达出来,比较有个性。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由于学生感性思维较强,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太会进行自我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造成学生功利心比较强,在个人爱好上过于标新立异。以上这些特点从与人相处的角度来看,都会造成较大的阻碍,而且过于我行我素导致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与人协作关系很难建立。

(三)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文化的基础比较弱,这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有国家招生考试政策上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学生自我认识上的问题。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专业上优势较强,对于理论学习不太重视,从而导致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知识面不开阔,思考问题没有深度,思辨性不够强的弱点。

(四)艺术情结比较浓厚,抗逆性较弱

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个性与行为方式上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性格上的特立独行,二是行为上的放荡不羁。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浪漫,在现实中考虑问题太简单,个人情绪又太敏感,所以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另外,艺术院校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演出的机会比较多,在外受到追捧,却难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落差比较大,抗压性逆性比较弱。三是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比较极端,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特别开朗与特别内向的现象比较明显,基本上没有中间性格,这种极端的性格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很不利,在校内这两种比较极端的性格也容易发生冲突。

三、艺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探析

1、学校的统一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并存

在上文中,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他们个性鲜明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是艺术专业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因此,在对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学校统一管理与兼顾学生自身的特点。事实上,艺术院校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出学生独特的创造力与个性化思维,但是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又要强调融入社会的共性,因为人是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的。所以,在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中要做到统一化与个性化并存。

2、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也是对管理模式探索的一种表现,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是促进学校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艺术专业的管理老师工作重心是处理好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被管理中关系,不要单纯地把学生当成是一个被管理者,这样他们比较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老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这种由被管理者角色转变为管理参与者的角色是一个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是一种认同与肯定,在提升学生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3、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管理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中要建立与完善心理辅导系统,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种加强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由于高校扩大招生使得艺术专业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也就出现了艺术类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由于艺术类的学生在学费与专业培养费方面的投入较大,在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艺术专业的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因此,在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与完善心理辅导系统,对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4、开展多途径教学

在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开展多途径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使学生在思想内涵与思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促使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文化界与艺术界的大师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从而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增加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完善自身素养。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艺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与性格上具有他们的独特性,因此从事管理工作的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与专业特点,形成管理与自我的模式,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中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毛.基于地域特点的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276.

[2]安东华.浅谈高校艺术生的管理工作[J].亚太教育,2016,(30):233.

[3]张艳.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艺术教育,2015,(06):151-153.

[4]曹晶,杨建.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4,31(04):147-148.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管理模式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