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

2018-01-25马振磊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艺术歌曲

马振磊

摘要:艺术歌曲(Art Song)是声乐创作的一种专门体裁,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是与民歌(Folk Song)相对而言的,专指作曲家用精致的技巧写成的由钢琴伴奏的歌曲——史称艺术歌曲。中国的艺术歌曲起步比较晚,青主的《大江东去》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当时最早的艺术歌曲。解放后的艺术歌曲才使人们有了新的视听感觉,陆在易等作曲家的出现把富有时代特点、民族精神内涵的题材、浅显易懂的歌词、宣叙吟唱般的旋律、生动形象的钢琴伴奏充分融入这个外来体裁中,既有很高的艺术监制,又通俗易懂。陆在易的艺术歌曲风格朴实、自然、品位高雅,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界里最亮丽的一颗星。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分析歌曲;创作特点

音乐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歌曲是音乐殿堂璀璨的明珠,艺术歌曲是艺术家创作或改编的歌曲,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高格调的音乐会不能没有它,就唱不衰,具有較强生命力,艺术歌曲是高雅严肃的艺术。本文通过解析《桥》《家》《盼》,并结合陆在易其他艺术歌曲,就其生平、艺术歌曲创作的题材与体裁、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各方面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都具有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风格。他不仅走出了独特的艺术歌曲创作道路,也为外来体裁的中国化艺术道路开拓了新的篇章。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使更多的音乐人士更深的了解陆在易的音乐作品。

一、简述陆在易以及他的艺术歌曲创作

(一)陆在易的简述

陆在易,又名梓钧,当今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今属慈溪市)的一个水乡小村。1955年经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指点,考入该院附属初中,后因成绩优异,直升大学部作曲系本科。1967年毕业,继而留校执教。1972年调上海京剧院,参加过十余部现代京剧的音乐创作。1981年再调上海乐团,先后任专职作曲、团长、艺术指导,并长期兼任《上海歌声》主编。1997年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

(二)陆在易的艺术歌曲创作概述

艺术歌曲的特征是精巧、清丽、高雅的美学特征,要求歌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此,中国古诗词和白话新体诗自然成为作曲家们的首选。分析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可以发现,很多作曲家都喜欢为古诗词谱曲,古诗词所具有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为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为歌曲创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清雅优美的歌词与抒情诗意的音乐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浸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此,众多作曲家都积极选取新诗谱曲以表达自身对个性解放、民主思想以及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

陆在易也不例外,他的音乐体裁主要是艺术歌曲。这也是他通过自我创作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更是他为作为作曲家被广大群众所知晓与熟悉的重要音乐体裁。

二、分析《桥》《家》《盼》的创作特点

(一)分析《桥》的创作特点

《桥》、《家》、《盼》是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三部曲。这三首歌曲在2001年获首届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桥》创作于1981年,这首是以表现水乡民众安居乐业、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为背景的艺术歌曲,在歌曲旋律中有民谣化风格的贯穿,钢琴伴奏部分在具有形象化的模仿及和声色彩的巧妙运用下,用这首歌把听众带到了美丽的江南去领悦了一番,把江南水乡表现得淋漓尽致。《盼》创作于1988年,这首歌曲是陆在易与佚名的合作,要求演唱者热切盼望的感情演唱,是为了抒发祖国人民对海外儿女最真诚的盼归心情。《家》则创作于1998年,是表达一位在外瓢泼了一辈子的海外游子对祖国深情的倾诉。正如歌中所唱“家是那燕子回归的巢,家是那儿女思念的妈。”歌曲的旋律从民间素材中提炼出的新音调,质朴中吐露出新意,平实叙述中渗透着深情,将歌曲通篇沉浸在亲切自然与无限的回忆之中。

(二)分析《盼》的创作特点

《盼》这首歌曲是G大调二段体有重复再现,意境非常完美。

这首艺术歌曲的最大创作特点就是大量运用模进,这样是主题更加鲜明。无论从歌曲名、歌词、旋律还是伴奏遍配上来看都给人一种大气之美。本歌曲与《桥》的和声配制有所不同,伴奏多以六连音为主,其和声则以正三和弦为主七和弦为辅。

《盼》这首歌曲是我所接触的第一首陆在易的艺术歌曲,当时大一对艺术歌曲接触甚少,不知从何下手。通过老师讲解后得知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在歌曲中充分表达了陆在易先生对祖国的挚爱,从旋律中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澎湃。《盼》(佚名词)他在选择题材时采取了拟人手法,将思想内涵扩展到听众领悟的各个方面,“回来吧,曾给我活力的身影,回来吧,曾给我生机的颜色……”将对祖国统一、亲人归来的期盼,用艺术歌曲的形式来打动海峡两岸的听众。歌曲中自始至终以六连音的和弦分解琶音作为钢琴伴奏的主要音型,在速度感觉上就比平常的十六分音型要急切,这样恰好正对题意,形象的刻化了活主人公对海外亲人的渴望。

(三)分析《家》的创作特点

《家》这首歌曲是以d小调为主调。从结构上说很规整,包含了一个完整的再现乐段,这样使得材料高度集中,主题更加鲜明。

和声上大量使用大大七和弦,配上恰到好处的织体与男中音的声腺,完美的表现了家的归属感和一种暖人的情怀。

《家》这首歌曲更加体现了作曲家陆在易先生的爱国之情,把自己比作是在外瓢泼的游子,一辈子在异国他乡遥望祖国,可以感受游子急切的回国的心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必须要身临其境,一丝不苟。 “家啊家,家在哪,家不在他乡的竹篱下……家是那燕子回归的巢,家是那儿女思念的妈。”词曲结合是如此完美,带给演唱者及听众们无尽的回味。

结论

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领域里辛勤耕耘,硕果累累。陆在易的艺术歌曲确实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他的作品都力图表现和开掘人性及人文思想。真挚的情感、美好的意境、深沉的爱恋全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陆在易是在长做上是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他追求语言与音乐、形式与内容、声乐与器乐、技术与艺术可能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年164.

[2]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3]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陨越学院出版社,2006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