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8-01-25王强
王强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培养有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德才兼备的人;通过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内容、方式方法,提高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为实现人民群众的福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治国理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关键词 思政工作 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t i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cultivate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reformed to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reform and reform,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eople's well-being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rule of law, fo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alent cultiv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就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他在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一关系“根本问题”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
1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必须明确的首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论述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和任务。
(1)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培养有思想水平的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懂得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觉地精神追求和评判是非曲直的最高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把个人理想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等。
(2)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培养有政治觉悟的人。政治觉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领悟政治问题、明辨政治是非的能力,是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的统一。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透彻了解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全面把握基本国情,对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具有国家意识和法治精神,忠于祖国、理性爱国;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树立综合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3)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专业课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对大学生的成才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学生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强烈的道德情感、坚韧的道德意志;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对道德行为及道德现象做出恰当的道德评价;能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传统;恪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备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遵守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和家庭美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把道德要求內化为个人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能持之以恒、慎独自律,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等。
2 “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新变化、新问题,通过改革创新破解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效性。endprint
2.1 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但是,受制于高校内部的条块管理,这些力量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直接领导,同时受校级不同领导的分管。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依据岗位职责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不愿去管他人的“瓦上霜”,彼此缺少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造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政出多门、力量分散、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理顺关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统一领导、紧密协作、务实高效、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要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履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根据这一要求,党委书记应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者和最终责任人。学校各部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接受校党委书记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任组员的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每年组织召开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参加的研讨会,分析全国、本地、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成就、问题和措施,有的放矢地部署后续工作。三是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要承担起大学生思想信息收集员的角色,在管理、教学、服务中留意学生的新情况,比如思想动态、身心健康、学习态度、现实困难、社会交往、家庭变故等。然后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本部门专门的思想信息管理员,管理员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后第一时间传递给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员。其他部门的信息管理员获得信息后,马上传递给本部门的思政工作者。各部门的思政工作者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四是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保持开放性,在建设以本校骨干力量为主的专门队伍时,也要积极建立兼职队伍。可以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名师大家、其他高校思政工作骨干力量以特定的形式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两支队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2.2 梳理和挖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理清责任归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丰富而庞杂,涉及部门和人员多,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任务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和学校工作实际,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责任分工,调动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
一是从领导人讲话和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文件规定中梳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尽管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没有作清单式的详细规定,但是针对此项工作,国家领导人发表了一些重要讲话,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校要认真研究这些讲话和文件,抽丝剥茧,从中细化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内容和要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清单。二是从高校的日常工作中梳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同时也融于高校日常的管理、教学、科研、服务中。高校必须加大力度,从每一个部门尤其是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部、教务处、马列学院的职能职责中,从每一个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中,仔细挖掘并全面梳理出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管理、教学、科研、服务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是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中挖掘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高校相关部门和教职工除了通过日常工作外,还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召开学生座谈会、专题调研、参加学生社会实践等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四是从“时”、“势”变化中挖掘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受到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的规制,而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准确、敏锐地意识到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新变化,并据此调整工作内容,增强工作的时效性。比如,针对部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及与此相应出现的“校园贷”,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调查研究,掌握“校园贷”在高校中的发展情况,向学生揭示“校园贷”的真相和危害。
2.3 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工作的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存在着重灌输说教轻倾听交流,重理论传授轻践履笃行,重监督管理轻热心服务,重外在规范轻内化养成等问题,使得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工作难点难以突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对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一是创新要以学习和借鉴为基础。中国古代和当代西方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儒家提倡的“身教示范”,就是要求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感化学生。西方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讨论法”,即“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展开讨论,诱发认知冲突,达到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1]提高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和参与性。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工作的实时化、全天候。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融入学生的网络世界,实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社会实践情况,及时地给予教育、指导、提醒和帮助。比如,利用“智慧课堂”,可以将思政课向课下延伸,实现及时答疑、师生互动;利用“两微一端”,对外出实践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即使不在课堂和学生身边,思想政治工作却从未停止。三是切实增强社会实践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必须充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具体来说,要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指导和参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参与国家重大事件进程,比如指导学生参加选举地方人大代表;参与或指导大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等。在实践中,一方面发挥教师良好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将实践中涉及的思想、道德、政治、法律、國家政策等内容糅合其中,让“实践出真知”。四是要强化管理和服务的育人作用。“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2]使工作扎实有为、接地气。例如,在入党推优,竞选干部,评选助学金、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关系学生重大利益的事项上,要切实遵循民主、公正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成绩和过错要赏罚严明,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确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在恋爱、就业创业、兼职、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以情育人。endprint
3 “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路径,“为谁培养人”即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则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反映人才培养的这一价值追求。
(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符合中国独特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的发展道路,我国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必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学生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为发展和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不是为西方国家及其利益集团服务。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中流砥柱。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关乎中国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没有陈腐观念的束缚和既得利益的牵绊,而且他们还具有突破陈规、大胆探索的勇气,具有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使命感,具有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增强参加现代化建设的本领,使他们毕业后能在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革故鼎新、担当重任。
(3)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主张培养忠诚的践行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治国理政的诸多理论和主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施,要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在校大学生,终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大学生们对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理解并高度认同,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忠实践行者。
(4)为实现人民群众的福祉培养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历来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主席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则提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3]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毕业后的大学生,必将在重要岗位上成为为民服务的新生力量。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大学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使他們植根于群众,树立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而奋斗的思想。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积极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服务”、“村官计划”、“特岗教师”等项目,为民建功立业。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明确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并通过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02-27.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