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背景下抛锚式教学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

2018-01-25郭瑶月

科教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微文化

郭瑶月

摘 要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社会背景和个人主观诉求等原因,微文化迅速发展,它改变着文化生态环境,也对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微文化下,抛锚式教学法的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更加易于展开和适应环境变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文化环境中的传播能力与水平。高校应培养师资力量,加快技术进步,搭建实践平台,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权。

关键词 微文化 抛锚式教学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ocial background and personal subjective demands and other reasons, micro-culture rapid development, it changes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young people's core valu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Under the micro-culture, the creation of the anchored teaching method, the problem-solving,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effect evaluation and so on are more and more easy to carry on and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dissemina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deep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micro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apacity and lev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ultivate teachers' ability, speed u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ild a practical platform, and consolidate the leade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Keywords micro culture; anchor teaching metho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1 微文化迅速興起的原因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微文化是指以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技术依托,以碎片化、去中心化、草根化为主要特征,注重个体与微观的观念模式和行为方式的精神现象。

1.1 微文化迅速兴起的原因

微文化的迅速兴起与一定的技术进步、社会背景和个人主观诉求息息相关,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首先,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是微文化迅速兴起的客观原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点到面的线性传播方式,使普通大众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再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子进行网状扩散。因此,使信息传播从点到面变为点到点的网状传播方式,因而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呈几何式放大。此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4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也为微文化的迅速流行奠定了重要客观基础。

其次,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碎片化是微文化迅速兴起的社会现实条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每天生活在海量信息中,闲暇时间被各种零散化的信息打断,变得细碎,青年人中很大部分人难以拥有较长时间进行完整系统的学习和充电。因此,微文化凭借短小精炼、易于传播的方式占据了青年人碎片化的闲暇时间,迅速成为受人欢迎的信息传播方式。

再次,大学生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有着强烈的个性观点表达诉求,主体意识非常强烈。微文化让每一个个体都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正如twitter为世界带来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青年群体的个性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因此催生了极强的参与意识。

1.2 微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大学时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日常接收的各种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微文化环境中信息传播鱼龙混杂,因此微文化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

首先,价值传播去中心化减损着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性。微传播环境下,传播主体门槛极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源,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引发聚集和扩散效应。每一个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容易造成大量不真实、不准确或带有大量个人感情色彩的价值观,从而造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误解、歪曲和贬损,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判断,造成大学生价值选择的模糊化。

其次,价值取向多元化冲击着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在微传播下,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媒体平台逐渐被平等、开放、共享的媒体平带所占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获取信息时都会面对海量信息及个性化价值观影响。大量可获取的信息必然因为全面真实而更加科学,但同时也产生了价值密度低的弊端。其中一些价值观为了博得点击率偏好突出个性化与偏向化,青年人非常容易受到其中独特观点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endprint

再次,价值判断简单化消解着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微文化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呈现碎片化、娱乐化、功利化的特点。养成了大学生思维惰性、系统性逻辑性差、是非判断简单偏激的习惯,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深刻性形成了冲突,影响着青年人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价值观念的选择。

2 微文化背景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法的可行性与意义

抛锚式教学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有代表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这样的情境展开学习过程,通过镶嵌式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法,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完成意义建构,同时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

(1)微文化短小精炼,关注社会现实,能够为抛锚式教学法提供真实的情境。创设情境和确定问题是抛锚式教学法的核心,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确定一个问题,从而决定整個教学进程。应用抛锚式教学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真实情境,通过课堂中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为日后现实生活起到指导作用。微文化的便捷性可以迅速反馈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真实问题,并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背景。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丰富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情境中去,引发思考与讨论。

(2)微文化开放、平等、共享的网络空间,可以为抛锚式教学法提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平台。抛锚式教学法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情境与问题设置往往会考虑能否顺利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具有系统性、深刻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动态开放体系,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师可以借助微文化的共享、开放平台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协作讨论,实现思维、个性和立场的碰撞与相互促进,进而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也可以借助微文化的网络平台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艺术。

(3)微文化强大的网状传播方式比传统教育模式更容易完成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抛锚式教学法的重要观点,它强调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需要在学习者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认知完成新知识的结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并不强调知识性的记忆和背诵,而是要将核心价值的内涵和要求内化为自己内心遵从的价值准则,并在现实生活中外化为行为规范,提高精神境界、践行良好规范。通过意义建构式学习,学会辨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能够明辨是非,决断选择。在微文化下,每一个网络主体不单是受众,更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当正向的价值观引领网络,同样可以以网状几何式传递方式促进网络主体正确发声,自觉担当起互联网传播角色,营造互联网传播精神的浓厚氛围。

3 微文化背景下抛锚式教学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微文化迅速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微文化背景下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艺术的创新与变革。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树立微文化传播思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打破原有教育形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路径。进一步深入研究微文化,挖掘其隐含的转型信息,以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文化环境中的传播能力与水平。

(2)培养师资力量,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权。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对微文化的迅速兴起应该主动提高信息传播能力,了解媒介传播规律,培养现代媒介素养。高校也应该采取一系列培训、培养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加强培训和培养,组建一批既有专业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应对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充分利用微文化带来的传播机遇,选择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满足大学生需求,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而非硬性灌输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非判断标准,以及行为准则。

(3)加快技术进步,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平台。高校应加强校园微文化建设,重视官方微信平台、微博等载体的微传播功能,使其不单纯是内容单一的信息发布,也要提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微作品,使其发挥微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此外,激活官方微平台的传播功能,想方设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微传播中,以平等对话、即时互动的方式,将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理想、精神和道德等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 陈永斌.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6):68-71.

[2] 于安龙,刘文佳.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107-111+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文化
中职学生微文化的创作和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指导的耦合研究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废弃论”视野下的微广告传播反思